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祥县发展扶贫“五小产业”
嘉祥县针对部分贫困户“离不开、拿不出、等不起”等实际困难,积极探索出以发展“小种植、小养殖、小加工、小电商、小光伏”为内容的“五小产业”,发挥“小产业”四两拔千斤的杠杆作用,实现扶贫产业“精准入户”,全县2566户4806人尝到“小产业”带来的“大甜头”。
扶贫开发“两到四查”活动中,帮扶干部发现相当一部分贫困户在产业发展方面面临着突出的“三难问题”,即:离不开家——因病因残等不能外出务工,拿不出钱——没有创业资本,家有重症患者——等不起时间。如何因地制宜地让贫困户挣到产业性“零钱”,解决燃眉之急,在走访调研基础上,该县推出适合大多数贫困户的产业增收方案。
“小种植、小养殖”也能结出金蛋蛋。拿不起本钱,就送“扶贫树”、“扶贫兔”、“扶贫羊”,让贫困户零点起步。县畜牧局为贫困户韩秋林送来30只芦花鸡,一年能养3—4批,占地不到2平方米,每只鸡饲料成本只有136元,饲养3个月就能见到收益,每年纯收入可达1600多元。对1433户有养殖意愿、具备养殖条件的贫困户实施“一户两对獭兔”、“一户一只扶贫羊”等扶贫项目,帮助他们实现增收。
“小加工”让农家小院变成小作坊。老僧堂镇靳香菊把自家小院成为大蒜加工的中转站。她每天负责把蒜分拨下去,别人加工后再收起来挣个差价,这样一天能挣50多元,并带动本村13户贫困户通过剥蒜增收,贫困户每家每天可收入20元左右,实现了由贫困户到脱贫带头人的跨越。手套产业是支撑嘉祥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中心工厂+卫星工厂”经营模式不断成熟,近200名建档立卡的贫困群众从镇街的卫星工厂就业,当天把拿回的布料加工成产品,第二天送回工厂,月底就能够拿到2000元左右的工资。手套产业日益成为扶贫最给力的朝阳产业。梁宝寺镇、万张街道、大张楼镇纸花制作小加工项目,已经吸纳600余户贫困户,平均每户每月增加收入450元。
“小电商”也能赚大钱。每月一次的就业培训,让贫困户致富的底气越来越足,路子越走越宽。黄垓镇引导贫困家庭青年网上销售环卫特种车,注册成立了济宁一百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使23个贫困家庭青年成了“电商娇子”,人均年收入可达3万元。
“小光伏”日益发展成大产业。纸坊镇、仲山镇600万元的产业光伏项目使462户、938人年均受益895元。与北控清洁能源集团达成合作意向,由集团出资建设35MW分布式光伏电站扶贫项目,充分利用47万平方米的闲置房顶,大力实施光伏扶贫。每年每1MW12万元用于我县扶贫工作,连续20年获得420万元扶贫资金。北控集团还设立1000万元慈善冠名资金,每年利息将无偿用于我县扶贫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