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杭州湾跨海大桥

杭州湾跨海大桥是一座横跨中国杭州湾的跨海大桥,是成千上万设计、工程学家和施工人员齐心协力、精诚合作建成的壮丽奇观。该桥北起浙江省嘉兴市海盐郑家埭,南至宁波市慈溪水路湾。杭州湾跨海大桥是继上海浦东东海大桥之后,中国改革后第二座跨海跨江大桥。从宁波到上海即可经过此桥。全长36公里,比连接巴林与沙特的法赫德国王大桥还长11公里,曾保持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世界纪录,现为继美国的庞恰特雷恩湖桥和青岛胶州湾大桥之后世界第三长的跨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于2003年11月开工,2007年06月贯通,2008年05月01日通车。
中文名称
杭州湾跨海大桥
外文名称
Hangzhou Bay Sea Cross Bridge
奠基事件
2003年06月07日
竣工时间
2007年06月26日
通车时间
2008年05月01日
全长
36公里
投资
约118亿元
设计时速
100公里
两端
浙江嘉兴市海盐县—宁波市慈溪市
最长跨距
325米
主要成就
世界第三长桥梁

目录

杭州湾跨海大桥是一座横跨中国杭州湾海域的跨海大桥,它北起浙江嘉兴海盐郑家埭,南至宁波慈溪水路湾,全长36公里,比连接巴林与沙特的法赫德国王大桥还长11公里,已经成为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候选世界纪录,成为继青岛胶州湾大桥和美国庞恰特雷恩湖桥后的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和世界第三长的桥梁。

建设背景

杭州湾跨海大桥(Hangzhou Bay Seakross Bridge)是一座横跨中国杭州湾海域的跨海大桥,总投资118亿元,北起嘉兴市海盐郑家埭,跨越宽阔的杭州湾海域后止于宁波市慈溪水路湾,是国道主干线-同三线跨越杭州湾的便捷通道。

杭州湾跨海大桥2002年经国家计委批准立项,2003年6月7日奠基,2006年5月1日建成通车,届时从浙江宁波到上海莘庄的陆路距离只有179公里,缩短了120公里左右,从而也缓解已经拥挤不堪沪杭甬高速公路的压力,形成以上海为中心的江浙沪两小时交通圈。

大桥全长36公里,其中桥长35.7公里,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设计时速100公里,设计使用寿命100年以上。这个长度,比连接巴林与沙特的法赫德国王大桥还长11公里,超过了美国切萨皮克海湾桥 [2]  等世界名桥,是世界上已建成的第三长的桥梁和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

大桥建设首次引入了景观设计概念,借助“长桥卧波”的美学理念,呈现S形曲线,具有较高的观赏性、游览性。在南航道再往南1.7公里,就在离南岸大约14公里处,有一个面积达1.2万平方米的海中平台。这一海中平台是一个海中交通服务的救援平台,同时也是一个绝佳的旅游休闲观光台。

大桥于2003年11月14日开工,已于2007年06月全线贯通, 2008年05月01日正式通车。

环境测评

沈海高速由北向南,从江苏进入浙江。连接杭州湾跨海大桥就是嘉兴境内的大桥北岸接线。该工程一期已经建成。二期工程建设,北接线二期将延伸至江苏,与南通的苏通大桥相接,已于2010年完工。而江、浙交界处,就是沈海高速浙江段的零公里处。

从零公里到大桥北岸起点,就是49公里处,再加上大桥36公里,到宁波上岸,就是85公里了。今后,该里程桩号将一直自然延伸到温州出浙江境为止。

杭州湾跨海大桥建成后将缩短宁波至上海间的陆路距离120公里,是国道主干线——同三线跨越杭州湾的便捷通道。大桥按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设计,设计时速100公里/h,设计使用年限100年,总投资约140亿元。2003年11月14日开工,经过43个月的工程建设,2007年6月26日全桥贯通,计划于2007年11月30日前完成桥面铺装,大桥已于2008年5月1日晚11时58分正式通车。2008奥运火炬传递中穿越了杭州湾跨海大桥。

杭州湾气象复杂多变,台风、龙卷风、雷暴及突发性小范围灾害性天气时有发生。杭州湾自然条件有以下特点:

(1)海域宽阔,台风多、潮差大、流速急,具有典型的海洋性气候特征,有效工作日少;

(2)软土层厚、持力层深,给海上基础设计和施工带来一系列问题;

(3)南岸滩涂长,施工条件复杂,采用常规设计方案和施工方法很难满足工期要求;

(4)环境的腐蚀作用严重;

(5)南滩涂多个区域浅层气富集,危及施工安全。

基本参数

承建单位: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

开工时间:2003年11月14日

贯通:-2005年06月26日

杭州湾跨海大桥全景

杭州湾跨海大桥全景(12张

通车日期:-2006年05月01日

载有:双向六车道

省份:浙江省

跨越:杭州湾

地点:嘉兴海盐和宁波慈溪

设计结构:跨海大桥

最长跨距:325米

桥宽:33米

总长度:36公里

海天一洲

海天一洲(3张

桥下净高:47米

通行费:小型车80元

设计时速:100公里

总投资约:118亿

设计使用年限:100年

经纬度:北纬30度27分,东经121度08分

试运营通车:-2006年5月1日试运营通车。中国宁波网联合人民网、新华网、新浪网、搜狐网、网易、腾讯网、千龙网、东方网、浙江在线、嘉兴在线等20余家全国知名网站和地方网站进行8小时直播。

里程编号:杭州湾跨海大桥属于沈阳——海口高速公路的一部分。该国家高速全长3710公里,由不同省(市)多段高速公路组成。如果从起点一直编到终点,过大的里程桩号反而让司机无法判断在某省的行驶里程,也不利于当地公路部门进行管理。因此,按照交通部编制的《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各省均自行编制本省的里程桩号。

建设背景

港口建设急需铁路跨海

宁波——舟山港已发展成为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国际知名度的枢纽港,而铁路运输具有运量大、成本低、安全、高效的优势,港口集装箱的铁路运输是拓展港口经济腹地的根本途径。

但如今,宁波只有一条对外的萧甬铁路线。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宁波市交通局就考虑在杭州湾上造一座公铁两用大桥——上层铁路、下层公路,后因为技术、工期、资金等诸多原因,最终选择公路大桥“先行”。

2007年8月,首次出炉的《宁波铁路枢纽总图规划》接受了铁道部计划司的评审,规划勾勒的铁路蓝图中就包括杭州湾跨海铁路大桥。不过当时规划的建成时间为2050年。不过这个规划如今已经列入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宁波跨海铁路将提前30年建成。

设计理念

长桥卧波

首先采用了浙江、上海、江苏的吴越文化观念。在桥型上,设计者采用了西湖苏堤的形态,集交通、观光于一体。为兼顾杭州湾水文环境特点,“长桥卧波”的设计将大桥平面勾勒成S形曲线,优美、活泼的桥型让司机和乘客在行车、坐车时产生愉悦心理。 而且如果建设成笔直的道路,容易造成视觉疲劳。

桥下航道

杭州湾为世界三大强潮海湾之一,有台风、小气候形成的龙卷风,有混乱的流速、流向。“长桥卧波”的设计也是出于大桥安全性的考虑,设计方专门为钱塘奇潮及过往海轮留了通道。整座36公里的长桥有两处宽448米及318米的桥下通道。桥下净空高、流速急,北通道为35000吨海轮留下了航道,南通道为3000吨以下海轮留出了航道。这两条航道上端将出现钻石型双塔及A型单塔两座造型桥塔,成为“长桥卧波”桥型中两处跌宕起伏的高潮路段,钱塘潮也就自然通过了。

海中平台

离南岸14公里处的一个本来就有沉积的淤滩上建一个像东海石油平台一样的海中平台。施工时,作为南北接点,便于物流。施工结束时,平台将成为集救援、观光、休闲于一体的桥中转运站。这个平台有2个足球场这么大,平台上还拟建了望塔,风和日丽时,南可望慈溪庵东水路湾村的桥墩,北眺海盐郑家埭。所以这个平台于潮流无碍。

巨型工地

造桥的特点,慈溪是个经800年围垦的大市,从一塘到2012年的10塘,塘塘土地平展。一平如镜的滩地将为几万甚至十几万建设者铺开场地,所以这次建杭州湾跨海大桥将预制化、工厂化、大型化。最后以搭积木的办法实施海上搭建。

整个新闻发布会气氛活跃,来自海内外200多名记者一致认为:这条8日即将奠基的,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将成为人类与自然实现对话与挑战的范例,就其工程量、景观、科技含量、施工环境复杂的特点,将在国内外建桥史上留下光辉一页。

设计特点

设计风格

杭州湾跨海大桥按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设计,设计时速100km/h,设计使用年限100年,总投资约118亿元。大桥设南、北两个航道,其中北航道桥为主跨448m的钻石型双塔双索面钢箱梁斜拉桥,通航标准35000吨;南航道桥为主跨318m的A型单塔双索面钢箱梁斜拉桥,通航标准30000吨。除南、北航道桥外其余引桥采用30~80m不等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结构。

经济效应

大桥本身的经济效益是吸引投资者看好的重要基础。据交通流量调查推测,2009年通过大桥的车流量达5万辆每天,2015年达8万辆每天,2027年达9.6万辆每天。经测算,大桥财务内部收益率将达8.03~10.1%,投资回收期14.2年,投资回报率15.10%(不含建设期)、12.58%(含建设期)。

大桥是中国自行设计、自行管理、自行投资、自行建造的,工程创6项世界或国内之最,用钢量相当于7个“鸟巢” ,用混凝土量相当于10个国家大剧院,可以抵抗12级以上台风。

大桥的护栏为彩虹7色,每种颜色覆盖5公里,自慈溪到嘉兴海盐分别为红、橙、黄、绿、青、蓝、紫。

工程难点

1.工程规模大、海上工程量大

大桥工程全长36公里,海上段长度达32公里。全桥总计混凝土245万立方,各类钢材82万吨,钢管桩5513根,钻孔桩3550根,承台1272个,墩身1428个,工程规模浩大。

2.自然环境恶劣

潮差大、流速急、流向乱、波浪高、冲刷深、软弱地层厚,部分区段浅层气富集。其中,南岸10公里滩涂区干湿交替,海上工程大部分为远岸作业,施工条件很差。受水文和气象影响,有效工作日少,据现场施工统计,海上施工作业年有效天数不足180天,滩涂区约250天。

3.制定总体设计方案难度很大

设计要求新,其中水中区引桥(18.27公里)和南岸滩涂区引桥(10.1公里),是整个工程的关键;结构防腐问题十分突出,且无规范可遵循;大桥运行期间,桥面行车环境受大风、浓雾、暴雨及驾驶员视觉疲劳等不利因素的影响,采取合理有效的设计对策是保障桥面行车安全的关键;设计方案涉及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以及多项大型专用设备的研制。

施工技术方面,面临着海上激流区高墩区大吨位箱梁的整体预制、运输及架设,宽滩涂区大吨位箱梁的长距离梁上运梁及架设,超长螺旋钢管桩的设计、防腐与沉桩施工等诸多施工关键技术的挑战;在测量控制方面,因桥梁长度超长,地球曲面效应引起的结构测量变形问题十分突出,受海洋环境制约,传统测量手段已无法满足施工精度和施工进度的要求,如何借助GPS技术实现快速、高效测量施工是一个制约全桥工期的核心技术问题。

4.建设目标要求高施工组织与运行管理难度大

大桥工程规模宏大,备受世人瞩目。建设之初,宁波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大桥工程要按照“三个一流目标”的标准来实施。面对复杂的建设环境,充满挑战的工程,组织和管理好大桥工程是摆在指挥部面前的巨大挑战。因工程施工作业点多、战线长,存在同步作业、交叉作业工序,施工组织难度大,工程质量、进度、安全及资金控制难度大。台风、大风、大潮、巨浪、急流、暴雨、大雾及雷电等气象水文条件,如何采取切实有效的工程控制与运行管理措施是工程管理上需要面对的新课题。

大桥亮点

大桥36公里的长度,仅次于刚建成的青岛胶州湾大桥,成为世界第二的跨海大桥,2012年为止世界上第一,第二跨海大桥都建立于中国境内。

据初步核定,大桥共需要钢材76.7万吨,水泥129.1万吨,石油沥青1.16万吨,木材1.91万立方米,混凝土240万立方米,各类桩基7000余根,为国内特大型桥梁之最。南滩涂50米*16米箱梁采用整孔预制,大型平板车梁上运梁的工艺,开创了国内外重型梁运架的新纪录。

水中区引桥70米*16米箱梁采用整孔制、运、架一体化方案,单片梁重达2180吨,为国内第一。水中区引桥打入钢管桩直径1.5-1.6米,桩长约80米,总数超过4000根,其钢管桩工程规模全国建桥史上第一。

大桥在设计中首次引入了景观设计的概念。景观设计师们借助西湖苏堤“长桥卧波”的美学理念,兼顾杭州湾水文环境特点,结合行车时司机和乘客的心理因素,确定了大桥总体布置原则。整座大桥平面为S形曲线,总体上看线形优美、生动活泼。从侧面看,在南北航道的通航孔桥处各呈一拱形,形成起伏跌宕的立面形状。

在南航道再往南1.7公里,就在离南岸大约14公里处,有一个面积达1.2万平方米的海中平台。该平台在施工期间,将作为海上作业人员生活基地,海上救援、测量、通信、海事监控平台。大桥建成后,这一海中平台则是一个海中交通服务的救援平台,同时也是一个绝佳的旅游休闲观光台。桥中央的海天一洲停车费30块,进观光塔要另收60块/人。

除此之外,大桥还具有以下特点:

1.杭州湾跨海大桥全长36公里,其长度在2012年世界上在建和已建的跨海大桥中位居第二,仅次于青岛海湾大桥(36.48公里)。

2.杭州湾跨海大桥地处强腐蚀海洋环境,为确保大桥寿命,在国内第一次明确提出了设计使用寿命大于等于100年的耐久性要求。

3.杭州湾跨海大桥50米箱梁“梁上运架设”技术,架设运输重量从900吨提高到1430吨,刷新了2012年世界上同类技术、同类地形地貌桥梁建设“梁上运架设”的新纪录。

4.杭州湾跨海大桥深海区上部结构采用70米预应力砼箱梁整体预制和海上运架技术,为解决大型砼箱梁早期开裂的工程难题,开创性地提出并实施了“二次张拉技术”,彻底解决了这一工程“顽疾”。

5.杭州湾跨海大桥钢管桩的最大直径1.6米,单桩最大长度89米,最大重量74吨,开创了国内外大直径超长整桩螺旋桥梁钢管桩之最。

6.杭州湾跨海大桥南岸10公里滩涂底下蕴藏着大量的浅层沼气,对施工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在滩涂区的钻孔灌注桩施工中,开创性地采用有控制放气的安全施工工艺,其施工工艺为世界同类似地理条件之首。

7.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奠基碑是中国第一座青铜奠基碑,其高100厘米,厚25厘米,重500公斤,由铸、锻、刻等多种工艺制作而成,是传统艺术和现代技术融合的结晶,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朱炳仁创意制作。

科技特色

科技含量之高首先体现在施工工艺上。设计方坚持尊重科学,依靠专家,广泛开展技术咨询和交流活动。根据专家意见提出了施工决定设计,采取预制化、工厂化、大型化、变海上施工为陆上施工的施工方案,突破了长期来设计决定施工的理念。预制吊装的最大构件为长70米、宽16米、高4.0米、重2180吨的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最长的构件为长度84米、直径1.6米的超长钢管桩,这种构件可称得上是举世无双。为了减轻海水中氯离子对大桥钢材和混凝土的腐蚀,保证大桥100年的寿命,设计者专门研制了一整套防治海水腐蚀的有效方案等等。这些可见大桥工程的科技含量之高。杭州湾跨海大桥将是一座"数字化大桥"。科研单位将利用硬件及接口技术、网络及数据库技术、图像图形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计算数学、有限元技术、力学等多学科,建立一套大桥设计、建设及养管的科学评价体系,整座大桥将设置中央监视系统,平均每1公里就有1对监视器。这样,不仅大桥可进行科学合理的维护管理,而且大桥"身体"的健康状况也在实时掌握中。2012年,本项目已向交通部申报17项大桥工程关键性科研立项项目,在国内桥梁界也是少见的。

体制创新

杭州湾跨海大桥是国内第一家以地方民营企业为主体,投资超百亿的国家特大型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大桥资本金38.5亿元,其中民营资本占了50%以上,共有17家省内民营企业凭着日益增强的经济实力进行投资入股。可以说,大桥项目的投资体制和建设模式,对拓宽民营资本的投资领域,建立民营资本与国有资本有机结合的投资模式,取得政府和企业“双赢”的经营机制作出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它北起浙江嘉兴海盐郑家隶,南至宁波慈溪水路湾。

技术创新

1.杭州湾跨海大桥总体设计

杭州湾跨海大桥全长36公里,建设条件十分恶劣,为保证海上施工的安全和质量,必须将设计与施工综合考虑。经过国内外多次调研和专家咨询,制定了施工决定设计的总体原则,尽量减少海上作业时间,变海上施工为陆上施工,采用工厂化、大型化、机械化的设计和施工原则。

2、大直径超长钢管桩设计、制造、防腐和施工成套技术大桥钢管桩基础具有桩长、大直径、数量巨大的特点。桩长达89米,桩径为1.5米和1.6米,总计5474根。通过近一年多钢管桩基础施工,进度快,质量好,证明这一选择是正确的。

其创新点是:超长整桩预制;内外螺旋焊接;三层熔融环氧粉末涂装;埋弧自动焊工艺;大直径不等壁厚焊接;牺牲阳极阴极保护。

3、大吨位70米预应力箱梁整体预制和强潮海域海上运输、架设技术

其创新点是:对海工耐久混凝土配合比进行研究;70米箱梁局部结构分析;真空辅助压浆技术;研制了大跨度、高平整度桥面施工振动桥设备;首次采用了早期张拉工艺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自行设计制造了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2400吨液压悬挂轮轨式70米箱梁纵移台车。

4、大吨位50米预应力箱梁整体预制和梁上运输架设技术

其创新点是:结合施工方案对大吨位整孔箱梁的关键结构进行优化;海工耐久性混凝土性能研究与实践;预应力管道真空压浆试验与实践;箱梁梁上运梁和架桥机架设的综合技术。

5、海洋环境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研究

其创新点是:建立可靠的钢筋腐蚀电学参数和输出光功率变化判据;研制混凝土结构寿命的动态预报软件;制定大桥混凝土结构耐久性长期原体观测系统设计方案,并配合工程进度实施。这项技术将填补国内空白。

6、跨海长桥全天候运行测量控制关键技术研究

其创新点是:连续运行GPS参考站,在杭州湾跨海大桥的成功应用及在实践中形成的规程和细则,弥补了中国跨海大桥这方面的空白;2012年的规范没有适应几十公里长度跨海大桥投影坐标系建立的相应标准,根据杭州湾跨海大桥的特殊性加以了解,为制定相应规范提供参考;创造性地提出过渡曲面拟合法,使海中GPS拟合高程的精度达到三等水准的精度;用测距三角高程法配合GPS拟合高程法进行连续多跨跨海高程贯通测量,创造出一种快速海中高程贯通测量的方法;杭州湾跨海大桥在国内首次采用GIS技术研制成基于B/S模式的大型桥梁测绘资料管理系统。

7、杭州湾跨海大桥河工模型与桥墩局部冲刷研究

2002年8月,通过专家组鉴定,研究成果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实体模型中涌潮的模拟方法和试验技术以及分布式浑水生潮系统和沙量随潮变化的加沙系统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2004年获得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8、灾害天气对跨海长桥行车安全的影响研究及对策

主要创新点是:确定车辆安全行驶风速标准;面向所有灾害天气类型进行研究;提出杭州湾跨海大桥的行车安全保障措施;基于气象监测系统、预报系统与道路管理系统多方面系统研究;制定不同灾害天气条件下道路交通控制标准;开发低造价传感器等数据采集设备;开发集数据传输、数据处理、信息发布的计算机软件。2012年,已取得系列中间成果,其中报告推荐的风障方案即将付诸实施。

9、跨海长桥建设信息化管理技术

其创新点是:对整体桥梁部位进行的结构分解,形成22949个结构构件,并将采集数据的625张表与其相关联,提供一个完整的数据结构化检索方式;集成统一工程通讯及网络的组建,极大降低了基础网络建设成本;实现长距离的多点无线视频图像传输及回送。

系统已完成软件开发并投入运行一年多,在工程实施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以上科技创新已有5项通过交通部和交通厅的鉴定,其成果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为国内同类桥梁的建设提供借鉴。

10、新型桥梁伸缩装置技术

采用了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的LB多向变位桥梁伸缩装置。

其创新特点是:LB单元式多向变位桥梁伸缩装置针对传统模数式及梳形伸缩装置存在的不足,特别是在悬索桥、斜拉桥桥梁的纵、横、扭转等多向变位功能上展开了广泛的研究与实践,本着“安全、舒适、经济、耐用、方便”的宗旨,成功研制的新一代桥梁伸缩装置,该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建设投资

杭州湾跨海大桥主要投资来自浙江省地方政府和浙江民营企业,没有依靠国家投资,展现了浙江的实力。也成为了浙江的地标。

大桥总投资预计超过161亿元人民币。其中大桥部分长36公里,耗资118亿元;北岸连接线部分长29.1公里,投资17亿元;南岸连接线部分长55.3公里,投资34亿元。来自民间的资本占了总资本的一半,包括雅戈尔、方太厨具、海通集团等民营企业都参与了对大桥的投资。

大桥收费年限为30年,收费标准为80元/辆。

工程大事记

前期工作

(1)项目论证和比较阶段

1981年开始酝酿筹建杭州湾交通通道,宁波市政府委托上海林李公司和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进行预可行性研究。期间,多次召开研讨会,广泛征集各方面意见,还相继开展经济、水文、地质、气象等13项专题,并组织评审会和论证会。2000年06月21日,浙江省政府第37次常务会议作出了建设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决定,明确大桥建设以宁波为主,要求抓紧上报项目建议书,争取国家支持。

(2)立项报批阶段

2000年8月,浙江省发展计划委员会将项目建议书上报国家计委。2002年04月30日,国务院第128次总理办公会议讨论通过了本项目的立项问题。同年5月29日,国家计委正式下达立项批文。

(3)“工可”审批阶段

2000年7月,委托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开展本项目“工可”研究。2002年7月,浙江省计委向国家计委上报本项目的“工可”报告。期间,相继开展了工程地质、浅层气、波浪力、环保、经济、气象、交通等19项专题研究,并通过专家评审。同年8月,交通部和中咨公司对“工可”报告进行了行业审查和评估。2003年2月,国务院第151次总理办公会议讨论通过了本项目“工可”报告。同年3月,国家计委下达“工可”审批批文。

(4)初步设计阶段

2001年12月,通过招标确定由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和交通部三航院联合体承担本项目设计任务。2003年1月,省计委、交通厅联合主持对初步设计预审, 3月10日,浙江省交通厅向交通部报送要求对本项目初步设计文件进行审查的请示。4月9日至12日,交通部组织国内24名专家对初步设计进行了审查。2003年8月6日国家交通部对大桥初步设计作了批复。

(5)开工准备阶段

2001年10月,指挥部一手抓立项审批,一手在南岸开始通路、水、电、通讯、码头等15项“五通一平”工程。2003年2月,“五通一平”工程基本完成,具备了开工建设的条件。2003年4月,在南岸滩涂区进行试验段工程,为大桥工程全面开工探索并积累有益的经验。

主体工程

按照“区分不同工程作业类型,保持施工组织的完整性和工序的连贯性”的大桥总体实施计划,共划分为12个土建施工标段、7个监理标段及部分材料标。2003年7、8月先行完成水泥和部分钢板、钢筋的采购招标,2003和11月,完成了第一阶段土建7个施工标和3个监理标的招标工作,2004年3月完成了第二阶段5个土建施工标、4个监理标的招标工作,累计招标金额约85.7亿元。2003年11月14日,中港二航局V标将第一根长73米、直径1.5米的钢管桩打入预定位置,标志着大桥主体工程开工建设。2004年03月16日,第二阶段土建工程招标签约,标志大桥工程进入全面开工建设阶段。

工程进度

2003年06月07日,大桥工程举行奠基仪式。

2003年06月07日,第一根钻孔灌注桩在南岸滩涂区开始施工,2007年03月27日,最后一根钻孔灌注在海中平台匝道桥桩完成施工。

2003年06月28日,北岸引桥工程开工,2007年05月26日完工。

2003年10月31日,全长9.78公里的南岸钢栈桥动工修建,桥宽7米,共用钢材5万吨,-2003年12月24日修建完成, -2003年08月15日开始拆除。

2003年11月14日,杭州湾跨海大桥打下第一根钢管桩。-2003年2月3日,主桥最后一根钢管桩沉放到位。

2003年11月28日,南岸引桥工程开工,-2005年1月8日完工。

-2004年07月09日,南航道桥沉放第一节钢护筒,-2003年08月20日完成承台浇筑,-2005年01月10日,架设第一段钢箱梁,-2005年01月26日主塔封顶。-2005年06月11日15时,最后一段钢箱梁架设到位,南航道桥顺利合龙。

2004年08月28日,第一个预制墩身开始浇筑,-2004年09月30日,最后第474个预制墩身浇筑完成。2004年10月10日,第一个预制墩身安装到位,-2004年10月18日,最后第474个预制墩身安装完毕。

2004年11月17日,北航道桥主墩桩基开始施工,-2004年12月27日,完成最后一根灌注桩施工,1995年10月6日首段钢箱梁吊装到位。-1995年02月07日主塔顺利封顶。-2005年06月13日晚9:58,北航道桥主桥最后一段钢箱梁吊装到位,北航道桥顺利合龙。

-2003年06月01日,第一片70米预制梁、宽15.8米,重2200吨,由“小天鹅号”运架船架设到位。2005年5月21日,“天一号”运架船将第540片70米预制梁架设完毕。

-2003年07月28日,第一片50米预制箱梁、宽15.8米,重1430吨,采用“梁上运梁”的架设工艺安装到位,-2003年11月16日,完成了共404片50米预制箱梁架设。

-2003年04月10日,海中平台沉放第一根钢管桩,7月25日海中平台310根钢管桩沉桩完毕。

-2005年06月26日,大桥全线贯通

-2006年05月01日,大桥顺利通车

杭州湾跨海大桥工程量浩大。据初步核定,大桥共需要钢材80万吨,水泥129.1万吨,石油沥青1.16万吨,木材1.91万立方米,混凝土240万立方米,水中区钢管桩直径1.5-1.6米、桩长约70—89.5米,总数5513根,钻孔桩3550根,承台1272个,墩身1428个,为国内特大型桥梁之最。

相关数据

杭州湾跨海大桥全长36公里,其中桥长35.7公里,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设计时速100km。总投资约107亿元,设计使用寿命100年以上。大桥设北、南两个通航孔。北通航孔桥为主跨448m的双塔双索面钢箱梁斜拉桥,通航标准35000吨;南通航孔桥为单塔双索面钢箱梁斜拉桥,通航标准3000吨。大桥两岸连接线工程总长84.4公里,投资52.1亿元。其中北连接线29.1公里,投资额17.8亿元;南岸接线55.3公里,投资额34.3亿元。大桥和两岸连接线总投资约160亿元。建设工期五年左右。

大桥的结构为双塔钢筋混凝土斜拉桥,双向6车道,设计时速100公里,设计使用寿命100年,总投资118亿元,建设期限5年。

大桥设南、北两个航道,其中北航道桥为主跨448米的钻石型双塔双索面钢箱梁斜拉桥,通航标准为3.5万吨级轮船;南航道桥为主跨318米的A型单塔双索面钢箱梁斜拉桥,通航标准为3000吨级轮船。其余引桥采用30米至80米不等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结构。非通航孔分北、中、南引桥3大块,其中海上部分桥梁长32公里。

杭州湾跨海大桥在设计中还首次引入了景观设计的概念。景观设计师们借助西湖苏堤的美学理念,兼顾杭州湾复杂的水文环境特点,结合行车时司机和乘客的心理因素,确定了大桥总体布置原则。"长桥卧波"最终被确定为宁波杭州湾大桥的最终桥型。根据设计方案,大桥在海面上有4个转折点,从空中鸟瞰,平面上呈"S"形蜿蜒跨越杭州湾,线形优美,生动活泼。从立面上看,大桥也并不是一条水平线,而是上下起伏,在南北航道的通航孔桥处各呈一拱形,使大桥具有了起伏跌宕的立面形状。

此外,杭州湾跨海大桥所独有的海中平台堪称国内首创。南航道再往南1.7公里,就在离南岸大约14公里处,有一个面积达1万平方米的海中平台,足有两个足球场面积。该平台在施工期间将作为施工平台,是海中施工的据点。大桥建成后,这一海中平台则是一个海中交通服务的救援平台,同时也是一个绝佳的旅游观光台。平台上有一高高的观光塔,既可俯瞰波涛汹涌的大海,饱览海上风光,也可以一览大桥雄姿。整个海中平台以匝道桥连通大桥,距离大桥约有150米左右。

另外,这座海上"长虹"还将是中国第一座"数字化大桥"。科研单位将建立一套大桥设计、建设及养护的科学评价体系,把杭州湾跨海大桥建成"数字化大桥"。整座大桥将设置中央监视系统,平均每公里就有1对监视器,整座大桥上的一举一动都将在中央监视系统的"眼"中。这样,不仅大桥可进行科学合理的维护管理,而且大桥"身体"的健康状况也在适时掌握之中。

由中国宁波网发起的“世界十大名桥评选”落下帷幕,杭州湾跨海大桥、赵州桥、卢沟桥、南京长江大桥、澳大利亚悉尼海港大桥、杭州钱塘江大桥、美国金门大桥、伦敦塔桥、香港青马大桥、广济桥等从全世界30座知名大桥中脱颖而出,入选“世界十大名桥评选”,其中杭州湾跨海大桥以高票当选。

杭州湾跨海大桥不同于普通大桥的特别之处,是在设计时考虑到了两个安全因素:一是高速公路车辆通行安全因素,通常直段不能太长;二是桥下船舶航行安全因素,减少建桥对水流的影响,保证桥梁各段的桥轴线与涨潮和落潮的主流垂直。这些也是桥形呈"S"形的主要原因,同时也使得跨越杭州湾天堑的这条东方巨龙更加迷人。

杭州湾跨海大桥工程共使用钢材767000吨,原本预计2009年完工,正好赶上2010年上海世博会,一箭双雕——但不管它的过去如何,2012年又如何,都会名留青史——成为一方建筑奇观!

影响

从长远角度来讲对杭州经济起促进作用,大桥能加快宁波、台州等地融入长三角,对整个浙江发展起很好的促进作用,整个浙江的发展对省会杭州也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杭州湾位于中国改革开放最具活力,经济最发达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建设杭州湾跨海大桥,对于整个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都具有深远的、重大的战略意义。

(1)直接促进宁波、嘉兴经济社会的发展,带动周边地区杭州、绍兴、台州、舟山、温州等地的发展,并对全省、乃至长江三角洲南翼地区的整体发展产生积极影响。据统计,杭州、宁波、温州、绍兴、台州五市的GDP占全省的70%以上,工程建设将使这些地区的发展如虎添翼,为区域经济、社会的进一步腾飞注入新的活力,为全省整体综合实力的提高发挥更大作用。大桥工程尚未全面开工,杭州湾两岸的慈溪市、余姚市、嘉兴的海盐县已涌动“大桥经济”。在对新区科学规划的基础上,首期开发已呈现轰轰烈烈场面,投资商已在这里纷纷落户。

(2)主动接轨上海扩大开放,推动长江三角洲地区合作与交流,进一步提升宁波市的综合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上海作为全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是中国走向国际化的重要平台。在新世纪新阶段,宁波要建设现代化的国际港口城市,实现经济的大发展、大跨跃。就必须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走向国际化。大桥的建设,将大大缩短浙东南沿海与上海之间的时空距离,使宁波市可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以更优越的区位地理优势,融入国际大都市经济圈。这对于辐射宁波市广大腹地,优化提升产业结构,改善投资和发展环境,吸引外资,提高宁波市综合竞争力,具有十分深远的积极作用。杭州湾跨海大桥工程建设,将为优化发展环境,进一步吸引和利用外资,创造更为优越的条件。

(3)有利于推进城市化发展战略。大桥建设将进一步密切嘉兴、宁波、绍兴、台州等城市的联系,促进杭州湾城市连绵带和沿海对外开放扇面的形成,从而将这一区域提升为以上海为龙头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都市群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大桥建设对周边县市的城市化发展也将产生深远影响,慈溪、海盐等地瞄准这一千载难缝的战略机遇,已有科学的规划设想,大力吸引人口、产业的集聚,促进新区新城的崛起。

(4)作为中国沿海大通道中的第一座跨海大桥,突破了杭州湾的瓶颈,优化了国道主干线的路网布局,改变了宁波交通末端状况,有利于实施环杭州湾区域发展战略网,大大提升了宁波这一极具发展潜力的经济中心城市的竞争力。大桥建设也有利于支持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促进宁波、舟山深水良港资源的整合开发和利用,有利于旅游业的发展和国防建设,有利于缓解杭州过境(沪杭甬高速)公路交通的压力。

(5)既省钱又省时。大桥通车后,截止2010年5月1日,累计通过车辆达1900万辆,平均每天2.3万辆,按一车过桥费最低80元/车,已收入15亿之多。作为司机,原来从宁波到嘉兴需要绕杭州跑,全程150公里,每公里8毛油费需要120元左右,过路费65元,总185元,耗时2.5小时。通车后,只有80公里,油费64元,过路费80元,总144元,1个半小时不到,节约41元,节省1小时多。

大桥的建设有利于主动接轨上海,扩大开放,推动长江三角洲地区合作与交流,提高浙江省特别是宁波市和嘉兴市对内对外开放水平,增强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有利于完善长江三角洲区域公路网布局及国道主干线,缓解沪、杭、甬高速公路流量的压力;有利于改变宁波市交通末端的状况,从而变成交通枢纽,实施环杭州湾区域发展战略;有利于促进江、浙、沪旅游发展的需要。

杭州湾跨海大桥是国道主干线——沈海线跨越杭州湾的便捷通道,是国家高速公路网杭州湾环线(G92)的组成部分。大桥北起嘉兴市海盐郑家埭,跨越宽阔的杭州湾海域后止于宁波市慈溪水路湾,全长35.5km。大桥建成后将缩短宁波至上海间的陆路距离120余公里,从而大大缓解已经拥挤不堪的沪杭甬高速公路的压力,形成以上海为中心的江浙沪两小时交通圈。

相关报道

杭州湾跨海大桥建造花200亿,进入通车第五年后,杭州湾大桥资金仍然紧张,2013年全年资金缺口达到8.5亿元。对比之下,2013年上半年杭州湾大桥的通行费收入仅为6.43亿元。

2013年11月,杭州湾跨海大桥及相关路段将进行施工及保养、检修,施工期间可能进行封道、限流。为此,2013年10月29日,高速交警宁波支队五大队向司机发布通行提示。11月起,庵东收费站广场将进行扩建,该收费站只开放一个进口通道。同时,高度超过4.5米,宽度超过2.1米的车辆均将限制通行,相关车辆请绕行周边其他收费站进入高速公路。杭州湾跨海大桥治超检测站位置,将进行双向施工,地点位于沈海高速1415km+750m至1416km+300m之间。该工程采取半幅封闭、半幅通行,根据施工需要适时采取借道通行措施,在施工点前方400米处限速60码,前100米处限速40码,过往车辆经过此路段时,应提前降速。杭州湾大桥南岸综合管理服务区将进行扩建,南岸服务区景观绿化扩建工程需占用部分大型车辆停车位。杭州湾跨海大桥将进行全桥保养及桥梁健康检测。保养时可能封闭第一、第二车道或应急车道;桥梁健康检测时需封闭第三车道和应急车道。杭州湾跨海大桥北航道桥上,对往上海方向路面进行维修,届时将封闭第一、第二车道,司机应提前减速,谨慎变道。

旅游路线

1.杭州湾大桥自通车以后就就被旅行社开发成旅游路线:

上海到杭州湾一日游路线

行程安排:

早6:40时人民广场大剧院门口集合发车前往杭州(约3.5小时),游览世界上最第二长跨海大桥“杭州湾大桥”(约20分钟)欣赏大海风情,船游西湖(观三潭印月约60分钟)、花港观鱼(约30分钟)龙井问茶(约40分钟)、飞来峰灵隐寺(约70分钟)、参观江南丝绸(约50分钟),结束愉快行程返上海人民广场!

2.杭州湾跨海大桥海中平台落成将迎客

2010年12月18号,位于世界第二长跨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中部的海天一洲海中平台正式落成,并将于12月19号起对外营业。

杭州湾跨海大桥全长35.7427公里,海中平台就在它的正中间,也就是18公里左右处。在跨海大桥建设期间,海中平台是用来工程测量、应急救援和物资堆放的。大桥建成后,海中平台进行了改造,变成了海中观景平台,并且给它取了一个非常好听的名字叫“海天一洲”。它以白色和蓝色为主调,外形就像一只展翅飞翔的雄鹰。海天一洲分为主体平台和观光塔两部分,主体平台一共有6层,观光塔共16层,高145.6米,站在塔上,可以远眺跨海大桥“长虹卧波”的优美姿态,还可以看钱塘江大潮和附近的嘉兴港,同时还可以欣赏杭州湾湿地,这里栖息着各种鸟类。杭州湾跨海大桥管理局副局长蒋善平介绍说,海天一洲是杭州湾跨海大桥的点晴之作,它的建成使杭州湾跨海大桥更加壮观更加秀丽。“在这里,望海、观潮、品大桥,就2012年来讲是国内外比较独特的海上观光场所。既是杭州湾区域的一个地标性建筑,又是宁波的一张靓丽名片。”

杭州湾跨海大桥海天一洲对游客实行总量控制,禁止各类货车、大中型客车驶入。游客可以自驾车从沈海高速到杭州湾跨海大桥海天一洲出口下高速即到。它的收费标准是:主体平台50元每人,观光塔60元每人,联票100元。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2018中国25个重点城市网约车包容度排行    下一篇 空中客车A350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