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文化建设   
[0] 评论[0] 编辑

护理“老兵”于红莲:一针到位,病人为其精湛业务点赞

一个多月里,于红莲和同事们,奔忙在金银潭医院的8个科室,和当地的医护人员并肩战斗,与患者合力战胜疫情。在最紧张的那段时间,她每天都要在隔离病房工作12个小时。

image.png

保定市第二医院同事为于红莲(中)送行。

2020年3月13日,是于红莲支援武汉抗疫的第46天。作为河北第二批支援湖北医疗队护理组组长,和往常一样,她在隔离病房护理完病人后,回到驻地就开始忙着汇总队员体温、上报三餐人数、申领发放物资等各项事务,“从1月26日起,我的生活就按下快进键,进入了快节奏。”

于红莲是保定市第二医院泌尿外科副护士长,她支援的金银潭医院是武汉市首家收治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的定点医院,也是当时收治患者数量最多的医院,堪称“战疫最前线”,医护资源曾一度非常紧张。

早在春节前,于红莲就和爱人商量好,只要有机会一定去抗疫最前线。1月26日,医院发出支援湖北抗疫的通知后,她马上就在护理台上写下了请战书。1月27日,于红莲告别爱人和9岁的女儿,与14名“战友”登上了开往武汉的列车。

一个多月里,于红莲和同事们,身着写有“河北”字样的防护服,奔忙在金银潭医院的8个科室,和当地的医护人员并肩战斗,与患者合力战胜疫情。

作为一名护理“老兵”,即使身着密不透气的防护服、佩戴着雾蒙蒙的护目镜,于红莲扎针、输液也能快准稳,保证一针到位,病人都为她的精湛业务点赞。

虽然身材不高,生就一副瘦弱身躯,却有硬核担当。在最紧张的那段时间,于红莲每天都要在隔离病房工作12个小时,“刚打完一个病人的点滴,紧接着安排另一个病人吃药,给病人喂饭、帮病人翻身,打扫病房内卫生。每个班次下来,瘫在床上就不想再起来。”

病房中有一位80多岁的重症老人,生活不能自理,身体沉重,护理难度非常大。翻不了身,于红莲就和同伴一起动手,每次忙完都是一身汗;为让老人更舒服,她坚持每3个小时就给老人换一次尿不湿;老人意识不清楚,说不出“谢谢”,但她始终如一,直到照顾老人康复出院。旁边的病人看了深受感动:“你们河北人真是好样的,比亲闺女还疼人!”

“基本的护理业务难不倒人,最难的是如何平稳患者情绪,让他们更好地配合治疗,树立治愈的信心。”于红莲说。在一次查房中,她就发现一位患者几乎不怎么吃饭,在病床上坐卧不安,脸上满是愁云。

“大姐,信心才是最好的药,现在救治条件这么好,一定会好起来的!”此后每天,于红莲都会把病情指标解释给这位患者听,帮她树立信心,为她加油打气。慢慢地,这位患者放下了心理包袱,脸上有了笑容,很快就康复了。

出院那天,她特意找到于红莲,非要拉着她录一段视频做留念,向这位河北人致敬道谢:“谢谢你们的精心照料,你们是最棒的!”

冀鄂医患一家亲,齐心合力能断金。随着形势越来越好,出院病人越来越多,于红莲心中充盈着满满的成就感。

2月19日,于红莲收到金银潭医院送来的感谢信,衷心感谢河北医疗队的无私奉献和倾力支援,信中写道:“战疫的战场上,因为有了你们优秀团队的加入,新冠肺炎患者的诊疗质量得到大大提升。从你们身上,我们感受到强大的中国力量和中国精神,增强了我们战胜疫情的信心和决心。”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守在抗疫一线的特警,却成了“食言”爸爸…他的愧疚,我们弥补!    下一篇 痛心!连续奋战61天,武汉51岁民警防疫一线牺牲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