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文化建设   
[0] 评论[0] 编辑

谢家麟院士:生命总有尽头 事业不会止步

2016年2月20日,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网站主页变成了沉重的黑白色——当日8时12分,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粒子加速器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谢家麟因病与世长辞,享年96岁。

CgoODl0PHMmAfY2bAABtlFlpYbg897.jpg

2016年2月20日,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网站主页变成了沉重的黑白色——当日8时12分,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粒子加速器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谢家麟因病与世长辞,享年96岁。

记者第一次见到谢家麟,是在2011年对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奖者进行集体采访之时。其时,谢家麟已过耄耋之年,受健康情况所限,无法接受长时间的采访。但他还是在约定时间坚持出现在会场。他坐在会议桌的另一头,笑容温柔而坚定。很多人认为,凡能在科学技术上成就一番事业的,必然智商卓越、能力超群。但谢家麟却几次强调:“我是很一般的人,既不十分聪明,也不十分能干。我能获奖,说明一个人不管资质如何,只要不断努力,就能取得成绩。”

就是这样一位自认“很一般”的人,却对大家产生了“不一般”的影响。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高杰回忆了1978年他首次见到谢家麟时的情形:“那时我在清华大学读书,到高能所参观,谢家麟先生的讲解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1986年,我考上了谢先生的博士。”高杰说,谢家麟对自己最大的影响,在于他要求大家在大科学工程的建设中“既要有国际视野,瞄准世界一流水平;更要结合中国国情,在现有的条件下把事情办成”。由谢家麟领导建设的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就是最好的范例。

当前,中国科技经费投入虽然已有大幅度提高,但在大科学工程的建设中,如何兼顾“世界一流”与“中国国情”,仍是每个科学家首先要考虑的问题之一。不只高杰,不少科学家在接受采访时都表示,谢家麟给大家做出了最好的表率,他的很多做法在今天仍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谢家麟作为一位科学家,也非常关注青年人的成长。晚年的谢家麟愈加低调,很少接受采访和约稿。但在2013年五四青年节前期,他曾应本报之约,为广大青年读者写了一篇题为《青春献给祖国》的短文。在文章末尾,他这样写道:“我还要再说几句话,社会需要的是德才兼备的人才,要立志做一个正直的人,一个正派的人,一个有良好素质的人,然后才是在科技领域作出伟大的贡献,推动我国社会的发展。这样,自己才会幸福,别人才会因你的存在而幸福,社会才会因你的知识而更美好。”

生命总有尽头,但谢家麟开创的事业不会止步。现在,由他领导建设的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II)和北京谱仪(BESIII)仍在中国科学技术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他的学生们、同事们,正在研究如何建设世界一流的、下一代大型环形正负电子对撞机(CEPC)。高杰说:“老师曾对我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人不能做井底之蛙’,这句话时时警醒着我。我的老师为中国科学技术发展贡献了一生,我们这一代、我的学生们,将沿着他开创的道路,不断创新、砥砺前行!”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中国高铁里程的十分之一都由他测量,他以毫米级的精度测绘精彩人生    下一篇 贵州安顺数百名“兵支书”带动群众发展特色产业助力脱贫攻坚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