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文化建设   
[0] 评论[0] 编辑

【脱贫攻坚群英谱·基层干部】曾维军:用双手绘制“富美”乡村图

1980年,17岁的他应征入伍成为了一名解放军战士;  1984年光荣退伍后,下海打工,成为一名技术骨干;  1998年,时隔18年后回到家乡,他发现家乡发展依然落后,心里很不是滋味,萌发一个坚定的念头“留下来”。于是他放弃优厚的收入,辞工回乡;  2000年4月在群众的信任下代理村委会主任;  2001年11月全票当选村党支部书记;  他是谁?他就是施秉县甘溪乡望城村党支部书记曾维军。  ——村...

1980年,17岁的他应征入伍成为了一名解放军战士;

  1984年光荣退伍后,下海打工,成为一名技术骨干;

  1998年,时隔18年后回到家乡,他发现家乡发展依然落后,心里很不是滋味,萌发一个坚定的念头“留下来”。于是他放弃优厚的收入,辞工回乡;

  2000年4月在群众的信任下代理村委会主任;

  2001年11月全票当选村党支部书记;

  他是谁?他就是施秉县甘溪乡望城村党支部书记曾维军。

  ——村民都富起来才算富

  望城村土壤肥沃,气候温和,交通便利,区位优势突出,但经济收入一直上不去。曾维军凭借多年在外经历,通过研究、外出考察,毅然坚定一个发展方向——发展精品水果。但村里没有水果种植大户,未尝试过规模种植,缺乏技术支持,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党支部书记曾维军。

  2007年,在多方打听下,曾维军从湖南引进水果种植能人联合村党员,协调流转土地126亩,承包荒山174亩,带头种植油桃和黑珍珠葡萄。此后,葡萄基地就成了曾维军的办公室,每天田间地头都能看到他的身影,水果选苗亲自把关,水果施肥亲自督促,水果搭架亲自参与,风雨无阻。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9年300亩荒山变得郁郁葱葱,硕大的葡萄和油桃挂满枝头,前来望城收购水果的商贩络绎不绝。葡萄亩产达5000斤,油桃亩产达3000斤,实现经济收入120万元。丰厚的收益,很快消除了群众发展精品水果产业的顾虑。

  曾维军来不及分享收益带来的喜悦,又开始盘算下步计划,他意识到,要让更多的群众参与进来,“村民都富起来,才算富裕”。他便带领村“两委”成员不分白天黑夜开展工作,一方面挨家挨户动员,开组民会、田间会,宣传政策;另一方面,积极向县、乡争取政策支持。此外,他还以村“两委”和大户为主体,牵头分别成立了农业专业合作社,把农村集体经济与农户各自优势融为一体,发动群众入社成为社员,形成公私统分结合“村两委+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

  通过不断摸索,全村建立了农业专业合作社4个,种植精品水果4070亩,发展农家乐28户,农家旅馆9户, 2017年实现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800元,村集体经济112万元。

   ——村民的小事就是我的大事

  望城村何家坝组村民涂大云被牛撞倒,右脚骨折,生活非常不便。因不了解相关办事流程,且行动不便,残疾证一直未办下来。曾维军同志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主动上门询问详细情况,将涂大云相关证件复印盖章,并与县便民服务中心联系安排车辆将其送到县医院进行残疾鉴定,开展了一次爱心接力。第二天下午,曾维军同志拿着刚印制好的残疾证来到涂大云家,亲手给他送上,“证件已经给您办好了,以后养老保险和农村合作医疗的费用您就不用交了,国家帮您交,这个是我的服务卡,有事情您就打上面的电话。”话刚说完,涂大运已是满眼泪花。

  曾维军始终认为群众利益无小事、百姓事情大于天,为畅通群众沟通渠道,鼓励群众参与村务、党务,更好的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曾维军同志组织开展了“三找”党组织活动和“3+2”驻村工作法,率先推行“四化”便民服务机制,把群众关心的事情和要办的事情落到了实处,充分发挥了支部的堡垒作用和党员模范带头作用。

  田维彬家住望城村岩湾组,夫妇二人均为聋哑人,靠务农为生,家中有两个读书的孩子,生活非常困难,虽有农低保和民政救济也经常会陷入断粮的困境。曾维军同志了解情况后,专门召开村两委会议进行研究,决定挤出部分办公经费供田维彬家购买大米等生活物品,确保其青黄时节不断粮。自去年8月份以来,曾维军为田维彬家送去大米3次共450余斤。每次曾维军同志到田维彬家,夫妇二人都十分激动,虽然说不出话来,但他们一直不停地比划手势,以表示感谢。

  “他总是不停地工作,每天都可以看到他挨家挨户的走,哪家有问题他都会帮助协调解决。”黄土坡组黄玉勤说。

  近两年来,通过开展活动共接待群众来访1120余次,帮助群众协调解决事项265件,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6件,为深化发展赢得了深厚的群众基础,为望城率先建成小康社会打造了一把“金钥匙”。

  ——村庄美了,群众认可就行

  2012年望城村被作为州级基层组织精品示范点和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打造,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和房屋风貌改造等项目建设逐渐增多,村里要处理的事物更加繁重。何家坝组作为打造的试点,在村庄整治工作中,为更好的规划建设,需对破旧房屋进行拆除,对影响建设的部分土地进行征用。

  于是曾维军亲自带头,将村“两委”成员分组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

  白天群众都要上山干活,只有晚上才能入户,晚上12点还在和群众抹嘴劝说便成了家常便饭。有时为让群众放心,自己还掏出钱先垫付拆迁补偿费用。就这样,一栋栋破旧老房屋被拆除,一条条道路变得宽敞,一块块田地种上了荷花。

  “我家老房子是70年代建的,因年久失修,房屋设计不合理,下雨的时候都要拿盆来接雨水。自从美丽乡村建设以来,在曾支书多次到家里宣传改造,现在破旧烤房拆除了,庭院绿化硬化,门口硕大的荷花吸引来了不少游客,让我们的农家乐越来越红火了。这都得益于党的政策好,得益于我们有个好支书。”刚住进新家的何家坝组肖建坤,面对这翻天覆地的变化很自豪地说。

  有人问曾维军“你只是一个村支书,每个月只有微薄的工资收入,这么卖命工作值吗?”“村庄美了,群众认可就行。”曾维军说。

  如今,望城村这片黄土地正在孕育着无限生机,村庄美了,人心齐了,农民富了,群众幸福指数更高了,成为了周边群众观光旅游的好去处。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大学生毕业去援疆:“我已经离不开这里”    下一篇 四川南江:绿色发展助推脱贫攻坚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