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泗县美丽乡村建设注重“精神美”
门前美、庭院美、室内美、厨房美、厕所美、衣着美、心灵美、邻里关系美。日前,全省文明城市、文明村镇名单揭晓,泗县荣获第四届安徽省文明县城,泗县泗城镇、刘圩镇、大庄镇大庄村荣获第四届安徽省文明村镇,泗县泗城镇花园井社区和三湾社区荣获第五届安徽省文明社区。一个个文明村镇(社区)犹如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泗州大地上。
为提高村民素质,泗县全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努力营造整洁清新、优美舒适、积极文明的人居环境。
环境综合整治上促进文明。“三清四拆”为美丽乡村建设做好了前期的清障工作,为施工单位进场施工创造了优良施工环境。同时,也为村民营造了一个干净整洁的环境,提振群众精神,鼓舞群众士气,变“要我建”为“我要建”,促进群众主动参与建设过程、监督建设过程。让建设目标、规划蓝图、建设质量始终置于群众监督之下,让参与意识、督查意识、管护意识在群众心中开花,为文明新风形成奠定坚实基础。
基础设施建设上体现文明。该县立足现状,充分尊重群众意愿;传承村庄传统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及配套服务突出原有的特色,形成自己独特风格。以徽派和隋唐风格为重点,结合现代简约风格,打造省级中心村群众服务中心和农民文化广场,改造升级门头店招;建设文化墙,突出乡村名人、名胜,让孝文化、红色文化、农耕文化和运河文化等内容体现乡风文明。
产业发展建设上推进文明。结合该县实施的“南北”两条扶贫产业示范带建设和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大力提高农村产业发展水平,争创全国创新型农业现代化先行区。加快发展特色产业。立足实际,加快调整优化产品结构、生产结构、产业结构,着力扩大“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专业村镇覆盖面,推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品牌化营销。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培育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施村级集体经济“清零”行动,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盘活集体资产,合理开发集体资源,探索财政投入到设施农业、光伏发电等项目资金转为村集体资产,以入股分红、固定回报等方式,增加村集体收入。有了产业发展,才保障了美丽乡村建设长效机制形成。
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突出党员示范引领作用。选齐配强村级组织班子,切实发挥村委会、村民理事会、村务监督委员会等组织作用。突出文明教育带动作用,围绕美丽乡村建设、乡风文明建设等内容,充分利用广播、报刊、文化墙、标语横幅等形式,占领农村文化宣传阵地,突出农民主体作用,强化群众对美丽乡村建设的知晓度、认可度、参与度,推动“四倡四反”移风易俗活动开展;镇村党员干部进村入户征求意见、宣传政策、解决难题、帮扶贫困人员、组织清拆工作,做到了宣传一户带动一家、宣传一家带动一族,宣传一族带动一村。
加强道德典型选树,突出典型示范带动作用。截至目前,全县先后推出中国好人2名、全国道德模范提名1名,安徽好人及提名18人(组),市道德模范及提名5人,宿州好人56名(组),评选五届94名“最美泗州人”及特别奖、提名奖。
加强良好家风建设,突出家庭文明引领作用。3月份,泗县家风馆成功建成开馆。另外,全县以行政村为单位组织建设家风馆,收集本地好的家风家训、乡贤文化、好人事迹和村风村史。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文明家庭评选活动,充分挖掘和选树一批孝老爱亲、团结邻里、乐善好施的身边好人系列故事,在全县营造家风好、民风纯、党风正、政风清的良好氛围。开展“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活动,利用广播电视新闻媒体,设立宣传专栏,滚动宣传;下发移风易俗倡议书30万份,刷制标语横幅1200条幅,出动宣传车1800台次,新建美丽乡村文化墙180面。召开万人倡议宣誓签名活动,组织大庄镇小宋村千亩梨园古风古韵的汉式集体婚礼。利用各镇村乡贤志愿服务站,全县成立127个红白理事会,制定操办标准,完善村民公约,自开展活动以来,全县近300个家庭取消大操大办计划,有效改变了全县婚丧嫁娶红白事传统面貌。
环境,心境,意境,一切的变化,都是为了让生活更美好。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泗县坚持共建共享,努力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格局。
变政府主导为政府引导。近年来,泗县始终把尊重农民意愿贯穿于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各个方面、各个环节,把村庄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的主动权交到农民自己手上。发挥金融市场化作用。泗县农投公司、农发行等机构积极支持美丽乡村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推行运用市场化方式,实施全县美丽乡村建设、“三线三边”环境整治和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全覆盖工作。
现在,在泗县,农村陈年生活垃圾得到了有效处理。全县清除陈年垃圾3万余吨,完善了保洁制度,配齐保洁各类设备,配备了相应保洁人员,垃圾日产日清;街道“四乱”(乱搭乱建、乱停乱放、乱摆乱占、乱拉乱挂)得到有效控制。“三支队伍”(环境保洁队伍、街道执法队伍、工程监督队伍)依法拆除违法建筑200余处,完善交通标识、导行设施和停车场地,纠正占道经营、店外经营现象,整治杆线和门头店招等。
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泗县采取多种措施促进了文明新风形成,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农民自娱自乐、自编自演、自我教育,让他们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唱主角,良性循环促进了美丽乡村建设“内外兼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