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文化建设   
[0] 评论[0] 编辑

17年后,“医护之家”再战“疫”

疫情暴发后,44岁的林琳主动请战,在医院“红区”全身心投入与疫魔的斗争中,“职业使然,无怨无悔!”而在10公里之外,林琳的丈夫张海波也在急诊科奋战着,这里同样是医院“红区”。

image.png

全副武装的林琳在防护手套上写上自己的名字。

进入医院感染筛查隔离病房一个多月,44岁的林琳依旧斗志满满。

作为北京朝阳医院内分泌科护士长,疫情暴发后她主动请战,在医院“红区”全身心投入与疫魔的斗争中,“职业使然,无怨无悔!”

在10公里之外的安贞医院,林琳的丈夫张海波在急诊科奋战着,这里同样是医院“红区”。

这对医护夫妻,在一线践行医者仁心,而这并不是两人第一次逆行战“疫”。

17年前,面对非典肆虐,林琳和丈夫先后奔赴朝阳妇幼保健院和胸科医院两所非典定点医院。

那时,新婚不久的夫妻两人还没来得及度蜜月,只能通过手机彼此温暖。

如今,再次面对突发疫情,林琳逆行的决心一点儿都没减少,“我们科里有的护士孩子面临高考,有的护士孩子还小,有的护士身体不好,我有抗击非典经验,肯定要第一时间报名。”

由于参加过抗击非典,防护经验丰富,林琳担负起了医院防护知识培训的任务——从赴武汉一线的医护人员到医院的保洁员、护理员都在培训范围内。

大年初一确定任务,初二凌晨三点全部完成初稿后不久,与同事齐聚医院,对课件逐一完善;初三开始正式培训……特殊时期,心弦紧绷,“至今我们培训了十几批人,效果很好。”

2020年2月10日,林琳又进入医院发热留观病房,担任副护士长,负责护理抢救重症患者、领取防护物资。

从那天起,她开始一边负责培训和考核,一边奋战在“红区”一线。为了安心工作,也为了家人安全,林琳把上初二的儿子张之瑜托付给父母和班主任王博。

林琳和丈夫把儿子托付给父母时,是正月十五万家团圆之日,没有吃一口元宵就匆匆告别。75岁的母亲哭了,但对两人的选择还是坚定地支持,因为“这是为了国家和所有人”。

“爸爸妈妈会打电话报平安,也会发一些照片,看到妈妈穿着防护服一工作就是6个小时,靴套里布满水珠,我觉得医务工作者太不容易了。”张之瑜说,2月24日是他的14岁生日,没有爸爸妈妈的陪伴,他不觉得孤单,没有生日蛋糕,他也不觉得遗憾。“因为,爸爸妈妈在为抗击病魔做努力,我为他们感到骄傲!”

近两个月没有见面的母子俩,无时无刻不在想着对方。在班级里当班长的张之瑜从来不肯偷懒,尽管是居家学习,每天体育锻炼、功课学习一样都不落,而林琳休息时手头也有许多工作要做。

忙忙碌碌的母子俩,常常是开着手机视频不说话,各自忙自己的事情,偶尔抬头看看对方。“我们就这样默默陪伴,这也是紧张战‘疫’的幸福时刻。”林琳说。

几个月前,“林琳糖尿病护理工作室”获批北京市医管局首批专家护理工作室,带领团队让林琳更加关照每个人的心理感受。

对于突发疫情,一些年轻护士难免感到害怕紧张,这时,作为第二次战“疫”的林琳,就会第一时间给他们鼓励和帮助,“有了心理上的支持,有了互相帮助,年轻护士们把患者们照顾得很好,各项工作都很平稳。”

许多危重患者都有基础病,孤独、恐慌,有时候会做出异常举动,林琳一边护理一边安抚,给他们带去更多信心。

许多病愈出院的患者,都会仔细记下医护防护服上的名字,并感激地说上一句,“我们记住你们了,以后一定会感谢你们的。”

林琳说,每当这时,她都会感到无比幸福,也更有动力,“一定全力以赴,不怕吃苦不怕牺牲,不负期望,赢得胜利!”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只有经历了这段时间,才知道自由地呼吸有多么宝贵”    下一篇 非遗公开课:让神秘技艺走进生活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