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文化建设   
[0] 评论[0] 编辑

“三多队长”忙扶贫 不获全胜不收兵

五年来,他始终将扶贫工作摆在首位,为当地困难群众“斩穷根”、“摘穷帽”想办法、谋出路。他被当地百姓亲切地称为“扶贫故事多”、“扶贫办法多”、“扶贫扶智多”的“三多队长”。

今年58岁的肖恩,迎来了驻村扶贫的第五个年头。

2015年8月,肖恩受工行重庆奉节支行党委委派,来到奉节县康坪乡大架村担任驻村工作队队长。五年来,他始终将扶贫工作摆在首位,为当地困难群众“斩穷根”、“摘穷帽”想办法、谋出路,用真心真情帮助困难村民解决户籍、住房等问题;带领村民兴修水塘,建设产业示范园;用爱心扶智,助贫困孩子成长,被当地百姓亲切地称为“扶贫故事多”、“扶贫办法多”、“扶贫扶智多”的“三多队长”。

肖恩身患高血压、糖尿病、脑溢血后遗症、腰椎间盘突出等疾病,妻子和女儿在重庆主城工作,生活、工作的艰辛非一般人能理解。但他并没有退却,一直保持着乐观向上的姿态,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疫情期间,他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脱贫攻坚,忙得不可开交,但却无怨无悔。他说:“我已与大架山融为一体,村里就是我的家,村民就是我的亲人。今年是脱贫攻坚决胜之年,唯有快马加鞭,才能不辱使命,不负信任!”

目录

真心实意  扶贫故事多编辑本段

康坪乡大架村是奉节县最偏远、条件最差的贫困村之一,这里山大坡陡、交通闭塞,贫困户多,扶贫任务艰巨。

肖恩在入户走访时了解到,大架村2社的秦罗平,自幼左手残疾,不能做重活。上世纪90年代,妻子离家出走。后受人误导,相信米袋子的米能够自己长满,从此,不做农活,不理发,不洗澡,不换衣,不与村民交往。父亲给他留下的房屋也因年久失修,全部垮掉,住在一个稻草垛内。

肖恩和村支“两委”首先想到解决秦罗平的住房问题,居然发现他户口本地址还是“四川省奉节县朱衣区”,且户籍已被注销。肖恩多次与派出所沟通,请求公安局特事特办为其恢复身份户籍,终于办来户口本、身份证。随后,结合D级危房改造政策,肖恩通过向支行申请捐助等途径筹集资金4.2万元,并自费为他购买棉被、桌椅板凳等生活用品,终于为他建起了一个拥有三间瓦房的家。秦罗平逢人就说:“我十几岁就想有个自己的房子,是驻村工作队和肖队长圆了我40年的住房梦!”

在肖恩的帮助下,秦罗平也自立自强起来,连续两年喂养3头猪、10多只鸡,种了2亩多田,每年收获谷子1000多斤,还把老母亲接来侍奉。村民哪家有事,都能看见他帮忙的身影,他还当上村里的“公路养护员”,养护的公路在全乡成为模范路。

肖恩(桌后右三)组织村民召开工行捐助资金使用规划商讨会。

肖恩对待村民如亲人,对待老人如父母。大架村5社贫困户王太祥,今年已80岁高龄,儿子远在山西,孙子在重庆主城务工,他独自居住在偏僻的山里。因远离公路,从村服中心去他家一次,要走1个多小时山路。

肖恩主动将王太祥纳入自己的帮扶对象,隔三差五就去了解情况,帮助解决问题。王太祥家是土坯房,符合危房改造政策,但他推说无钱改造,更不愿搬迁。肖恩多次做工作,都没劝动他,便主动帮他联系施工队,购买建材。一切就绪,王太祥又说差工人工资,肖恩便将自己借了1万元给他。危房改造完成后,老人还有点不高兴,原来是地坝没有硬化。肖恩又自己掏钱,买来材料,组织村干部和志愿者为他硬化好地坝,为老人营造了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颐养天年。

王太祥年老体弱,经常生病,每次病了,第一个电话总是打给肖恩。肖恩也总是有呼必应,不是买药送到他家,就是用车将其送到乡卫生院。在其住院期间,还经常去看望,送营养品。只要肖恩出现在病房,其他病友就说:“你女婿又来了。”老人总是笑呵呵地说:“他不是我女婿,可他比女婿还好!”

肖恩(右一)与村里老人座谈,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

像这样的扶贫故事,在肖恩与村民之间还有很多。驻村五年来,他已累计为12户贫困户解决了家庭危旧房改造问题。他还经常给村里的贫困老人送衣送物,用车接送他们去看病购物,“比女婿还好!”这不只是王太祥一人的赞誉,而是大家共同的口碑。

多点发力  扶贫办法多编辑本段

大架村是个典型的立体山地村,自身发展基础薄弱,特别是水资源匮乏,全村没有一条溪沟,也无一座水库。不仅村民用不上自来水,还严重制约着40多家近300亩脐橙产业发展。

肖恩和村“两委”多次与村民讨论,苦于没有政策,一直无法解决。肖恩没有放弃,与村干部一起反复研究,多方论证,最终决定以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以产业发展为核心,带动全村脱贫致富。

肖恩(右)深入田间地头,查看经济作物种植情况。

肖恩一方面积极向工行奉节支行领导汇报情况,寻求支持;另一方面主动向县、乡两级党委政府汇报,争取项目支持。他向支行申请了定向捐助款4万元,用于水塘建设。经过两年多的建设,全村建起了集中供水池2处、分散供水池30多处,让村民第一次用上了干净的自来水;通过整治山坪塘、新修灌溉池,解决了农作物和脐橙等的灌溉问题,使覆盖范围的脐橙增产20%,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此外,他还带领村民硬化了村主要道路,打通了多条断头路,实现了社社通畅、户户通达。

基础设施搭台,产业发展唱戏。为解决大架村高海拔社组产业空心问题,他开着私家车,带领村干部、村民代表,跑开州、下巫山,反复比选品种,通过支行捐助资金5万元购买“巫山曲池脆李”苗6000株,在海拔900米的大架山上建起了“中国工商银行扶贫产业示范园”,核心果园区达200亩;帮助成立了“奉节县康坪乡大架山脆李种植专业合作社”,带领30多户群众,其中贫困户6户增收致富,年产值可达20多万元,户均将增加收入2万元。

疫情期间,肖恩(右)为贫困户运送发放生产生活物资。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肖恩不顾年龄大、身体多病,全身心投入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工作。他与村干部每天对村民进行入户宣传引导和体温监测,蹲守卡点,检查往来车辆;自费购买100个口罩、酒精和消毒液,解决村干部防护物资短缺问题;积极向支行寻求帮助,得到数千元的米油肉面等生活物资支持。他还用私家车帮助村里贫困户运输防疫和春耕生产物资,联系就业岗位,确保贫困户不因疫情影响而减少收入。目前,他已为村民运送防疫物资和春耕春种物资30多车次,全力保障了村里防疫和扶贫工作的顺利开展。

着眼长远  扶贫扶智多编辑本段

扶贫先扶智。在扶贫过程中,肖恩总是想方设法抓农家孩子的教育问题,阻断贫困代际相传路,进而影响家长,让他们从思想上走出贫困。

肖恩(右)和志愿者走进农家,了解孩子学习情况。

肖恩注意到这样一个细节——因为父母外出务工,村里有不少留守儿童,且很多没有去过重庆主城。于是,他精心策划了“情守童心、爱与童行——留守儿童游主城”活动,并从4位民营企业家那里筹集到10万元资金,解决了活动经费。

2018年1月30日至2月1日,他带着20名留守儿童(其中贫困户子女12名)走出大山,去往主城。孩子们中最大的17岁,最小的仅8岁。这一活动,让孩子们体验了人生中的很多第一次——第一次入住温泉酒店、第一次观看主城夜景、第一次将自己的画作收藏、第一次收到心愿礼物、第一次观看3D电影……

三天的参观学习,对孩子们的触动很大。在欢送会上,来自奉节职教中心汽修班的毕江林说:“我回去后,一定要加倍努力学习,长大后开家4S店,决不让我的家庭再成贫困户。”

一边是“走出去”,另一边是“引进来”。肖恩在全行员工中组织开展“小手拉小手,同走小康路”活动,让工行员工子女与贫困户家庭子女结对,现已成功结对3户,有效解决学生学费、生活费问题,孩子们也在交往中相互促进、共同进步。

2018年6月9日,他邀请重庆市工商联青委会部分委员带着子女来到村上开展“情守童心、爱与童行——走进奉节县康坪乡大架村”活动,与50多位孩子举行联欢,并为每个孩子赠送书包、书籍、文具等,让孩子们感受快乐、健康成长。

他自费在村里设立奖学基金,鼓励贫困户子女努力学习。目前已向7名学生发放奖学金15000元。肖恩还为考上大学的贫困户子女赠送全套西装,让他们同城市孩子一样,体面地走进大学校园。

通过不断努力,现在村里家长们对孩子的教育问题越来越重视,孩子们也对学习越来越感兴趣。大架山这片土地上正孕育着希望的明天。

五年扶贫历程,肖恩为村里争取、筹措社会资金30多万元,为30多个家庭160人解决安全用水,帮助7名贫困学生完成学业,让300亩脐橙实现旱涝保收,让高山地区有稳定增收产业……即使2016年6月3日因突发脑溢血住进医院,也未中断他的扶贫之路。

肖恩的扶贫事迹受到广泛关注和认可。2016-2018年,他连续三年被评为奉节县“脱贫攻坚工作先进个人”。2018年又被重庆市评为“脱贫攻坚工作先进个人”。2019年春节前,他作为“脱贫攻坚榜样面对面宣讲团”成员在全县巡回宣讲,引进很大反响。

五年扶贫长且艰,不获全胜不收兵。“作为一名退伍老兵和工行扶贫干部,我有责任、有义务冲锋在前,为夺取脱贫攻坚最后的胜利贡献自己的力量!”年近花甲的肖恩坚定地说。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哺乳期妈妈“千里逆行”战“疫”    下一篇 赵英明夫妇又!火!了!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