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力更生“摘穷帽” 致富不忘贫困户
每天清晨,青秀区南阳镇二田村的李凤平便早早起来,打理自家的猪圈,投放饲料、清理粪便、清扫地面,一刻也不能闲下来。“2018年我靠养殖这些猪赚了6万元,必须要细心照顾好它们才行。”李凤平说,靠着养猪,她家过上了好生活。
不幸来临
帮扶政策助她渡过难关
32岁的李凤平原本有个幸福的家庭,还有一对聪明可爱的儿女。然而,2015年其丈夫病故,让这个家庭一下子陷入了困难。“李凤平除了要抚养孩子,还要照顾体弱多病的婆婆,家庭的重担全压在她的身上。”包村干部孙坚华告诉记者。
随着精准扶贫的东风吹拂贫困地区,李凤平又看到了生活的希望:2015年经过入户精准识别、村委“两评议两公开”程序,李凤平家被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从那之后,各项帮扶政策逐渐朝着像李凤平这样的贫困户倾斜。
“一切会慢慢好起来的!”李凤平决定收起悲伤的情绪,不向贫困低头。
此后,村委通过多次入户调查,了解掌握家庭情况与生活情况后,帮李凤平一家制定了详细的“一户一策”计划,从小额信贷、教育扶贫、产业补贴、社会帮扶等方面给予扶持,并安排她参加公益性岗位,为这个家庭大大减轻了生活负担。
面对贫困
她选择养猪脱贫摘帽
对于这个特殊的家庭,二田村的帮扶干部始终关注着。有一次,帮扶干部入户开展帮扶工作时发现,李凤平想学习养殖技术的意愿非常强烈。“二田村村委正在培育致富带头人,双方可以说是一拍即合。”孙坚华说,村委开始动员李凤平积极参加各类养殖技能培训,并为她牵线搭桥筹集资金,帮助她发展养殖业,“能找到合适的产业,形成持续的增收,这个家庭才可以渡过难关”。
凭着一股子韧劲,李凤平面对困难与压力敢于迎难而上,靠自己的双手来改变命运。
通过观察与摸索,李凤平锁定了生猪养殖业。为了掌握圈养生猪技术,她主动向镇兽医站的老师虚心请教,经过一段时间跟班学习与实践,初步掌握了圈养生猪技术。2016年,李凤平向亲戚借款4.2万元盖起猪栏,同时从各个渠道获得了5000多元的捐款。拿着这笔善款,李凤平买了4只小母猪,开始自己钻研起养猪来。
为了把小猪养胖,李凤平起早贪黑、细心照料,养猪技能日渐熟练。功夫不负有心人,2016年,李凤平养殖的25头生猪终于成功出栏,收入达5万多元,并成为全村第一批脱贫户之一。
收入增加
她带动更多贫困户致富
实现脱贫摘帽后,李凤平并不满足于现状。如今,她积极扩大养殖规模,新建了100平方米猪栏。
“没有党和政府的好政策,我家恐怕还在受苦受穷。”李凤平说,“我要把这个产业继续做下去,不辜负大家对我的帮扶。”
2018年底,李凤平的生猪养殖业从起初的年出栏25头提高至50多头,家庭收入也超过6万元。今年,李凤平计划继续扩大养殖规模,争取收入再增加30%,真正实现收入逐年增长、稳固脱贫不返贫的目标。
如今,李凤平带动了同村的不少贫困户。“不向贫困低头,脱贫不等不靠,致富敢闯敢冒。这样的精神也感染了我们。”脱贫户刘文觉说,自己也是在李凤平的影响下,坚定了通过自力更生实现脱贫致富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