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文化建设   
[0] 评论[0] 编辑

张永忠:踏实工作 享受助人的乐趣

1984年,从部队复员到长安汽车厂的张永忠勤学肯干,很快便从木工调到发动机组装车间,从此开始了他与发动机的“不解之缘”。

CgoOFl0PnaqAaO0ZAABIcl_bCpg975.jpg

只有高中文化的张永忠,一直说自己是重庆长安江北发动机工厂的一名普通维修工,而在别人眼里,他不仅是汽车发动机的“老中医”,还是汽车发动机维修“活雷锋”。他根据自己的经验独创了“望、闻、问、切”检修法,成为发动机维修绝技在全国推广。多年来,以张永忠名字命名的服务小分队和发动机工作室先后走访了全国数百个服务站,帮助解决的维修难题不计其数。

1984年,从部队复员到长安汽车厂的张永忠勤学肯干,很快便从木工调到发动机组装车间,从此开始了他与发动机的“不解之缘”。30多年来,他始终“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他调修好的发动机不计其数。张永忠说:“我把发动机当成自己的孩子,只要你了解它、喜欢它,就会发自内心呵护它。”他善于用眼睛发现问题,有一次即将发往南美的上千台发动机排气管状态错误,他及时发现并纠正,避免了工厂的损失;他善于用耳朵听出毛病,有一次他巡查时听到工人在撞击打力时的声音和标准声音有些出入,赶紧看仪器显示,发现了连杆螺母力矩小的质量问题,做了紧急维修,没有让1500台问题发动机流向市场。

“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要多为企业排忧解难。”张永忠经常琢磨怎么才能提高技术,多帮助企业解决难题。在一次技术交流中,他发现G系列气门调整螺钉成为影响生产的瓶颈,于是主动找到日本厂商,对方不仅开出了600万元的高价维修费,而且还提出需要将材料运回日本、半年内不能保证完全解决问题。没有真功夫就要受制于人,这让张永忠深受打击。“不求别人,我自己干。”他心里憋着一股气,于是自己日夜奋战,亲自动手设计、实验、反复修改,终于找到了解决办法,获得了国家专利,为企业突破了生产瓶颈,提高了生产效率。

“要做技术能手,就要多创新技术。”长安汽车2011年9月成立的“张永忠发动机装调工国家技能大师工作室”,被纳入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是首批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多年来,张永忠组织参与技术攻关70余起,创造经济价值5000余万元,个人获得国家专利3个,完成了长安汽车“连杆螺母松脱、断裂”“离合器压盘分离不彻底”“烧机油”等多个质量攻关项目。

张永忠平时在工作和生活中乐于助人、为人亲和。在同事张波眼中,在岗位上尽职尽责的张永忠也是一位热心肠的“活雷锋”,不仅帮助厂内客户解决维修难题,而且对素不相识的人他也热心解答。“很多人给我打电话,叫我帮助查找汽车问题,90%我都不认识。”张永忠说,“但不管是谁,我都乐于帮助解决问题,喜欢和他们交流。”

“只要你肯学,我都教给你。”张永忠带徒弟总是以身作则。在公司发动机调修一线技术骨干中,绝大部分人受过他的指点。“我希望未来比现在干得更好、更踏实、更有劲,也更有乐趣。”张永忠说。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婚礼上新郎突然蹦出这句话,流着泪的新娘一下绷不住了……    下一篇 才华横溢却饱受质疑 他把情诗写给武则天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