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文化建设   
[0] 评论[0] 编辑

盛铭骅:城市地下轨道交通的“地铁医生”

2000年就来到检修中心工作的刘旭日已是连续第15个春节在检修中心度过,这座有着40多年历史的检修中心聚集了一大批优秀技术工人。

timg (37).jpg

盛铭骅

农历2016年正月初一下午18:05时,北京1号地铁电动列车G442缓缓驶入1号线古城检修中心,等待着它的“保健医生”。

“回库车进5道——”33岁的北京地铁1号线古城检修中心班长盛铭骅向班组发布列车入库指令。盛铭骅和班组成员马师傅随即蹲在轨道的两侧,用手电筒对准移动的列车与轨道相连的位置,细细察看。

听说记者来采访,盛铭骅,这位有着15年地铁检测经验的“老师傅”向我引荐他的班组成员。“瞧,这是我们的山东大汉刘旭日,长得帅吧!”盛铭骅笑着说。

2000年就来到检修中心工作的刘旭日已是连续第15个春节在检修中心度过,这座有着40多年历史的检修中心聚集了一大批优秀技术工人。

1990年就来到地铁列车检修中心的马师傅有着一个“交通家庭”——他的父母都在北京公交系统上班。每年除夕和大年初一,马师傅一家很难聚齐,“习惯了,咱们干这行,就得有干这行的样儿”。

“我们班组总共14个人,我这个班儿是从下午16:30到明早8:30,一般凌晨三点半完成检修,这样才能保证第二天地铁的正常运营。”盛铭骅说。

“我们负责检修的1号线列车是乘客密度最高的线路,责任重大。”盛铭骅一边说,一边拿着检测仪走进深邃的轨道槽,探察列车底部的零件。

“跟过去大不一样,现在每天日检的列车上有300多个‘码’,通过‘扫码’可以准确了解检测程序,上传检测照片和检测进程。”盛铭骅说,“及时进行数字化反馈大大提高了检车效率。”

刚从技校毕业来这里工作,盛铭骅靠的是师傅手把手传授技艺。15年,盛铭骅见证了列车车型的不断更新——“从早期的车型,再到今天你看到的SFM-04型号,其中经过了五六次升级换代,变化太大了!比如从去年11月开始,列车开始采用无人驾驶技术,通过采集地面信号由电脑完成操作。”

一批又一批列车的更新,需要不断地提供技术“补给”。

从技校毕业到成为如今的电器高级工,盛铭骅从未停止对新技术的追求,通过努力,他完成了大学本科的学习。

“一批新车来了,光看说明书远远不够,怎么办?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盛铭骅说,“最笨的办法就是自己去跟车,新车回库后第一时间去研究。”

1号地铁线有50多组列车,盛铭骅的班组负责其中的24组。“一号线是中国最早的地铁线。”盛铭骅说,“我们身上有一种责任。”

地铁检测中心办公室刚挂上了崭新的对联——上联是“三羊辞旧顺心如意”,下联是“六猴迎新福寿延绵”。

“新的一年,我们希望平安,顺利。”盛铭骅说。

据统计,2015年,北京轨道交通总里程已超过600公里。今年春运期间,北京地铁总共将运送乘客2.6亿人次,日均649.83万人次。

天边,晚霞渐渐散去。

又一组列车缓缓驶入检修中心。

盛铭骅和班组成员们拿着手电筒和检测仪开始逐一测试。

像盛铭骅一样,北京地铁系统的万余名员工在春节期间坚守在工作岗位上。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脱贫攻坚群英谱·基层干部】“双带”支书李忠金: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长毛兔变“金”毛兔    下一篇 揭秘地铁“蜘蛛侠”的“夜生活”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