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文化建设   
[0] 评论[0] 编辑

“女汉子”支书王兰英

本网西林讯(黄泰银)“做什么事,你不带头做起来,大家都观望,只有你把事做成了,大家也就跟着你做起来了。”西林县古障村党支部书记王兰英说道。第一次和王兰英接触,笔者的第一印象,用当下时髦的话来形容:“女汉子”。王兰英,西林县古障镇古障村党支部书记,从2008年到今年,9年的时间里,带了三届“两委”班子。今年9月来又开始了第四届。如今,王兰英对村里酸甜苦辣、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大小事,已经是了如指掌。不管...

本网西林讯(黄泰银)“做什么事,你不带头做起来,大家都观望,只有你把事做成了,大家也就跟着你做起来了。”西林县古障村党支部书记王兰英说道。第一次和王兰英接触,笔者的第一印象,用当下时髦的话来形容:“女汉子”。

王兰英,西林县古障镇古障村党支部书记,从2008年到今年,9年的时间里,带了三届“两委”班子。今年9月来又开始了第四届。如今,王兰英对村里酸甜苦辣、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大小事,已经是了如指掌。不管在村里、镇里、县里,王兰英都是个“双带能人”、“女汉子”。近年来先后获得“十佳村党组织书记”“十名好支书”“优秀党务工作者”“科学发展钱粮双增标兵农户”“创先争优‘百名党员服务标兵’”“首批农村实用拔尖人才”“优秀共产党员”等县市区荣誉称号。说起怎么带班子、带群众发展,王兰英也有自己的一套做法。

规范制度,先把班子搞起来

“其实,做支书前,我先是做了妇女主任,2002年又做了副主任,在这过程中,自己也慢慢的成长,但也发现一些问题,如班子权责不清、工作积极性不高、服务群众工作不到位等问题。”王兰英支书摆开笔记认真地说。

针对存在问题,王兰英当上支书后就决心改变现状。首先,健全完善基本制度,规范支部协调运行。先后完善了《村支部工作职责》《村支部书记工作职责》《村“两委”分片包干制度》《村“两委”轮流值班制度》《三会一课制度》等,同时每年组织多次专题支委会学习贯彻,让大家都懂得制度,按制度办事。其次,实行分片包干制度,明确细化分工职责。上任后,把古障村12个自然屯分成4个区域,由4个定工干部按区域每人负责3个自然屯,明确好责任分工,让班子成员平时利用村里红白喜事、走亲串门的机会,下屯走户服务群众,解决问题。遇到大的困难和问题,到圩日班子碰头讨论解决。每半年还结合“1234”工作法,由党员和群众代表对包片干部的工作进行评议。同时,实行轮流坐班制度,及时解决杂事民忧。2008年率先在全县实行了轮流坐班制,“两委”班子每人在村部值班1周,圩日安排没有农活的其他班子成员协助值班,确实为群众及时解决了好多杂事小事、邻里纠纷。比如群众想要一个证明办事,直接来村部,有人值班,写一下就好了,很方便,很实在。

带头种果,发展产业吃饱饭

“不种水稻,我就不信你们这代人靠水果吃得饱。”说起当时家里老人反对的话,王兰英的眼光还透露着坚毅。

2002年开始,县委、县政府不断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号召全县群众种植名优水果砂糖橘。当时王兰英说干就干,准备拿自家水田种植。然而家里老人很是反对,说是我们祖辈都是种水稻吃饭,不种水稻以后怎么吃饱饭?当时王兰英作了好多老人的思想工作,老人始终不肯同意用自家地种砂糖桔。后来王兰英干脆租了群众闲置的5.6亩水田,种下了620多株砂糖橘。在王兰英精心管护下,2004年果树长势很好,花也开得很多,但是挂果不是很好,果的质量也不高。到了第二年还是这样,这下急坏了王兰英,难道古障村发展砂糖桔水土不服?后面请县农业技术员多次到果地问诊指导,终于学到“环割”给解决了。慢慢地王兰英自己也成了村里的技术专家。

到了2008年,经过科学护理,砂糖桔初步进入盛产期,王兰英5.6亩,产值就达到8万多元。这下群众才开始恍然大悟,慢慢地也跟着种起了水果,目前周边村屯群众纷纷种起了砂糖橘,形成了以古障村为中心的水果连片种植带6000多亩,带领群众走上了发家致富路。

发展茶叶,保证日常菜篮子

“我们大部分精力都在护理水果上,平时靠采摘茶业主要补贴家用,一般人家买点米、买点肉、买点青菜是没有问题的。”王兰英说。

水果都是一年一收,群众平时拿全部精力来护理果树,亩数少的就觉得浪费劳动力,而且收完水果,群众平时也没有什么收入。刚好,茶业产业把水果的收入空白给补上了,水果基本上是年底前后成熟采摘,茶业的采摘时间是4月到10月。所以王兰英就想着靠山吃山,号召群众把荒山都发展了茶业。护理果树的时候,采茶补贴家用,没有茶摘的时候,正好卖果,这样普通人家的“菜篮子”有保障了。

在王兰英的带动下,古障村群众种植茶叶的积极性高涨,目前,古障村茶叶种植面积达9000多亩。笔者在开展扶贫工作的时候,也明显感觉到古障的群众,4-10月的收入主要是茶叶,每月少的200多元,多的上几千元。没有茶业的群众也可以帮忙采茶打零工增加收入。同时为了解决群众茶叶销售难的问题,王兰英还拿出3万多元购买一套茶叶加工设备,带头办起了一个小型茶叶加工厂,日收购鲜茶叶达2000多斤,加工干茶叶达500多斤,有效解决了群众卖茶难的问题,又增加了自家的经济收入。2016年,仅茶叶加工一项王兰英就有2万多元的经济收入。后来全村有条件的群众也纷纷投资建起了茶叶加工厂,目前全村共有茶叶加工厂20多个,解决了120多名农民群众的就业问题,全村茶叶产业发展形成了种植—加工—销售一条龙的生产模式。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众里寻他最无奇 扎根扶贫果满枝    下一篇 心若红莓甜乡亲 ——记牡丹区皇镇街道办夹河赵村“第一书记”姜浩成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