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得好就是好,真的假不了”
4月,邕宁区新江镇新乐村脱贫户韦庆成在地里修剪吴茱萸枝条,清瘦的身体,黝黑的皮肤,两撇略显花白的标志性胡子挡不住他发自内心的灿烂笑容。
人逢喜事精神爽,就在合作社卖出吴茱萸种苗的第二天,韦庆成收到了12600元,他开心得合不拢嘴。
去年,韦庆成在合作社获得分红9万多元,卖出吴茱萸种苗获得9万多元,全年收入18万多元,这事轰动了整个新江镇。他拿着9万元现金的照片传遍网络,成了“网红”。这一路走来,不知付出了多少艰辛,不仅脱贫了,还实现了致富的梦想。
回忆当年
生活窘迫不堪回首
韦庆成夫妇都是年过半百的人,四层小楼的门口整齐地堆放着腻子粉、瓷砖等装修材料。“把房子装修一下,住得舒服。”见到记者,韦庆成笑呵呵地说。
1995年,因家乡石漠化严重,韦庆成一家从河池大化移民到了新乐村,没有土地、也没有工作,一家11口,在山上只有一间27平方米的石棉瓦房,一住就是近20年,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回忆起当时的情景,韦庆成的眼眶湿润了,“家里人多,和几个孩子挤在一间小房子里,石棉瓦顶漏水,就用塑料布撑在床上挡水,一个晚上塑料布接的水就能装满两个水桶”。
在政府的帮助下,全家租下4亩山地,没有水田。这4亩山地种什么?即使种得出来,也要能卖得出去才行,经过一番思考后韦庆成决定选择种植传统作物。家里只有老两口带着3个孙子,劳动力又是摆在面前的一个问题。韦庆成咬紧牙坚持着,当时山上没有水泥路,也没有可用于灌溉的水源,他就用牛车拉水上山浇灌。山路陡峭不平,得推车上山,有时候一车水,运到山上就只剩一小半。收成不高,除去成本,每年的收入不到2000元。
改变发生在当地党委、政府在新乐村那贡、百马两个移民点征了两块土地后,大化移民从深山里搬出来。从那时起,韦庆成对党委、政府充满了感激。
决心求变
敢于做“吃螃蟹的人”
就在移民搬到新乐村不久,一个叫黄炳珠的年轻人也来到了村里,见到这里大化移民的生活条件艰苦,就决定留下来,帮他们一把。
刚到新乐村时,黄炳珠为了说服大家改种吴茱萸,每天晚上都到生产队长家里召开村民动员会,韦庆成带着忐忑的心情前去聆听。
“黄总(黄炳珠)说,加入合作社后只用出土地和劳动力,种苗、技术、肥料、收购由合作社负责,收成之后三七分成,贫困户得七成,如此好的事可以试一试。如果不尝试改变,那我们就一直这么穷。”强烈的求变之心让韦庆成成为那贡坡第一批“吃螃蟹”的移民。
那时,韦庆成拿出了4亩土地,坚决拔掉已经发芽的甘蔗,换种上了吴茱萸,每天下地,细心照看树苗。
“他种植吴茱萸的第一年,无论刮风下雨,他每天都到地里干活,他家的吴茱萸地里没有一根杂草。”勤劳,是黄炳珠对韦庆成最深刻的印象。
种下了希望,但是总不会一帆风顺。因为技术的缺失,吴茱萸出现死苗的情况,损失了近三分之一。当时,种植了吴茱萸苗的群众都吵着要拔苗,恢复种植甘蔗。就在大家对种植吴茱萸苗持怀疑态度的时候,韦庆成却仍在坚持,政府给了补贴,挽回了一些损失,让他吃下了一颗定心丸。在合作社的带领之下,韦庆成补种了吴茱萸苗,还积极劝说其他贫困户继续坚持,不能半途而废。
不忘初心
心怀感恩继续奋斗
功夫不负有心人。原本需要2年才结果的吴茱萸,在韦庆成夫妇的精心照料下,只用16个月就结出果实。
2016年,韦庆成种植吴茱萸获得了6000多元分红,对他来说,这可是一笔巨款。那年,他连租带借增加6亩土地,共种了10亩吴茱萸。2017年9月,他种植吴茱萸获得分红3万多元,更加坚定了他种植吴茱萸的信心。2018年,获得分红9万多元,卖出吴茱萸苗获得9万多元,全年收入18万多元,致富成了现实。
每年迈上一个新台阶,生活质量实现大跨越,他的笑容和坚定眼神都展现在相片上,由于经常出现在新闻媒体、网络、板报等,韦庆成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
因为经常接受媒体的采访,韦庆成面对记者时并没有特别紧张,反而十分从容。“无论是谁来问我,回答都是一样的:过得好就是好,真的假不了,感谢党和政府。”韦庆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