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开通“精准扶贫直通车”
威海市积极探索社会扶贫开发的新路子、新机制,创新实施了“精准扶贫直通车”工程,引导行业部门及社会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精准扶贫公益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搭建平台,精准对接,解决社会扶贫力量“碎片化”的问题。一是明确定位。拟定出台了《威海市关于实施“精准扶贫直通车工程”的实施意见》,从组织保障、项目监督、推广模式、宣传机制等五个方面,规范了工程的实施与操作,将贫困村的特色需求、社会力量的资源优势以及最新扶贫政策有效聚集于平台上,形成了三位一体、全领域的社会扶贫工作载体。二是规范实施。为推进工程的顺利实施,避免社会扶贫资源投入的分散、重叠、遗漏等问题,建立了市、区、镇三级组织模式,市里成立工程实施领导小组,区镇层面成立协同组织机构,并同步成立包括各类行业部门、市场主体、社会组织和社会各界的社会扶贫协同联动工作小组,将所有参与扶贫的社会力量和资源统一安排、调配和使用,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广泛参与”的社会扶贫格局。三是整合资源。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要求,整合市、县、区社会各部门资源优势,通过以项目拼盘的方式,提高了资源使用效益,让社会爱心机构和人士与受扶对象直接见面,打造社会扶贫“直通车”。以中医药专项研讨会为例,直通车工程通过召开研讨会,将扶贫办、组织部、卫计局、公立私立医院、媒体资源、青年志愿者等等社会力量连接到一起,群策群力,共同打造“中医药进农村”直通车工程,打通医药扶贫的直通车。
二、勇于探索,共同发力,六大品牌项目有效对接多元化需求。一是“党建扶贫”直通车。以党建为引领,联合市直部门单位、第一书记和机关干部力量,实施定点、驻村、结对三大帮扶行动,开通了“党建扶贫”直通车。制定下发了《关于调整第十轮市直单位联系村的通知》,按照“强帮弱”的原则,为省定贫困村逐一确定联系单位,开展“一对一”定点扶贫;从市、区市直单位择优选派了180名机关干部到省定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驻村蹲点开展帮扶;组织市、区市直单位机关干部职工,采取“一对一”、“多对一”、“一对多”等形式,同贫困户结为帮扶对子,定期走访慰问,帮助解困脱贫。同时,要求党员干部每季度至少要到所联系的贫困户家中走访1次,并采取发放联系卡、公开联系人信息等方式,进行公开承诺,实现结对双方经常性联系,增强帮扶成效。截至目前,市直单位共投入资金款物价值899.36万元;已确定1.4万名机关干部联系2.1万户贫困群众,解决问题4000余件。
二是“中医药进农村”直通车。为充分发挥中医药治疗费用低、疗效好的优势,开通了“精准扶贫—中医药进农村”直通车项目。在镇卫生院建设高标准国医堂,为能开展针灸、拔罐等中医适宜技术的扶贫工作重点村卫生室,免费赠送针灸针、火罐、神灯等器械设备,组成专家团队,开展义诊活动,举办中医药知识讲座,赠送相关中医科普教材或宣传资料,实现“小病不出村”,让贫困人群也能享受到医改“红利”。项目开展以来,各中医医疗单位派出专家、志愿者300余人次,组织中医讲座、义诊126场次,免费发放药品2500余盒,赠送《威海市中医药适宜技术手册》书籍2000余本,发放《威海中医》等中医宣传资料6700余份,累计价值12万余元,受益群众8800余人次。
三是“法律援助在行动”直通车。联合司法局、律师事务所、社会组织等,开通“精准扶贫直通车—法律援助在行动”直通车项目,各级司法局、扶贫办均成立“精准扶贫直通车—法律援助在行动”活动领导小组,协调部署活动开展工作并解决活动过程中的困难及问题。对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口情况进行排查,全面掌握因赡养纠纷导致贫困的老年人的基本情况并将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纳入到免费司法援助数据库内。在扶贫工作重点村设立法律服务联络点并配备法律顾问,对村“两委”班子成员、党员干部进行法治教育培训,提升其法治意识并帮助其解决村经济建设和生产生活中产生的法律疑难纠纷,为扶贫工作重点村脱贫致富提供法律支撑。挑选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和人员和聘请经验丰富的资深律师组成扶贫开发工作顾问团,为扶贫工作重点村扶贫项目的确定、审批、招投标、合同签订、土地流转等提供法律依据与意见。
四是“弱势群体帮扶”直通车联合残联、威海市社会组织孵化园、长城爱心大本营等助残组织力量,启动“弱势群体帮扶”直通车项目。投资120余万元在文登区,荣成市、乳山市、高区、经区建立了5个“精准扶贫—创建残疾人创业就业基地”基地,共辐射带动残疾人236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59户。为1000名有意愿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发放价值2000元的生产性物资,帮助其脱贫奔康;在全省率先开通“12385”残疾人服务热线,并与“12345市长热线”、“市长信箱”及长城爱心大本营等助残组织相联通,保证了政府、残联和公益组织全方位参与,使“12385”真正成为残疾人的“娘家热线”;启用残疾人综合服务大厅,大厅占地面积近500平方米,配备有专门志愿者,为残疾人提供线上线下“一站式”窗口受理、一条龙服务,让残疾人享受便捷高效的服务。
五是“励青公益”直通车。联合市团委、威海市青年企业家协会和东方福爱心联盟等社会组织力量,依托爱威海网等媒体资源筹集各类社会资金,资助困难学生完成学业,已累计举办各类活动20多次,资助学生1037名,发放善款58万余元。活动开展以来,不断拓宽筹款渠道,关心关爱贫困青少年健康成长,深化全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弘扬社会正能量,有力促进了社会和谐。
六是“就业大篷车”送岗下乡直通车。联合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各级就业服务机构、劳动培训中心,开通了“送岗下乡直通车”项目。项目对全市180个贫困村29969名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进行就业与社会保障情况摸底调查,对本地企业缺工岗位进行统计分类,筛选适合扶贫对象就业需求的工作岗位,以村组宣传栏、进村入户等最直接的方式将岗位信息送至贫困户家中。活动以来,共走访重点招用工企业475家,登记需求就业岗位1.4万个;组织各类招聘会77场次,参加招聘企业3388个次,提供各类就业岗位3.1万多个次,1836名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与用人企业达成用工意向;组织“就业大篷车”送岗下乡、农业园区专项对接等52场次,帮助1337名贫困劳动力实现就近就地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