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领群众致富的“茶叶书记”
演晓刚(右二)深入子午镇走访慰问贫困群众。
正值冬季,但汉中西乡县的茶山依旧一片葱茏。云遮雾绕间,一排排整齐的茶树挺立在山上。等到来年开春,一片片绿色的嫩叶,又会为西乡县带来丰收的喜悦。
茶叶是西乡县最亮丽的一张名片。西乡县委书记演晓刚也因为发展茶产业被群众亲切地称为“茶叶书记”。
在西乡,平均每个贫困群众拥有一亩多茶园。脱贫路上,演晓刚让贫困户与茶叶结缘,用“神奇的东方树叶”带领贫困户脱贫致富。
茶产业引领致富路
12月24日,陕西鹏翔茶业有限公司的厂房内,工人们正在将一袋袋黑茶进行包装。“我们企业的茶叶种类如今越来越丰富了。除传统绿茶外,目前公司还推出了红茶、黑茶、白茶等多个品类。”该公司董事长段成鹏说,“黑茶可以充分利用夏秋季的茶叶,减少鲜叶损耗,提高原料的利用率。制作黑茶不仅促进了企业发展,还显著提高了带贫效益。”
“现在西乡当地就有很多茶叶加工厂,采的茶叶不愁卖,价格也公道。”峡口镇江榜村贫困群众段启利说,家里每亩茶园都能收入2000多元,目前家庭年收入有3万多元。
西乡是汉中乃至陕南的产茶大县。“西乡生态环境好,十分适宜种植茶叶,而且茶产业的带贫效果也很突出。”演晓刚说,“2006年来西乡工作后,我就把茶产业作为当地农业发展的核心抓手。13年来,西乡茶叶种植面积几乎翻了一番。”
据统计,西乡现有35.3万亩茶园,发展茶叶企业315户,其中国家级茶叶龙头企业1户、省级茶叶龙头企业4户。8000多户贫困户通过茶产业增收致富。
商平台的“四个一”产业体系,形成“长”抓茶叶、油牡丹,“短”抓黑木耳、生猪及特色产业的“两长两短+N个特色产业”的发展路径,呈现出茶业引领、百业突破、接续有力的良好局面。
制度创新激发脱贫攻坚活力
“县委督查办第一个月‘下沉’到镇村后,帮扶干部多少有些抵触。后来,帮扶干部发现督查办从全县角度帮他们梳理问题、寻找解决方案,逐渐认可了督查办的做法。”演晓刚说,“现在帮扶干部甚至主动邀请督查办下来督查,帮他们更好地推进落实工作。”
去年,演晓刚带队赴兰考学习工作经验,萌生了整合县上督查力量的想法。“脱贫攻坚要强力有效推进,就要强化过程管理。我们把原来县委、县政府分散的督查力量整合起来,形成了新的合力,效果十分明显。”演晓刚说。
不只是新督查机构的组建,西乡县还根据当地脱贫攻坚工作实际,推出了一系列制度创新举措。
在大河镇,驻村第一书记组建了一个“第一书记产业联盟”。全镇9名第一书记、7名支部书记、6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代表、1个龙头企业代表联合在一起,共闯市场。
打造品牌、联系物流、组织营销、拓展项目……“第一书记产业联盟”把大河镇的特色农产品带出了米仓山。“今年我卖猪收入达到7万多元。这要给‘第一书记产业联盟’记一功。”大河镇龙池村群众杜艳平说。目前,这一举措在整个西乡县进行推广。
建立“1+1+14+17+117”县镇村三级脱贫攻坚责任机制,建立“红旗”“黄牌”考核激励机制,推进“三变”改革,在村(社区)实行“六面红旗村”评选,在党员干部中实行“六到”标兵表彰,开展脱贫模范评选、道德评议、红黑榜、爱心超市积分奖励……一个个制度创新举措,激发出了西乡县脱贫攻坚的巨大活力。
不断提升老百姓幸福指数
“家里怎么没有做腊肉呀?最近的收入怎么样?” 12月14日,演晓刚来到私渡镇红安社区何正红家。在陕南,腊肉几乎是农家过年的必备之物。演晓刚有些担心何正红最近生活上有什么困难。
经了解才知道,原来何正红家养的猪,之前出栏卖了好价钱,今年何正红就没打算留“年猪”,准备另外买猪肉过年。
原本住在山沟里的何正红,平时没事时会做一些水电活。受益于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在演晓刚的帮扶下,何正红走出山沟,务工脱贫。
在离红安社区不远的新路村,有一个叫腾兴富的人。2017年,演晓刚到腾兴富曾经住的山沟里去看望过他。“光种庄稼可不成,住在山沟里也不成。”演晓刚说。“那咋成?”腾兴富问。演晓刚于是给他详细讲了起来。
腾兴富的情况符合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条件。在政府的帮扶下,他成功走出山沟,住在了308县道边上。之后,他申请了5万元小额贴息贷款,养了5头牛,发展中药材3.5亩。今年,他家年人均收入近8000元。腾兴富成了县上脱贫攻坚的先进典型。
据统计,2019年以来,西乡县圆满完成69个村、7286户1.6万余人脱贫退出任务;累计实现减贫29555户8.7万余人,退出117个村,贫困发生率降至1.04%,达到整县脱贫摘帽标准。
“脱贫摘帽后,我们要持续用力抓减贫、防返贫,及时建立巩固提升长效机制,全面对接乡村振兴战略。”演晓刚说,“我们要抓产业发展、让百姓更富,抓生态建设、让绿色更亮,抓环境提升、让乡村更美,抓乡村治理、让社会更稳,抓基层党建、让支部更硬。我们要让所有老百姓都能分享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带来的红利,全方位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