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文化建设   
[0] 评论[0] 编辑

身患癌症仍带队进入罗布泊,留下这样一张字条后他再也没有回来

直到下午,彭加木还没有踪影。次日凌晨,科考队通过电波报告:6月17日上午,彭加木只身外出找水,不幸失踪!

彭加木资料照片。 新华社发

尽管20多年间先后15次到新疆进行科学考察,其间3次进入新疆南部的无人区――罗布泊,1980年,身患两种癌症的彭加木还是以“让我的骨头,为新疆的土壤多添一点有机质”的无畏精神,带领科学考察队走进罗布泊腹地,并且永远地留在了他钟爱的那片土地上。

彭加木原名彭家睦,广东番禺人。新中国成立后,他怀着一腔热血到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工作。1956年,中国科学院准备组织综合科学考察委员会,分赴边疆各地调查资源,31岁的彭加木主动放弃去莫斯科学习的机会,请求赴新疆考察。

“我志愿到边疆去,这是夙愿。我的科学知识比较广泛,体格坚强。面对困难,我能挺起身子倔强地抬起头来往前看……我具有从荒野中踏出一条道路的勇气!”在写给郭沫若院长的请愿书中他表下决心。

请愿书中他把自己的名字 “家睦”改为“加木”。他说,他要跳出小家庭,到边疆去,为边疆 “添草加木”。一时间,彭加木成为年轻人到边疆荒原去开拓的榜样。

可就在彭加木曾夸口 “体格坚强”不到一年,在工作中突然晕倒的他被检查出患有恶性肿瘤。彭加木被医生告知只能存活3个月,彭加木没有选择放弃,他开始积极地配合治疗,医生先后为他填写了两张“死亡通知单”,最终一张都没有生效。

出院之后,彭加木又坐上了西去的列车,1964年和1979年彭加木两次到罗布泊外围做科学考察,发现了大量的钾盐、稀有金属和重水等贵重资源,填补了一些重大科研领域空白。

1980年,制定了详细科考方案的彭加木带着全部的热情第3次来到罗布泊。经过28天的艰苦跋涉,6月5日,科考队实现了一个壮举:中国人自己组队第一次穿越罗布泊核心地带,打破了“无人敢与魔鬼之湖挑战”的神话。正当队员兴高采烈准备回家时,彭加木却出人意料地提出,利用剩下的20多天,再次返回罗布泊深入科考,同时开辟另外一条穿越罗布泊的道路。

考察队预计返回罗布泊的行程大约为800公里,顶多需要7天时间,因此只携带了7天的水、油及食物的补给。但是3天之后,考察队才行进了150公里,大家不得不停下来重新评估前进的风险。

此时,燃油已所剩无几,保存的水也开始变色发臭。大家决定向最近的解放军部队基地求救。但彭加木也向队员们表示,部队用直升机送水得花费六七千元钱,喝这样的高价水肚子不疼,心疼。为什么不试试自己去找水呢?

6月17日12时,驾驶员王万轩打开汽车车门时,发现了这样一张用铅笔写的字条:“我往东去找水井,彭。6月17日,十点三十分。”起初,队员认为彭加木在50℃的高温下不会走太远,再加上他有丰富的野外生存经验,相信不久后他就会回来。

直到下午,彭加木还没有踪影。次日凌晨,科考队通过电波报告:6月17日上午,彭加木只身外出找水,不幸失踪!

从酷暑盛夏到数九隆冬,随后展开的4次大规模地毯式搜救均无结果。人们苦苦寻找:彭加木,你在哪里?彭加木失踪后的第二年5月,他的老战友夏训诚带领考察队再进罗布泊。此后的26年里,夏训诚对罗布泊进行了25次考察。他说:“每一次考察都在寻找彭加木,在寻找一种科学的精神。”

如今,在彭加木长眠的土地上,经过研究人员和建设者不懈努力,罗布泊地理特征、环境变化、人类文明失落之谜正在解开;通向罗布泊的公路、铁路和通信线路正在建设;投资39.74亿元年产120万吨的大型钾肥项目已竣工投产……彭加木的梦想已经变成了现实。

彭加木走了,他跋涉荒原的脚步戛然而止,但他志在边疆“添草加木”的豪情,他从荒野中踏出一条道路的勇气,他投身科研事业的扎实足迹,都深深印刻在人们的心底。世界充满了未知,探索的脚步永远不会停歇!

(新华社乌鲁木齐6月1日电)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这栋老房子里的90后创业者一月吸粉30万:相信武汉越来越好    下一篇 曾喊话女儿认真写作业的援鄂护士患癌,网友祝福:一定要好起来!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