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扎下了根,就不怕叶子黄”
“这两天身体感觉怎么样?有什么不舒服的话,就赶紧告诉我,我带你去医院。”
一进门,小乔盘腿上炕,坐到陈玉花大娘的身边。
陈玉华常年体弱多病,老伴过世多年,生活十分困难。因为双目失明,她和唯一的女儿、三个外孙女一家相依为命。
“你怎么老也不来看我啦?是不是大娘惹你生气啦?”听到小乔的声音,陈大娘高兴不已,抓着他的手不放。
“其实两天前,小乔刚刚来过。”陈大娘的女儿悄悄告诉记者。
83岁的陈玉花到现在也没想到,自己有朝一日能坐上汽车出门转转。她已20多年没有出过院门口了。
2018年12月,经过层层选拔,河北省蔚县公安局巡特警大队队员乔晓强作为驻村第一书记来到吉家庄镇东水泉村,专司脱贫攻坚工作。
“因病因残和缺劳动力是我村贫困户主要致贫原因。”经过一个月的摸底走访,乔晓强跑遍了全村472户人家,摸清了建档立卡贫困户75户143人。
之后,乔晓强将为陈玉花办理低保和残疾证作为自己开展精准扶贫的第一项任务。
“因为担心自己的身体状况,当时陈大娘生怕自己一出门就回不来了,因此办理残疾证和低保的事情一拖再拖。”乔晓强说。
一趟、两趟、三趟……乔晓强一次次往陈大娘家里跑、一次次费尽口舌劝说。终于在两个月后,陈大娘乘坐着乔晓强的私家车去了县城,顺利办理了残疾证和低保。
“这之后,大家伙明白了,小乔是打心底想对老百姓好。”如今已经78岁的老党员周富贤,曾担任过村支部书记,“他再安排什么工作、布置什么任务,村民绝没有半个不字。”
“只要把大家的心气拢到一起,再难的工作我们都能克服。”乔晓强说。
组织公益岗对卫生进行常态化管理、硬化主街道2.6万平方米、铺设自来水管道2566米、改造危房15户、修建防洪渠和排水渠、建设互助幸福院、安装太阳能路灯100盏、建设文化广场和戏台……在小乔带领下,东水泉村面貌焕然一新。
孟金祥今年65岁,七年前查出身患癌症。家有一儿一女的他瞬间陷入双重困顿:精神上对自己未来的生活失去希望,物质上治疗的压力让这个家庭极度贫困。
“小乔是来自公安系统的干部。做群众工作、思想工作是他的强项。”村支部书记张华对记者说。
“你看看,咱村得癌症的人,只要好好治疗就没问题”“你女儿还小,你不为自己想也得为孩子想啊”……半年时间,小乔前前后后往老孟家跑了30多趟。一有时间,他就把老孟约到村委会谈心。
终于,那颗冰冷的心被小乔焐热了。老孟办理了低保,还全部免交医疗保险。
很快,老孟被安排做保洁员公益岗,生活的希望被重新点燃。去年下半年村里修建牌楼时,老孟带着大家伙和水泥、砌砖石,干的最起劲。
“像钉子一样钉在阵地上、精准细致关爱群众冷暖、真正走进人民群众心中”——
东水泉村村委会大院外墙上的这个标语,是小乔给自己定的要求。
再好的计划,得有人干才行。2019年,东水泉村发展了4名党员。
“村里原有32名党员,但年龄普遍偏大。”要做好脱贫攻坚、实现乡村振兴,小乔觉得必须把村党员队伍壮大、村党支部建强,“要为这个村子的发展留下一支靠得住的党员队伍。”
2018年,东水泉村未脱贫31户55人,全村贫困发生率为3.99%。2019年10月,有23户42人按程序脱贫,全村贫困发生率为0.95%。
“真正挖掉穷根还是要靠产业扶持。”小乔说。
在小乔和张华带领下,2019年村里成立了“旭河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截至目前,他们共为贫困户申请小额信贷40万元,用于种植杂粮、烟草。
“建设爱心微农场、爱心微养殖场,让74户贫困户通过劳动增加收入”;
“建设完善爱心超市管理,利用好爱心超市”;
“发展特色农业,引导村民种植香瓜、建设蔬菜大棚”;
“利用老村堡墙和其他文化元素打造打造旅游新村”;
“发展民俗民宿,在村边规划建设民俗民宿博物馆”;
……
“有了心气、有了方向、有了产业,高质量脱贫必定实现。”采访结束时,小乔和张华在村委会办公室里讨论着新一年的工作,“只要扎下了根,就不怕叶子黄!”
阳光透过窗子,落在两人的脸上,满是笑意和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