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文化建设   
[0] 评论[0] 编辑

全国第一人!我在你心里留下了一个“圈”

这个“圈”将伴随着刘女士的余生。对于心衰患者而言,心脏移植不再是他们维持生命唯一的选择。

2020年4月30日,武汉协和医院心外科董念国教授团队,在68岁的心衰患者刘女士心房里留下了一枚直径6mm的“圈”(心房分流器)。

5月5日,刘女士出院了,这个“圈”将伴随着刘女士的余生。对于心衰患者而言,心脏移植不再是他们维持生命唯一的选择。

目录

两个全国第一编辑本段

刘女士成了全国第一个成功接受“心房分流器植入术”的患者,而董念国教授团队的这个“心房分流术”的成功,意味着我国在这一领域实现了零的突破。

关于心衰编辑本段

刘女士是董念国教授的“老病人”。

13年前,董念国教授曾为她做过二尖瓣机械瓣置换术。但七年前,一直正常工作的心脏开始出现新的问题,刘女士感到气喘、胸闷、头昏,检查发现左心室舒张功能降低。

董念国教授说,要了解分流器的闪光点,我们需要先了解心衰的危害。

我们的心脏就像一个泵,将血液输送到肺和全身各个脏器并回收血液。

心脏包括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其中,左心室是心脏最重要的部位之一,负责把富含氧和其他营养物质的新鲜血液输送到全身各个部位。

左心室通过收缩、舒张、再收缩、再舒张来完成向全身输送血液的工作。

舒张时,新鲜血液会从左心房输入左心室,收缩时就会把这些血液通过左心室射入主动脉,通过主动脉的大血管流向全身。

心衰是什么?

就是心脏衰竭,心脏病了。

这个时候,左心室的收缩功能或舒张功能会下降,左心室的血液无力喷射,压力就会逆向传导,传递到左心室上方的左心房,造成整个左心房的压力很高。

由于心衰,刘女士的血流瘀滞在左心房,造成左心房不断扩大。

一般人的心脏只有拳头大小,但她的心脏几乎占满整个胸腔,挤压肺和胃,让她连吃饭都是奢侈,“吃五口吐四口,连心跳都在肚子里”。

这个“圈”为中国人而生编辑本段

光靠药物已经无法阻止刘女士的病情恶化,而她的体质也无法承受心脏移植手术,如果能够降低左心房压力,就可以减轻症状。

4月30日,董念国教授团队为刘女士实施心房分流器植入,将一枚6mm的心房分流器植入到刘女士心脏。

董念国教授打了个比方,装满容器的水,本来左右两格的水是一样多以保持平衡,但现在左格的水位远高于右格,需要将左格的水引流部分到右边,以继续维持平衡。

怎么办呢?在容器分隔的地方选一处打一个孔来引流。

传统引流术是房间隔造瘘,即在房间隔上打个洞,但是有个弊端,术后两三个月,这个造瘘的地方会闭合。

一切可能又回到了原点。

董念国教授的心房分流器植入术的原理和这个差不多。但是,却解决了造瘘口闭合的隐患,而且董念国教授团队研发的D-shant心房分流器,是根据中国人的体质特征所设计,有4mm、6mm、8mm、10mm四种规格,手术医生会根据病人具体情况来选择规格以及植入位置,以规避分流器脱落的风险。

这一装置目前已经获得9项发明专利及1项P.C.T国际专利。与国际上已进入临床的同类器械相比,它是目前唯一可回收的分流装置,也就是说,在术后任何时间点,一旦患者的血流动力出现问题,仍然可以通过微创把这个装置取出来。

这是一种“有退路”的治疗方式,成本也远低于传统心衰器械。

据估计,中国心力衰竭现患人群约有1000万,终末期心衰的5年致死率超过50%。对于药物治疗已经失效、但还不能马上接受移植的心衰患者来说,他们的生存状态相当煎熬。

“这一全新的治疗方式将能有效延续他们的生存期、改善生存质量。”董念国教授介绍,他的团队将对刘女士的后续治疗做全程跟踪。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341820元租金全免!这个“憨老板”简直是救命    下一篇 我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成功返回!这些黑科技为它护航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