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公路卫士”:月均巡线三千公里 工作“单调而重要”
图为结古公路路政执法大队的执法人员处理突发事故。 受访者供图
春末夏初的清晨,青藏高原上积雪未消,高速公路蜿蜒伸向远方,李宏和几个同事正忙着封堵逃费路口,巡查超限超载车辆。
“这里的工作很单调,”李宏抬起头对记者说,作为青海省玉树公路路政执法支队结古大队的队长,他带领同事们整日巡逻在国、省道干线上,月均巡线三千公里。
图为结古公路路政执法大队的执法人员封堵逃费路口。 受访者供图
二十年间,他们扎根平均海拔四千米以上的青藏高原,在烈日寒风下巡查值守,日复一日排查路面坑槽、公路附属设施及警示指示牌、桥梁、涵洞、隧道、垭口的安全隐患,保证过往车辆平安畅行藏区。
李宏回忆,2010年玉树地震前,通往西藏的214国道是仅有的一条“生命线”。“震后修建了高速公路,周围的护栏、护墩等保护设施也逐步完善,车辆行人比过去更加快捷、安全。”
“从前,牧民们为了方便,经常抄近道上山放牧、擅自拆卸道路旁的护栏。”如今,公路沿线专设牧畜通道,队员们也常常跟牧民讲起公路保护的条例知识,“大家爱路护路的意识提高了,每年冬季还会自发到公路旁铲雪、除冰,帮助我们工作。”
图为结古公路路政执法大队的执法人员巡查超限超载车辆。 受访者供图
不仅如此,技术设备的更新也节约人力成本,提高了路政大队的执法效率。
“目前,高速、干线、隧道内均已实现全方位24小时的监控覆盖,”李宏介绍,“从手机上就可以调出视频,第一时间掌握现场状况,方便我们与交警、养护部门联动配合,做好充分准备,迅速有效应对突发事故。”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大队在封闭的国道沿线展开巡查,队员们整个春节都没离开玉树,直到三月末,李宏才抽空回到省会西宁的家。
“过去由于工作的原因,我缺席了两个儿子的成长,也没尽到对父母的孝心。”在2017年高速公路正式通车之前,他一年只能回一次家。“孩子们跟我缺少沟通,对我疏远,心里话只愿意跟妈妈说。”提起家人,李宏不禁落泪。
地震后,大队集体搬离了漏雨的板房,新宿舍里生活设施俱全,房间里就能上网,他一得空便给家里打视频电话,虽然隔着手机屏幕,“但看到他们的脸,好像千里之外也在身边一样。”
“现在开车从玉树回西宁,时间比从前缩短了三分之一,坐飞机一小时就能到家,”李宏说,“这些变化,我从前想都想不到。”
高原氧气稀薄,常年血液循环不畅造成小脑神经末梢堵塞,最近他常常会头疼。临近退休,他想教队里的年轻人说些简单的藏语,“执法工作首先要学会与人交流,”他觉得,“哪怕只学几句打招呼的话,牧民们听了也会觉得亲切,拉近人心的距离,工作才干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