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文化建设   
[0] 评论[0] 编辑

山东贫困妇女就业有了“大姐工坊”

  到2015年底,山东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42.4万,其中妇女113.5万。省妇联针对贫困妇女缺产业、缺项目、增收难的现状,积极协调社会资源,依托各地优势产业,探索“妇联+企业+大姐工坊+贫困妇女”的扶贫模式,着力发展“大姐工坊”,打造巾帼居家创业就业脱贫工作品牌,搭建产业项目扶贫平台,将产业扶贫落到实处,促进居家创业就业脱贫。截至目前,全省各级创建妇字号脱贫基地220个,发展居家创业就业项目加...

  到2015年底,山东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42.4万,其中妇女113.5万。省妇联针对贫困妇女缺产业、缺项目、增收难的现状,积极协调社会资源,依托各地优势产业,探索“妇联+企业+大姐工坊+贫困妇女”的扶贫模式,着力发展“大姐工坊”,打造巾帼居家创业就业脱贫工作品牌,搭建产业项目扶贫平台,将产业扶贫落到实处,促进居家创业就业脱贫。截至目前,全省各级创建妇字号脱贫基地220个,发展居家创业就业项目加工服务点4200多个,其中,通过手工业带动贫困妇女就业3万多人,巾帼电商带动就业1.59万多人,共带动4.59万多名贫困妇女居家创业就业,人均增收1146元。

  一是加强示范引领。印发《关于发展“大姐工坊”推进巾帼居家创业就业工作的通知》,明确目标要求、支持措施。召开全省巾帼居家创业就业脱贫行动现场推进会,总结交流巾帼居家创业就业工作经验,提出工作要求,并向被认定的首批500个巾帼居家创业就业脱贫行动“大姐工坊”、50个示范基地、1个示范县授牌。菏泽市80后女大学生李芬创办的云履布鞋厂被首批认定为“大姐工坊”,目前辐射7个乡镇,带动900多名妇女居家就业,重点扶持112名贫困妇女就业。在李芬“大姐工坊”工作的贫困患病妇女邢贵松逢人就说,感谢“大姐工坊”,让她在家门口就找到了工作,能让自己使使劲多给孩子挣点钱。“大姐工坊”让贫困妇女转变了“大钱不会挣、小钱不愿挣”的观念,尝到了在家门口就能挣钱脱贫的甜头。

  二是搭建产业平台。依托优势产业,坚持扶大带小、扶强带弱,探索“妇联+企业+大姐工坊+贫困妇女”路子,建立“村居出厂房、企业上设备、妇女当工人”合作模式,帮助妇女发展服装、农特产品加工、手工制作、电商等居家就业增收项目。与省服装协会携手促成企业在济宁汶上建立服装产业基地,发展“大姐工坊”100多个,吸纳1000名妇女就业,惠及百余名贫困妇女。威海市妇联积极协调企业把加工点建到村上,把村“妇女之家”建成“大姐工坊”,分发加工活给那些不能外出务工的贫困妇女。威海全市在180个省定贫困村发展加工服务点43处,帮助706名贫困妇女居家就业增收。

  三是做好服务跟进。努力实现“项目到村、政策到企、技能到人”,精准对接贫困妇女。及时掌握贫困妇女创业意愿,帮助找准就业项目,促成企业、镇村合作,协调解决项目用房和设备安装、货源配送、产品销售等环节的问题。推动巾帼创业贴息资金、巾帼创业贷等向发展“大姐工坊”、扶贫工作业绩突出的企业倾斜。2016年,积极协调省人寿保险公司为淄博、滨州、菏泽3市32个“大姐工坊”发放扶持资金32万元,惠及贫困妇女600多人;各级发放巾帼创业贷、小额担保贷款共计4亿元,争取专项资金765万元,惠及贫困妇女2782人。加强技能培训,重点对有条件、有意愿、有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妇女进行培训。全省各级妇联开展就业技能培训4643多期(次),培训建档立卡贫困妇女近50.7万人次。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好日子是拼出来的!”    下一篇 【百姓话脱贫】张文武:住上砖瓦房心里亮堂堂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