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36分钟,新中国第一架超音速无人驾驶飞机试飞成功
航空武器发展日新月异,超音速无人靶机标志一个国家的航空武器水平。我国航空武器的发展,已对超音速无人靶机提出了急迫的要求。
几年前,有的专家预言,中国应该像苏联、美国那样发展数字式超音速无人机,否则一二十年内造不出超音速无人机。
这有的专家感叹,让无人驾驶飞机冲破音障太难了,美国攻克这一世界难题用了8年时间,耗资达数十亿美元,仅它的一个设计辅助软件就花费了270万美元。
我国研制这种飞机的费用仅有几百万元人民币。但赵煦和试验基地的广大科研人员,决心“立足现有装备技术赶超世界先进水平”,闯过这道难关。他们把整箱方便面搬进试验室,平均每天工作15个小时以上,所画的各种图纸加起来可铺满近10公里的高速公路。在100个日日夜夜里,他们做完了全部理论数据测算推导。赵煦不顾右腿充血肿大,每天只睡几个小时,累得几次病倒。
在4年时间里,他们还自己动手制作8个系统2万多套各种设备及配件,突破了国际通用的数字式解决无限变数理论界线和力学快速控制及地面效应三大理论,攻克了我国和世界航空史从未遇到的地面纠偏、平衡离陆、各种无线电信号兼容等10大技术难题。
检验的时刻终于来到了。
1995年4月13日,来自全国航空界的近百名权威专家,在试验基地目睹了我国首架超音速无人驾驶飞机的试飞。
上午9时45分,随着总指挥轻轻按下红色的按钮,在地面等候已久的超音速无人驾驶飞机瞬间发出地动山摇的轰鸣。随即从这架高4.13米、长15.7米、重7030公斤的飞机尾部,发射出一颗绿色信号弹。它告诉人们,飞机一切正常。
所有的目睹者都瞪大了眼睛。
飞机像离弦之箭向前方冲去。仅40秒,飞机就冲出1500米,但它的前轮仍分毫不差地紧压在跑道白色的中心线上。
46秒,预定时间一到,飞机离地腾空而起,直插云天。
“成功了!成功了!”顿时,欢呼声骤起。
指挥大厅的巨型屏幕上继续显示着飞机在空中的飞行状态:冲过低速难关──冲过高速难关──向音障冲刺!
第一次冲刺没有成功。音障被航空界称为超音速无人驾驶飞机的“死亡线”。刹那间,在场的专家、观众“哗”的一齐站了起来,紧张得屏住呼吸,双眼紧紧盯着巨型屏幕。
不一会儿,飞机经过计算机很快自动调整了程序,随即迅速跃升,当冲到13000米高度后改为平飞,接着,飞机把机头压下,以大角度向下俯冲,利用惯力实现了最大油门的提升,飞机憋足了劲猛地加速!加速!再加速!
0.9马赫,1马赫,1.2马赫……“死亡线”终于被冲垮了。
10时31分,飞机顺利完成各种试飞任务,安全着陆,整个过程历时36分钟。
目睹者们个个春风满面。
试验基地司令员唐正其和权威专家们欣喜异常。
“这是我国无人驾驶飞机史上的一次辉煌跨越!”
“这是我国尖端科技的又一重大突破!”
庆贺成功的欢笑声,久久地在大漠深处回荡。
(原载1995年第五期《中国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