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简称武大,学校溯源于清朝末期1893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奏请清政府创办的自强学堂,于1913年由国民政府建立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于1928年定名国立武汉大学,是近代中国首批国立综合大学之一,湖北第一所高等学府。目前武汉大学是中国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大学,“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校园环境优美,风景如画,被誉为“世界上最美丽的大学之一”。
中文名
国立武汉大学
外文名
Wuhan University,WHU
简称
武大
校训
自强、弘毅、求是、拓新
创办时间
1893年
类别
国立综合性大学
主管部门
教育部
学校属性
211工程,985工程
所属地区
中国武汉
硕士点
347个
博士点
250个
院士
16人
主要奖项
中国最美丽的大学
实验室
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
重点学科
22个国家重点学科
目标定位
中国特色、国际知名高水平大学

目录

江城多山,珞珈独秀;山上有黉,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武汉大学溯源于1893年清末湖广总督

校园一角校园一角

武汉大学的前身是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于1893年创办的自强学堂。1902年更名为方言学堂。

武汉大学历任校长

当时校名

职务名称

姓名

任期

自强学堂

创办人

张之洞

1890年

总办

蔡锡勇

1893年--1897年

总办

张斯枸

1897年冬--1899年5月

提调

钱 恂

1893年--1898年9月

提调

汪凤瀛

1898年--1899年4月

提调

程颂万

1899年4月--1902年10月

方言学堂

提调

程颂万

1902年10月--1905年春

监督

馨 龄

1905年春--1911年

监督

曾广熔

1905年春--1911年

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

校长

贺孝齐

1913年7月--1914年11月

校长

张 渲

1914年11月--1919年9月

校长

谈锡恩

1919年9月--1922年1月

校长

张继煦

1922年6月--1923年8月

国立武昌师范大学

校长

张继煦

1923年9月--1924年9月

国立武昌大学

校长

石 瑛

1924年12月--1925年12月

校长(代)

张 廷

1926年2月--1926年5月

校务维持会主任

李汉俊

1926年5月--1926年10月

校务维持会主任

黄 侃

1926年5月--1926年10月

国立武昌中山大学

校务委员会主任

徐 谦

1927年2月--1927年12月

国立武汉大学

校长(代)

刘树杞

1928年7月--1929年春

建筑筹备委员长

李四光

1928年7月--1938年4月

校长

王世杰

1929年2月--1933年4月

校长

王星拱

1933年5月--1945年6月

校长

周鲠生

1945年7月--1949年8月

武汉大学

校务委员会主任委员

邬保良

1949年8月--1952年11月

校长

李 达

1952年11月--1966年8月

校长

庄 果

1980年6月--1981年6月

校长

刘道玉

1981年7月--1988年4月

校长

齐民友

1988年4月--1992年10月

校长

陶德麟

1992年10月--1996年10月

校长

侯杰昌

1996年10月--2003年7月

校长

刘经南

2003年7月--2008年11月

校长

顾海良

2008年11月--2010年12月

校长

李晓红

2010年12月--2016年11月

武汉大学历任党委书记(含党组书记)

姓名

职务

任期

徐懋庸

党组书记

1949年--1953年10月

张勃川

党组书记

1953年12月--1955年4月

刘仰峤

党委书记

1958年1月--1960年12月

朱劭天

党委书记

1961年1月--1965年4月

庄 果

党委书记

1965年4月--1970年2月

纪 辉

党委书记

1974年12月--1980年6月

庄 果

党委书记

1981年12月--1984年7月

任心廉

党委书记

1988年2月--2002年8月

顾海良

党委书记

2002年8月--2008年11月

李 健

党委书记

2008年11月--2013年2月

韩 进

党委书记

2013年2月--至今

现任领导

武汉大学名师荟萃,英才云集。学校现有专任教师3600余人,其中正副教授2400余人,有7位中国科学院院士、9位中国工程院院士、3位欧亚科学院院士、8位人文社科资深教授、15位“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含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4位“863项目”计划领域专家、4个国家创新研究群体、37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5位国家级教学名师。

在学生的文化生活方面,有学生喜爱的“四大名嘴”、“珞珈讲坛”为代表的教会大学生思考的学者与讲坛,还有藏书丰富,建筑风格古朴的图书馆让学生迷恋。更有丰富多彩的社团、文化节,让学生的生活多姿多彩。

院系设置

人文科学学部

文学院 历史学院 哲学学院 外国语言文学学院 新闻与传播学院 艺术学系

社会科学学部

信息管理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 法学院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 WTO学院 社会学系

理学部
数学与统计学院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工学部

水利水电学院 电气工程学院 动力与机械学院 城市设计学院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信息科学学部

计算机学院 遥感信息工程学院 电子信息学院 国际软件学院 测绘学院 印刷与包装系

医学部
基础医学院 第一临床学院 第二临床学院 口腔医学院 药学院 公共卫生学院 HOPE护理学院

独立学院

东湖分校(设有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法学、经济、管理、计算机科学、电子信息工程、生命科学与化学、工学、艺术设计等11个学院)

科研机构

武汉大学拥有7个国家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4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个高级综合研究机构。

国家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7个)

信息资源,社会保障,国际法,环境法,中国传统文化,经济发展,媒体发展。

国家重点实验室(5个)

软件工程,测绘遥感信息工程,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病毒学,杂交水稻(共建)。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

多媒体软件,卫星定位系统。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0个)

声光材料与器件,生物医学分析化学,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植物发育生物学,地理信息系统,水沙科学,地球空间环境与大地测量,水力机械过渡过程,空天信息安全与可信计算,口腔生物医学工程。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4个)

有机硅化合物及材料,建筑物检测与加固,植物生物技术与遗传资源利用,雷电防护与接地技术。

高级综合研究机构(2个)

高级研究中心、国际问题研究院。

科研成果

武汉大学科研实力雄厚,成就卓著。学校有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5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还拥有7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0个国家基础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基地、8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1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2000年以来,学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发明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三大奖37项,SCI论文数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均位列全国高校前列,在第一、二、三届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选中获奖数均居全国高校第三位,第四届居第二位,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教育部社科课题均居全国高校前列,并有数十项成果获得国家“五个一”工程奖、国家图书奖、中国图书奖。学校连续十次荣获深圳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优秀产品奖(成交奖)和优秀组织奖。

武汉大学积极利用自身的科技、智力资源优势,通过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的方式,与企业和科研机构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合作,共同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平台,联合创办了7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也促进了学校的发展。
学校参与了三峡工程、南水北调、西电东输等国家重点工程项目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建设,在南北极科学考察、重大传染性疾病防治等科技攻关中不断取得新的突破,马协型、红莲型杂交稻、高频地波监测雷达、GPS全球卫星定位与导航、高性能混合动力电池等应用型科技成果不仅具有重大的科学理论价值,还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人文社会科学的专家学者充分发挥“智囊团”和“思想库”的作用,积极探索关系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取得了一批具有重大理论意义与应用价值的科研成果,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理论保证和智力支持。大型汉语工具书《故训汇纂》、译著《康德三大批判新译》、学术专著《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历史与现实》等成为新时期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标志性成果。

知名校友

截至2012年11月,武汉大学共培养40多万名各类高级专门人才,两院院士100余人。

两院院士

查全性 电化学家,中国科学院化学部院士(1980年当选)

杨弘远 著名生物学家、植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1991年当选)

卓仁禧高分子化学家,中国科学院化学部院士(1997年当选)

李德仁摄影测量与遥感专家,中国科学院地学部院士(199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 部院士(1994年当选)、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1999年当选)

邓子新 微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2005年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2006年当选)

张俐娜高分子化学家,中国科学院化学学部院士(2011年当选)

龚健雅遥感测绘学家,中国科学院地质学部院士(2011年当选)

舒红兵细胞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院士(2011年当选)

张蔚榛 农田水利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院士(1997年当选)

宁津生大地测量专家,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院士(1995年当选)

刘经南大地测量学专家,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院士(1999年当选)

张祖勋摄影测量与遥感学家,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院士(2003年当选),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1995年当选)

茆智农田水利学专家,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院士(2003年当选)

朱英国植物遗传育种专家,中国工程院农业、轻纺与环境工程学部院士院士(2005年当选)

李晓红 中国工程院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院士(2011年当选)

李建成 测绘学家,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院士 (2011年当选)

教育家

杨小凯经济学家,1982年被武汉大学聘为助教、讲师,两次提名诺贝尔经济学奖(2002年和2003年)

黄进 著名国际法学家,中国政法大学现任校长

袁浚 中国体育教育家,1934和1946年武大聘为教授,体育、卫生主任

胡庶华 教育家,曾任武汉大学总务长兼教授

军政界

辜胜阻  全国工商联副主席

刘亚洲国防大学政委,上将

万鄂湘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民革中央主席,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

李锐中央组织部原副部长

孙志军中央宣传部副部长

杨胜群中共中央文献研究生常务副主任

鲍绍坤中央政法委副秘书长

卡里姆·马西莫夫前哈萨克斯坦总理(2007--2012)(2014-- ) 

卢雍政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

汪鸿雁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

周本顺河北省委书记

肖志恒广东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

唐军辽宁省委常委、大连市委书记

甘霖    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李春明湖北省委常委、秘书长

王艳玲  河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熊选国新疆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李金早广西自治区党委常委、政府常务副主席

阮成发  湖北省委常委、武汉市委书记、市人大主任

李军贵州省委副书记

杨光洪  黑龙江省委原副书记

薛晓峰中山市委书记

余远辉 南宁市市委书记、常委 

谢志刚广西编办主任、原河池市长

朱胜运莱芜市委副书记

鹿心社江西省政府省长

许前飞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

孙志刚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 

刘宁水利部副部长

周建环保部副部长

胡保林  环保部副党组成员、办公厅主任

宁远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原副主任

张野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副主任

陈小江黄河水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

郭生练湖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赵斌湖北省政府副省长

洪峰    北京新机场项目牵头领导,原北京市副市长 

雷元亮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副局长

刘西尧  教育部原部长

陈俊勇国家测绘局原局长

杨纯卫生部原副部长

李建明荆州市市长

李庆雄潮州市代市长

周霁 十堰市市长

金学峰西安市副市长

王玉庆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

周天鸿广东政协副主席

陶凯元 广东省政协副主席

徐志纯  浙江人大原副主任

周宜开湖北省政协副主席

陈春林湖北省政协副主席

仇小乐湖北省政协副主席

吴秀凤湖北省政协副主席

王振有     湖北省政协副主席 

胡振鹏     江西人大原副主任

孙用和江西人大副主任

庞道沐     湖北省人大原副主任

谢晓尧贵州省政协副主席

林栖凤海南省政协副主席

林炎志吉林省政协常委副主席

社会科学家

韩德培  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法学家

谭崇台  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经济学家

马克昌  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刑法学家

彭斐章  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图书馆学家

陶德麟  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马克思主义哲学家

徐显明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中国法学会副会长

黄进    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中国政法大学校长

李龙    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法学家

冯天瑜  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历史文化学家

刘纲纪  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哲学家、美学家

宗福邦  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汉语言文字学教授

张振高  中国保利集团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

程念高  中国华电党组成员、总经理

郭涛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副董事长

那希志  中国华能集团党组成员、副总经理

舒印彪  国家电网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

王炳华  国家核电技术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

于崇德  中国国电集团党组成员、副总经理

王振有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党委书记、副总经理

雷军捐款

2016年10月20日,小米科技创始人兼董事长雷军作为武汉大学校友,向自己的母校捐款99999999元,用于建设科技楼。差一块钱就是一个亿。据官方消息,雷军捐资建设的科技楼主要用于建设武汉大学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平台和开展交叉前沿科学研究,预计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

这不是雷军第一次向武汉大学捐款,从1997年开始,雷军就陆续给母校捐款,武汉大学120周年校庆时,雷军曾捐了1000万元人民币,设立了“雷军奖学金”。

这次捐99999999元,差一块钱就是一个亿。之所以没有捐一个亿,雷军解释,是比师兄少一点,希望更多的校友参与,而不是为了攀比。

2014年曾有媒体统计,武汉大学校友捐赠中过亿的校友已有3个,分别是陈东升1.2亿元,阎志1亿元,艾路明、周汉生所在的当代集团捐款1亿元。

近年来科技大佬给母校捐款已经成为一种潮流,其中武汉大学校友捐赠一直排名靠前,2016年仅次于北大、清华,达12.31亿元。此外,百度李彦宏也曾给北大捐款设立回报基金,马化腾也多次给母校深圳大学捐款。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无线无锡    下一篇 金话梅奖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