2019年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甘肃交上“天津答卷”
“今天是2019年12月16日,距离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仅剩381天……”
18时30分,在天津援甘前方指挥部的餐厅里,奔忙了一整天的干部们边吃晚饭,边收看电视《甘肃新闻》节目,当听到播音员说出381天这个精准的数字时,那种紧迫感写在了每个人的脸上。每天的新闻节目中,会用很大篇幅报道来自脱贫攻坚一线的新闻,看到天津对口帮扶的地区有了好消息,干部们的脸上又情不自禁地洋溢出了笑容。
从2016年中央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开始,一批又一批天津优秀的干部来到1500公里之外的甘肃省,把结对帮扶对象精准下沉到市县层级,深化、细化结对帮扶,确保到2020年被帮扶地区农村贫困人口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在这几年里,两地的扶贫协作呈现出全方位推进、多点开花、抓实见效的显著特点。
“正气银行”背后唤初心
提起甘肃省庆阳市合水县,上一次出名还是2016年初的“天价彩礼”事件。村民回忆起当年的情景告诉记者:“我家里俩儿子,都快把我愁死了,大儿子24岁了,小儿子22岁了,花了16万元盖了新房子,还得另外准备20万元的彩礼钱给儿媳妇。”钱从哪儿来?“借,找亲戚朋友借,东拼西凑给大儿子娶了媳妇,马上又要给小儿子娶媳妇。我们家当年还没脱贫呢……”
对于贫困地区的贫困农户来说,一出手就几十万元,这背后到底埋藏着怎样的“罗圈账”?村民向记者介绍说,一方希望通过女儿出嫁索要高额彩礼来改变贫困的生活,而另一方也因娶媳妇欠下了更多的债务,令经济条件雪上加霜。村民们更是感叹道:家里要是有几个儿子,这辈子就别想翻身了……
天津市红桥区对口帮扶合水县,帮扶伊始就面临着这样的局面。“这种不良风气必须纠正,陋习不除,扶贫就会变为空谈。”合水县委常委、副县长,天津援甘干部邵泉说:“抓精神文明建设,扶贫的同时‘智志双扶’,这是因应当地情况而必须做的。”
“正气银行”是津甘两地干部因应当地状况、几经研讨后推出的新产物,它的前身是“爱心超市”。从“超市”变“银行”,就是要借此提振村民战胜贫困的信心和决心。“当年借助社会捐助而成立了爱心超市,对于建档立卡户免费开放,谁需要生活物资,直接领取就行。”该县王昌寺村驻村第一书记王大勇介绍说。“爱心超市”的确解决了贫困群众的燃眉之急,但似乎总是单向“输血”,无法激发起村民们的参与性和积极性。长久下去,战胜贫困的斗志没了,只剩下“伸手要钱”了。
2019年6月,“爱心超市”被“正气银行”取而代之,凡是能激发起群众脱贫意志的善行善举都能转化为正气值;而这些正气值可以存进“银行”,也可以立即兑换成商品,你会发现“造血”功能开始显现了。
比如,王昌寺村的村规民约里规定:倡导移风易俗,婚丧嫁娶严禁大操大办。摆桌的规模有了限制,随礼的金额有了上限,就连抽啥烟、喝啥酒都有明确的规定。村民做到了,全家受表彰,正气值立即充上;做不到,村口张榜公布,正气值立即扣减。新儿媳不要“天价彩礼”,可以获得“正气银行”的奖励。半年多来,王昌寺村没有出现“天价彩礼”的情况,村民们真正感受到“减负”了。
“减负”之后的村民们,无债一身轻,对于村里事务的参与性增强了。12月12日当地下起大雪,降雪刚停,村民们就会聚在广场上清雪,在得到10个正气值的同时,改变的是村里人的精神面貌。
“兜底”帮扶背后见真章
帮扶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开展东西部产业合作、优势互补,促进产业发展带动脱贫;建立和完善劳务输出精准对接机制,无论是就近就地就业,还是开展有组织的劳务对接,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选派优秀干部挂职,广泛开展人才交流,促进观念互通、思路互动、技术互学、作风互鉴;通过组团式支教、支医、支农等方式,在教育、卫生、科技、文化、社会工作领域培养更多的人才。
一系列举措精准发力后,可喜的成果是绝大多数建档立卡户脱贫“摘帽”,但仍有一部分特殊困难群体,他们是贫困人口中贫困程度最深、脱贫难度最大、返贫率最高的群体,是脱贫攻坚战的工作重点。他们中既有基本丧失劳动力的老人,也有身体残疾的人士,经常是“一人失能,全家失衡”。扶贫干部们也在说:“脱贫攻坚战越往后难度就越大。”他们同时也会提及一个关键词——兜底,对贫中之贫、困中之困进行兜底扶贫,让他们也能过上好日子,这是实现不落一户、不落一人地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必答题。
在实施兜底扶贫的过程中,如果简单地理解为一“兜”了之,那也是不行的。“我不想一味地靠救济,吃低保,我也想凭借自己的劳动脱贫。”很多身残志坚的贫困户这样对干部们讲。“帮助他们走上自主脱贫之路,这样的兜底帮扶才有意义。”天水市麦积区委常委、副区长,天津援甘干部高福光这样对记者说。
比如2019年,由西青区对口援建的天水市麦积区社棠镇托养扶贫车间开业了,目前已经吸纳了全区84名残疾人士在此就业。“就业”两个字体现着残疾人自我价值的实现。
托养扶贫车间的建立,能够让建档立卡户中的残疾人有更好的居住环境,衣食无忧,过去家庭中被“捆绑”住的劳动力也得以解放。这些残疾人自食其力,平生第一次拿到工资。“我们根据个人实际情况来安排工作,这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对他们的身体康复也有帮助。”高福光介绍说,“到月领取工资,1000多元到2000多元都有,他们有脱贫的内生动力,愿意靠自己的双手脱贫致富,我们就要帮他们实现。”
兜底保障成为2020年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津南区对口帮扶的天水市秦安县,通过托管代养蛋鸭、保本收益的模式,让建档立卡户得到稳定的收益。和平区对口帮扶的白银市会宁县还有1986位特殊困难群众,对于这些人,有劳动意愿和能力的人安排就业,同时配合低保加以扶持,没有劳动能力的人,通过代养的方式脱贫。在脱贫攻坚路上,一个也不能少。
“医教”帮扶背后看未来
记者得到了这样一组数字,截至2019年5月,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医院诊疗门诊患者92734人次,收治住院患者9214人次,开展手术3305例,开展新技术、新项目84项。这些数字在天津医疗专家到来之前,当地人想都不敢想。
道吉草是甘南州人民医院医务科科长,她告诉记者:“过去很多患者来到我们医院,一看情况不妙,赶快联系救护车送到兰州市的医院治疗。从这里到兰州市230多公里,行车需要近4个小时,弄不好病情就会被耽误。”从2018年6月起,天津组团式医疗援藏启动,至今已委派了三批专家到甘南州工作,从资金、技术、人才和理念上对当地医务人员进行培训,改变了当地的医疗卫生状况。转院率从58%降到16%,仅从这一组对比数字中,就能看到成效。“这些专家的门诊号在天津都是一号难求的,而他们能克服高原困难,为甘南州的百姓诊病,令我们感动不已。”道吉草说。
李圃是天津中心妇产科医院妇科行政副主任,2019年8月抵达甘南州工作。她介绍说:“刚到这里时,我发现很多手术项目都无法开展,腔镜手术、微创手术、宫腔镜电切手术等都是一片空白,而且能够上台做手术的仅限科室主任一人。”经过一系列指导后,当地医院不仅能做手术的医生数量增加了,手术质量也在提高,能够接手的病种也在拓宽,这些进步是实实在在的。天津医疗专家的到来,正是为了培养一批“永不走”的本土医疗专业人才队伍,让高原地区的农牧民们拥有更好的治疗条件。
同样是在甘南州,中等职业学校汽车维修专业的实训楼就像汽车4s店,杨松权老师现场指导着学生拆解汽车发动机。看着学生们能有这样的实训环境,杨老师颇为感慨。“我在大学期间学习机电工程专业,四年里连一个汽车零件都没有摸过,所有的知识都来自于课本。”杨松权说:“为了能够摸真车,我特意到4s店打工,这才把理论知识联系到了实际应用中。”
在天津职业院校对口帮扶后,杨松权所在的汽车维修专业有了专业化、标准化、现代化的实训室,他的学生们在校期间就可以把理论应用于实践。“作为老师,很多时候我也在不断学习,跟着我的学生们一起学。”杨松权说。
病有所医,学有所教,天津市在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中,更加着眼未来。拓宽教育扶贫、深耕智力援助,立足当前、着眼未来的协作扶贫路径更有后发优势。
又到年终总结时,回顾2019年天津市在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方面所做的工作,成效显著。天津援甘前方指挥部总指挥袁新河表示,2019年我们所有的努力都是在为2020年打好基础,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我们一定按照中央及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和要求,聚焦“两不愁三保障”中的突出同题,坚持“靶向治疗”“精准滴灌”,把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把凝聚人心作为工作的落脚点,助力受援地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以全覆盖抓提升,打造出具有天津特色的帮扶模式。(今晚报记者伊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