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周萍:“病人欢欢喜喜出院是对我们的最大安慰”
周萍在武汉第三医院病区摆出“V”字胜利的手势。
新冠肺炎疫情让今年的“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显得颇有些与众不同。“祝群里的女神们节日快乐!”这一天,民盟盟员、护理专家周萍在她的微信朋友圈记录:在武汉的这段时间里,疫情使我变成白衣战士、护工阿姨、保洁阿姨、营养调配师,每天变着花样将各地捐赠的营养品调配给鼻饲患者、失智老人……
周萍思路清晰,说起话来语速平缓,悦耳的声音不由让人放松下来。身为上海市光华中西医结合医院护理部副主任,拥有20余年护理经验、曾接受2003年非典医疗救护专项培训的她成为上海市第三批148人援助湖北医疗队中的一员。
2020年1月24日晚,正在准备年夜饭的周萍看见工作群里发布消息,称要抽调医务人员去支援武汉,她第一个报名,“当时没有多想一秒钟,我是临床一线出来的,又接受过SARS护理培训,有能力,也有义务。”
当晚,由光华中西医结合医院、长宁区妇幼保健院等组建的19人上海市长宁区援助湖北医疗救护队集结完毕,作为第三批上海援助武汉医疗队队员奔赴武汉。
出征前,周萍剪掉了春节刚烫的过肩长发,虽然有些不舍,但周萍没有犹豫。她说,不能让头发变成污染源,也不能因为长发影响工作效率。
1月28日医疗队抵达武汉,全面接管武汉第三医院光谷院区的一个危重病区和两个重病病区,主要参与危重症患者的救治。
抵达武汉后,周萍和队友立即进入工作状态。因为每天穿戴防护装备的时间较长,仅短短一周时间,周萍脸部、鼻梁等处的皮肤,已经被口罩、护目镜压破,裂开很多细小的血口。
如今,周萍和队友已在武汉三院光谷院区奋战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担任上海市长宁区医疗救护队护理组组长的她,看到经过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之后,疫情有所控制,很多病人在精心治疗和护理下出院,颇感欣慰。
回忆起刚到武汉的情形,周萍说,刚接到命令时是兴奋热血,来到武汉以后看见空无一人的机场,远处大楼霓虹灯闪烁着“武汉加油”后不由焦虑担心,特别是到武汉后接到“应收尽收”“床位等人”等指令,突然感到压力很大。
压力何来?周萍说,来之前的医护人员配比是普通病房的30到35张床位,但护理组事实上要负责的是整个病区57张床位患者的医疗护理和生活护理,短时间内要大量接收病人,且医护配比明显不足;病房里收治了很多危重患者,每天总有几个上无创呼吸机的病人。
“病区里没有工勤人员、没有护工阿姨、没有运送师傅,所以这里的病人,从生理、心理和生活上的护理,全部都是由我们医务人员完成的。”
周萍说,小到病人的吃喝拉撒、外出检查、冲泡开水,大到各项治疗如静脉留置针的置管、呼吸机的维护、心电监护的观察等等,都要靠医护人员,包括病人去拍CT片子,也是医生或者护士推着车给送过去。
逐渐适应工作后周萍已变得坦然无畏。在短时间内她学会了武汉三院的信息系统操作,客观病情记录,确保准确执行各项医嘱,给病人提供优质、高效、专业的治疗及护理。
“现在回过头想,没有觉得很辛苦很艰难,一个多月的付出得到了回报,能看到病人面带微笑,欢欢喜喜出院对我们是最大的安慰”。
周萍与队友防护服上都写着“上海”,病人看见她们都满怀感激,每次护理,病人都会说“谢谢,谢谢你,谢谢上海!”“上海的医护人员真是了不起”,感谢她们的及时治疗、良好护理。每当这时,周萍与队友就会鼓励患者,快点好起来,大家都早日回家。
由于穿戴多层防护装备,医疗队成员都是在缺氧及高压的状态下开展着平时分分秒秒就能完成的工作。身上的贴身衣裤总是湿了干、干了湿,同事们都说周萍瘦了,但周萍觉得自己更精神抖擞了,更加充满干劲,充满活力,每天战斗值满满。
周萍表示,没有觉得付出特别多,“不管救死扶伤也好,照顾病人也好,这是我们的天职,职责如此,并不是今天我们到了武汉价值很大,我们平时也是在同样的岗位上,都做着类似的事,都是在高风险环境下,只是没有这次特殊而已。”
如今,出院的病人越来越多,疫情控制形势越来越好。周萍也在考虑,上海堆积了大量工作,回去以后,要快速投入状态,一如既往做好本职工作;同时,将这次驰援武汉的经验和想法整理出来,撰写论文,将这些经验积累下来。
平日里,工作繁忙的周萍也喜欢健身、养些小植物、看看书,现在基本医院酒店两点一线。周萍感叹,健康才是最重要的,等战胜病毒,她的愿望是尽快回到工作岗位,还要尽快恢复健身。
“人生总是存有希望,一切都会回到正轨。”周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