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文龙:我沾了老书记焦裕禄的光
在日前闭幕的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上,演员贾文龙凭借在豫剧《焦裕禄》中的出色表现,摘得我国舞台艺术的最高奖“文华表演奖”。获奖后,面对亲朋好友和“粉丝”的祝贺,贾文龙摆摆手道:“我能够获奖,完全是沾了老书记焦裕禄的光。”
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1964年因病去世,这一年贾文龙出生在兰考西北200公里外的林县(今河南林州市)。贾文龙把这种“一死一生”在时间上的重合看作他与老书记焦裕禄的缘分。上小学的时候,贾文龙在课文上读到了焦裕禄的故事。那时,焦裕禄的形象在贾文龙的心中是无比高大、高不可攀的。他从未想过将来有一天,自己会以饰演焦裕禄的方式与心中的这位英雄发生关联。
2009年,河南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将豫剧《焦裕禄》的创作任务交给了河南省豫剧三团,贾文龙担纲主演。在豫剧《焦裕禄》之前,关于焦裕禄的文艺作品已经有很多,有李雪健主演的电影,有王洛勇主演的电视剧,还有京剧、歌剧等。众多成功的作品,无形中推高了豫剧《焦裕禄》的创作门槛和创作难度。为塑造好焦裕禄这一形象,贾文龙多次采访曾经在焦裕禄身边工作过的人,还跟焦裕禄的女儿进行了长时间的沟通交流,详细了解焦裕禄的工作及待人接物方式。
“我听老人们讲了许多焦书记的故事,研究了他的许多照片,尤其是双手放在腰间那张经典的照片,我盯着看了好多遍。还有李雪健老师主演的电影《焦裕禄》,我也经常找出来欣赏研究,从中寻找灵感。”从故事中、照片中、电影中,从在兰考生活的点滴小事中,贾文龙时刻寻找着焦裕禄的影子,一个真实、丰满、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在他心中逐渐清晰起来。
为了尽可能还原焦裕禄的形象,原本就不胖的贾文龙专门制定了减肥计划,同时清秀的脸庞上留了一副短短的络腮胡子。“这样看上去更符合人物特征。”贾文龙解释说。
2011年5月14日,排练了近两年的豫剧《焦裕禄》首演成功,那天也是焦裕禄逝世纪念日。从那时起,贾文龙便对焦裕禄产生了一种他自己也难以道明的特殊感情。在接下来5年多时间的400多场演出中,贾文龙跟剧组其他演员一起,边演边学边揣摩边修改。首演以来,《焦裕禄》的剧本修改多达24次,舞美设计修改也有6次之多。
武生出身的贾文龙曾在不少豫剧作品中饰演过村干部的角色,刚开始那几年,他饰演的焦裕禄也总带有“村干部”的影子。导演张平告诉他,不要刻意在舞台上表演,要注重角色的内心体验,越生活化越好,越自然越好。
为了更好地走进焦裕禄的内心世界进而更加准确地塑造焦裕禄的形象,2014年开始,贾文龙在胸前佩戴起了焦裕禄像章——不管是工作中,还是生活中,走到哪里就戴到哪里。“胸前的像章总是提醒我,做人做事要像焦书记看齐。我做事情的时候,也总会想,假如是焦书记,他会怎么做?”此外,每年5月14日焦裕禄逝世纪念日,无论身处何地,贾文龙总要赶回兰考焦裕禄纪念园进行拜谒。这么多年,只有2015年5月14日,贾文龙没有赶回去,而那一天他正在南京参加豫剧《焦裕禄》的演出。
5年来,豫剧《焦裕禄》演遍了全国各地。贾文龙的表演是那样逼真,那样惟妙惟肖,以至于很多老百姓感觉,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又回到了百姓中间。每一次面对观众激动的面孔和如潮的掌声,贾文龙总是忍不住落泪。他在观众的掌声中强烈地感受到群众和时代对焦裕禄精神的渴望和需要。
如果说五年前饰演焦裕禄是为了完成任务,那今天贾文龙更多把演好焦裕禄当成了一种责任。得了文华表演奖后,贾文龙感觉自己肩上的责任和压力更大了,因为当观众把其当作焦裕禄的“化身”后,必然会用焦裕禄的标准来检视他。“艺无止境,我会很快放下这个奖项,用焦裕禄精神激励自己,在艺术的道路上重新出发。”贾文龙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