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文化建设   
[0] 评论[0] 编辑

全球疫情下的“中国外贸小镇”:镇长自带“小板凳”做主播

如果你意外走进中国最大的饰品基地——李集镇的拼多多直播间,你可能会意外地发现,镜头前的不是美女主播,而是一个戴着眼镜的中年男人,正攥着一把女孩的发饰向消费者做介绍。

在“中国制造”席卷全球的过程中,有一批不得不提的“外贸小镇”。作为中国四万个小镇的一份子,他们抓住改革开放和中国加入WTO的机遇,利用人力、资源优势,生产价廉物美的“中国制造”发往全球,也成为全球商品流通的“基础设施”。

江苏省睢宁县李集镇也是其中之一,这个坐落在安徽与江苏交界处的“东方饰品小镇”,每年向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地出口价值70亿元的饰品。疫情蔓延全球,同中国的外贸行业一样,李集镇也遭遇空前的挑战。在危机到来时,处于产业链底端的“外贸小镇”们往往难以获得外界关注。

在困境前,“李集镇”们将挑战视为机遇,利用新电商和直播等模式,开始了从“外贸工厂到内销品牌”的转型和探索。

如果你意外走进中国最大的饰品基地——李集镇的拼多多直播间,你可能会意外地发现,镜头前的不是美女主播,而是一个戴着眼镜的中年男人,正攥着一把女孩的发饰向消费者做介绍。

直播间里这位不太像“主播”的中年男人,是李集镇的副镇长付达。3月以来,原本依赖出口订单的李集镇,在复工后突然发现,来自海外的订单突然少了三分之一,并且每天都在下滑。“我们镇上很多人都靠着饰品加工为生,订单没了,他们也没了收入”。为此,付达很焦虑。

更让付达觉得焦虑的是,镇上的企业习惯接加工订单,没有成熟的品牌意识,更没有独立的运营销售经验。付达觉得,长期来看,国外的订单会越来越少,镇上的工厂必须想办法从“加工厂转型到品牌商”,才有机会。为此,付达首先当上了镇里的“销售员”,从每一款发饰的材质、制作方式、搭配开始学起。

3月,睢宁县政府和拼多多在当地的沙集镇组织了一场家具直播。听说有电商平台做直播,付达带上商家,搬着小板凳和发饰,也来到了家具的直播间,在场地一角架起了李集镇饰品的直播间。这也是付达第一次尝试电商直播。

从1998年开始,李集镇就开通了李集-义乌双向对开的货运专线,从义乌把原材料运到李集加工,李集将加工好的成品发往义乌,经由义乌发往海外,二十多年间每日如此。饰品加工的产业,带动了本地妇女实现就业,每月收入能达到4000元左右。

过去,李集总共有5条这样的专线,外贸订单减少后,原本每天发车的专线变成2-3天发一次,随之而来的,是很多本地居民失去了这样的就业机会。

原本每天到了晚上,李集镇的货运集散中心车水马龙,而最近,热闹非凡的李集-义乌专线物流站,有些冷清。当地政府对小镇饰品订单下降的情况非常着急。复工后,付达说,每天起床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想办法帮本地饰品企业把饰品卖出去。

在国外售价3美元(约合21元人民币)一个头圈,李集的加工生产者仅能从中赚到0.4元人民币。这是很多产业带面临的残酷现实,他们处在产业带的利润底层。媒体和消费者对这样的生产者也难有任何印象。而在李集镇,这样默默从事加工生产的从业者有3万多名。

据付达介绍,李集镇是“没有围墙的工厂”。主要从业者都是在家的女性,照顾小孩、上班、劳作之外的时间,能通过加工饰品获得额外收入。加工费根据工艺水平不同1毛-7毛不等,平均每月通过饰品加工能够获得4000元左右的收入。外贸订单的减少,意味着很多人面临着收入的降低,甚至是“失业”。

为了促进李集镇饰品产业发展,李集镇镇政府曾经牵头打出了“东方饰品小镇”的称号,并注册了“DALIJI”等一系列具有区域特色的商标。外贸订单下降之后,李集镇镇长姚尧与付达经常到镇子上商家里走访,到各处的工厂去选品,“选出那些好看的,能在电商平台上受欢迎的饰品,再看看能不能打造我们自己的品牌”,付达说。

而在实际走访中,付达和镇政府要花很多时间向李集镇的居民们解释,不能再继续走粗放加工模式,要转型做品牌,要把饰品卖给中国消费者,而不是依赖给国际企业做代工。为此,镇里牵头注册商标,是为了示范出一个新的发展路径,“让大家相信我们,这条路是可以走的”。

在镇上的物流站,付达偶遇了一个前来送货的本地商人。由于小富即安的思维,当地企业往往满足于每年10万-20万的纯利润,单打独斗,不愿意抱团做大。在现场,付达跟对方寒暄,“我老是在他们报上来的名单里看见你的名字,但从来没有见过本人”,之后,付达很快做起了对方的思想工作,向对方分享起了做直播和做电商的经验,鼓励对方尝试新电商。

其实,在复工后,付达每天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帮李集镇的饰品企业寻找新的销路,成为了镇里的义务推销员。手里两只手机响个不停。从电商、品牌商再到各地的商贸中心,付达几乎都联系过。

听说睢宁县长薛永要在50公里外的沙集镇上拼多多直播,付达也赶到了直播现场。由于商家都不熟悉直播卖货,付达临时上阵,人生中第一次当起了主播,向直播间里的90多万消费者介绍来自李集的饰品。当天,李集饰品的店铺销量便创下了历史新高,这让李集人感到非常震撼。

付达意识到,他和李集镇老饰品人一直思考的难题,有了解决办法——在新电商平台上把李集的饰品卖给国内的消费者,塑造李集自己的饰品品牌。

第一次直播结束后,付达立刻返回镇上,组织当地饰品企业分享这次的直播带货经验。“在拼多多平台打出一片天地。这样,其他(内销)平台就都不怕了”,付达表示,“拼多多不收佣金,开店免费,最适合我们镇上的这些企业,让他们小成本地去尝试去摸索”,付达说。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武汉重回人间四月    下一篇 《人民日报》创刊,前一天伙食班做了面片加肉丝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