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凤华:传承“红船精神 ” 引领致富脚步
2017年10月,王凤华被选派到海鲁吐镇散敦宝力高嘎查驻村第一书记兼驻村工作队长。自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以来,他一手抓党建,一手抓扶贫,心系贫困百姓,将改善民生为己任,脚踏实地发挥作用,得到了党员群众的一致认可。
他是一艘“红船”,扬起党建丰帆
“农民要致富,关键靠支部”,王凤华深知要想让该村党组织不再是“一潭死水”,就要让它“活”起来,只有拥有一个富有活力的支部班子,才能激发党员的责任感,真正让村党组织这个“引擎”焕发活力。为此,他以创建“五面红旗嘎查村”活动为契机,从健全完善规章制度入手,不断加强该村基层组织建设,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严肃党内组织生活,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将每月25日定为党员固定活动日,组织党员开展集中学习、村屯环境卫生整治等活动。他还定期组织全体党员开展“谈心谈话”活动,经常与他们谈心交流,以促进沟通,增强团结,找准问题,形成共识。他积极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传播者,充分利用党员干部讲习所将党的政策及时传达到每个党员,利用一切入户机遇,开展十九大精神、党的扶贫政策宣传,力争做到家喻户晓;积极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监督者,全面落实“三务公开”,增强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积极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实践者,结合干部群众的思想状况、工作状况等,拟定党建工作计划和工作措施,做好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
他有一颗“红心”,牢记为民使命
脱贫攻坚,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在于精准,只有坚持问题导向,才能有的放矢、对症下药、除掉穷根。开展驻村工作一年多,他每天利用早饭前和晚饭后的时间走访入户,通过走村串户与群众座谈交流,准确核实是否达到“两不愁、三保障、一高于”标准,住房是否安全,饮水是否安全,是否有缴纳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是否达到低保户、五保户标准,家里是否有老人或学生,是否有刚性支出等问题。在全面了解全村的产业发展现状、贫困户的致贫原因等情况后,他就与群众共同探讨脱贫致富的路子,鼓励他们依靠自己的双手改变命运,就是这份真诚使他赢得了贫困户的信任,为他在村里顺利开展扶贫工作打下了良好的群众基础。每到夜深人静时,结束走访的他便静下心来学习各级扶贫政策,在学懂弄通吃透之后,他便帮助贫困户寻找最适合自己的脱贫项目。他每天兜里都揣着一个小本子,那里记录着村民们的一系列问题,已办结的、正在办理的、有难处的,他都一一作了标记。他说,“我要时刻提醒自己在有限的服务时间里为村民们多做些实事。”
走出一条“红路”,引领致富脚步
王凤华认为,脱贫致富的关键是发展产业,产业兴,则农村兴、农民富。他和工作队、嘎查“两委”班子大力抓产业扶贫,协调各类扶贫资金建牛棚54座,窖池15座,购买基础母牛157头,绵羊208只,为贫困户添足了“底气”和发展后劲。为了帮助贫困户发展种植业,他和工作队为5户贫困户110亩地落实了旱改水项目,打6寸井5眼;为12户贫困户350亩地落实了浅埋滴灌项目;为53户贫困户298.8亩地落实了轮作项目,他还邀请专家开展庭院经济讲座和现场培训,为贫困户发放蔬菜种子和农药,并进行技术指导,实现了贫困户庭院经济全覆盖。他坚持因户因人施策,为28名贫困学生共争取教育补助9.3万元;为7户卧病在床的家庭办理了家庭病床;将无劳动能力的17户贫困户纳入了社会保障兜底;为7户贫困户落实易地搬迁项目,建设住房460平方米,享受补贴46万元,为20户落实了危房改造项目;帮助3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落实了生态护林员政策,每人每年增加收入1万元;大力宣传劳务输出政策,帮助贫困户26人联系异地就业,季节性劳务输出45人次,每人每年至少平均增收1万余元。他带领嘎查村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建设村级光伏电站,并将预留机动地450亩对外承包,嘎查集体经济收入达到每年4.5万元。他还联系镇卫生院建立义诊队伍,不定期地免费对全村贫困户进行健康体检、义务诊疗;大力倡导“移风易俗”,开展庭院卫生、村屯环境卫生整治、“三美一净”等各类活动;成立散敦宝力高民间艺术团,组建广场舞队,积极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和脱贫攻坚各项政策,丰富群众文体生活......在王凤华的带领下,如今的散敦宝力高嘎查“两委”班子战斗力强,党员队伍整体素质提升,产业不断发展,村容村貌大大改善,78户贫困户脱了贫、摘掉了穷帽子,日子越过越红火,散敦宝力高走出了一条奔向幸福的“红路”。
“欲问秋果何所累,自有春风雨潇潇”。老百姓看在眼里、喜在心头,纷纷夸赞:“王书记真是党和人民的好书记!”(科左后旗委组织部 贾秀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