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文化建设   
[0] 评论[0] 编辑

全球首例!四川卧龙发布白色大熊猫照片

2019年5月25日,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对外发布全球首张白色大熊猫照片。

2019年5月25日,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对外发布全球首张白色大熊猫照片。记者从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获悉,这张白色大熊猫照片是保护区内海拔2000米左右的一台野外红外触发相机,于4月中旬下午摄录下的一张大熊猫影像。

野外红外触发相机拍摄到的白色大熊猫影像。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供图

从图片可以清楚看出这只大熊猫独特的形态特征:毛发通体呈白色、爪子均为白色,眼睛为红色,正穿过郁郁葱葱的原始落叶阔叶林。据专家分析,根据照片上这些外部特征,可以判断该大熊猫是一只白化个体。从体型判断,这是一只亚成体或青年大熊猫,年龄大概在1-2岁左右。

据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李晟研究员介绍,“白化”现象在脊椎动物各类群中广泛存在,但均较为罕见,通常是由于基因突变导致动物体内无法正常合成黑色素,从而在外部形态上呈现白色、黄白色或浅黄色。单纯的“白化”突变并不影响动物正常的身体结构和生理功能,除了可能造成动物在环境中更容易被发现、身体对日光直射比较敏感以外,通常对动物的活动、繁殖均没有明显影响。卧龙这次拍摄的大熊猫,是野生大熊猫中记录到的首例完全白化个体,表明在卧龙的大熊猫区域种群中,存在“白化”突变基因。从照片上来看,该个体体格壮实,步态稳健,也从侧面证实了该突变可能没有影响到这只大熊猫的正常生活。

据其介绍,“白化”突变是隐性基因,可以遗传。每个动物个体的体内有分别来自父母双方的两套基因,只有当来自父母双方的该基因均为突变型时,动物个体才会表现出“白化”的性状。根据目前的数据还无法判断这只个体的性别。当它与不携带突变基因的正常野生个体(也就是普通的“黑白”在熊猫)成功繁育出后代时,第一代大熊猫宝宝的外部形态将仍是普通的黑白色型,但体内将会携带一份“白化”突变基因。而之后,当两个均携带有突变基因的个体再次交配繁殖,它们的后代中就有可能出现两份基因均为突变型的情况,在外部形态上就表现为“白化”个体。在卧龙这个大熊猫种群中,白化突变基因是否会进一步传递下去,还需要通过保护区持续的野外监测来进行观察研究。

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表示,接下来,卧龙将增加该区域的红外相机布控,重点追踪这个个体的生长发育、活动轨迹、社群关系,持续关注下如果能拍摄到其后代,将会更有研究价值。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我们很快就会见面的,等着我”,她的一封“送别”信让人泪目    下一篇 腿插岩石裂缝捡条命,她成为世界首位从北坡成功登顶珠峰的女性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