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高福:“种”出致富路 “绣”出新生活
本网三江讯(滚亿忠)漂亮的花边上绣着花、虫、鸟等图饰,张高福手握剪刀沿着花边的折线慢慢剪去。在经营的民族服装店里,张高福正在帮妻子白本糯裁剪制作衣服用的花边。“只要勤动手,我们的生活就像这花边一样,越过越美丽!”张高福信心满满地说。张高福是三江侗族自治县富禄苗族乡大顺村的贫困户,全家9人,利用国家的惠民政策,在2018年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两手抓,两手都勤快。”说到自己的脱贫之路,张高福笑着做了个“抓”的动作。
人穷志不穷 坚定脱贫心
“政府下来帮扶我们脱贫,带来了很多的政策,但最终还是要靠我们努力才行,我们也不懒,只要努力地去做工,我们坚信自己的生活一定会越来越好。”张高福说到。自2015年精准识别为贫困户后,张高福一家积极配合党委政府、村“两委”以及帮扶干部共同开展一系列扶贫工作。对于相关扶贫攻坚政策,不清楚的地方主动问扶贫工作队。每次帮扶干部到访,张高福都能如实及时反映家庭生产生活及产业发展情况,为帮扶干部制定精准的帮扶措施创造了条件。对于各种帮扶措施,张高福一家人总能好好配合实施,产业发展、易地搬迁,张高福都能认真听从帮扶干部的建议,一样都不落下。正如他自己所说:“党和政府那么贴心帮扶我脱贫,哪有不配合的道理!”
张高福人穷志不穷,深知要脱贫致富,不能只是依靠政府的帮助,最终还是要靠自己的努力,才能实现脱贫。张高福一家也确实舍得吃苦,敢想敢做,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只有通过自己劳动的双手才能实现脱贫,走上了致富路的道路。
积极创业两手抓 致富带动“穷乡亲”
“高福,种了20多亩的罗汉果,是我们大顺村的致富带头人。”大顺村第一书记罗青靖介绍到。2018年,张高福全家人起早贪黑,将自家的荒坡和闲田整理出20亩地,全部都种上了罗汉果。“岑牙村种罗汉果比我们早。种植前,我去了一趟岑牙村,找当地的种植大户学习,了解市场前景。”张高福说。他走访种植大户,向种植大户了解行情,向种植大户学习种植、管理、授粉等技术。在他的带动下,有6户贫困户也种起了30多亩。“罗汉果想提高产量,要做好人工授粉。在这个环节,他就一户一户地耐心教我们点花!”贫困户白老务感激地说。为了保障大伙的收益,坚定大伙种植罗汉果的决心,张高福亲自为大伙优选罗汉果苗、拉运肥料、指导罗汉果管护。2018年年底,当老板来收购的时候,白老务的5亩地给他带来了1.5万多元的收入。“高福,真不错!”白老务赞到,高兴得合不拢嘴。20亩地的罗汉果,也给张高福一家增收4万多元。
“一手是种果子,另一手就是老婆的手艺了!”张高福开心地介绍。富禄苗族乡北接贵州省黎平县龙额镇、地坪镇,南连广西融水县大年乡、红水乡,是苗族、侗族的聚居地,对民族服饰需求量大。和众多的苗家妇女一样,妻子白本糯心灵手巧,刺绣、民族服装做来得心应手。正是看到这一点,在与妻子合计之后,2016年8月,他们办起了一间民族服装店。在服装店里,带有苗族特色的衣服、背带、肚兜、帽子,挂满了小店的墙壁。每年的新年和“三月三”花炮节是小店最忙的时段,做工精致的民族衣服、帽子被来自黔桂两省(区)周边的群众争相购买。小店开办以来,已为张高福一家创收3万多元。“今年三月三花炮节的时候,还有外国人来我这里买走了两套衣服,赚了1000多块!”回忆着小店在“三月三”花炮节时的情景,张高福喜上眉梢。
搬迁扶贫安置点 建设美好新生活
“再苦不能苦了孩子的教育,走出去才能看得更远,所以我选择了搬去三江南的易安点!”张高福说着选择搬迁的初衷。2002年,张高福以大顺村村小学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富禄中学,父亲卖掉家里唯一值钱的一头牛,张高福揣着600块钱去缴费报名,然而在学校就读不到1个月,生活费就没有了着落,张高福不得不辍学回家,开始了务农、打工的生活。忆起当年,对于自己的辍学,他甚是感到惋惜。为了孩子的教育,当政策宣传说贫困户可以搬去三江南的易安点时,张高福第一个报了名。在三江南扶贫易地安置点张高福一家分到了总面积128㎡的房子2套,易安新房明亮、宽敞,代替了村里原来脏、破、旧的木楼。“江川小学我去看过,环境好、设施好,有利于孩子们的教育,这都是党和政府的扶贫政策带给我们的实惠。”张高福说。
搬出去后,张高福与妻子打算把服装店开到易安小区,而他则回村里,继续带领6户贫困户发展罗汉果种植,带动大家增收脱贫。“我虽然脱贫了,又选了搬去三江南站的易安点。但是,既然已经领着大伙种了罗汉果,我们就不能半途而废,大伙脱贫才是真的脱贫!”张高福坚定地说。
图为张高福与妻子经营的民族服装店。
图为张高福张高福正在帮妻子白本糯裁剪制作衣服用的花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