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文化建设   
[0] 评论[0] 编辑

意大利《世界中国》杂志社社长:用真诚的文字讲述中国故事

2006年,胡兰波将《生活》变成中意双语杂志《世界中国》。她希望杂志不仅拥有华人读者,也进入更多意大利人的视野,“以此向主流社会介绍一个真实的中国,促进华人融入当地”。

“《世界中国》月刊至今已出版18年有余,其间走过不少艰辛。值得欣慰的是,随着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升,我们的刊物越发受到读者重视。在我眼中,它好比自己的女儿,正值花样年华。”

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即将在河北省石家庄市举行。论坛参会代表,意大利华人作家、《世界中国》杂志社社长胡兰波日前在北京接受记者采访,重温当年在海外办刊的“初心”,她说:“想以真诚和情感向意大利社会争取话语权,向华人读者传递意大利文化。”

点击进入下一页

2000年,定居意大利罗马的胡兰波成为了当地一家华文报社的记者,并开设专栏聚焦华人圈的生活。触动人心的文字让她拥有一批忠实“粉丝”。在报社工作不足一年,胡兰波辞职了。偶然的一天,她接到陌生电话,一位女读者约她见面。

这个年轻的女孩告诉胡兰波,自己独自在意大利闯荡,靠摆地摊生活,并向她说:“如果不是你的文章,我很难坚持下来,希望你能继续写下去。”

胡兰波此前从未想过,自己的文章会成为一些同胞在异乡打拼的精神支柱。她当即答复:“我答应你,有一天你会在某个地方再看到我的文章。”

正因为这样的机缘,胡兰波2001年创办了中文杂志《生活》,早期主要为在意大利生活的侨胞提供生活指南。2006年,胡兰波将《生活》变成中意双语杂志《世界中国》。她希望杂志不仅拥有华人读者,也进入更多意大利人的视野,“以此向主流社会介绍一个真实的中国,促进华人融入当地”。

“杂志刚刚改成双语刊时,意大利人并不了解,没多少人关注,原先培养的华人读者也在流失,我们咬牙挺着,相当不容易。”回顾当时的工作状态,胡兰波坦言“每个月出刊那几天就像做噩梦一样,感觉被扒了一层皮。”

经过早期的艰辛之后,《世界中国》月刊迎来了成长和收获。现在《世界中国》在纸媒和新媒体领域都拥有一片天地,杂志关注的话题不仅有时政、经济、社会,也包括中意交流、意大利人在中国、法律指南、华侨生活等。杂志也成为了意大利政府了解中国的一扇窗口。

胡兰波说,旅居海外的30多年,让她能从远处观望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看西方人如何一步一步改变对中国的态度。她也坦言,大部分外国人对中国的了解至今依然肤浅、片面,对外讲好中国故事、促进中意文化沟通理解并非易事。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融入方式,我的选择就是写作。”胡兰波举例,每一期杂志的卷首语,她都会围绕一个广受大家关注的中国话题展开。“我不会去批判谁、维护谁,而是像讲故事一样来解释中国文化,谈一谈历史源流、情感,说一说中国人怎么看这件事。”胡兰波认为,真诚的文字最终会得到读者的认可。

在办杂志之外,胡兰波也组织了许多中意文化交流活动。她和团队创办了一个名为“罗马9号”的文化中心,“从开张到现在,所有活动都没冷过场,基本是爆满的”。

明年是中意建交50周年,胡兰波正筹划举办中意经济文化论坛。她计划邀请中意电影、瓷器、媒体等领域的专家,展开一系列对话。“希望用这样的方式促进文化沟通,达成彼此理解包容。”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尼泊尔工艺家和中国文物修复师的历史之约    下一篇 电影、瑜伽、智能手机——中印两个文明古国交往“新故事”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