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耳三钳
- 中文名
- 一耳三钳
- 本质
- 满族妇女的服饰风俗
- 别称
- 耳环
- 特堵阿坝
- 满族妇女必须遵守
目录
在清代,耳环又被叫做耳钳,是一种佩戴时不用更换挂钩,只需更换耳坠的耳环;材质从富贵的金银到廉价的铜制,富贵人家的女性往往拥有几十或数百副耳环;而一耳三钳则是满族妇女的风俗习惯。
清朝入关之前,男女均有佩戴耳饰的习俗,入关之后,男子不再佩戴,而女子则根据地位高低,有不同的佩戴形制。
皇太后与皇后耳饰左右耳各三,每具金龙衔一等东珠各二(松花江下游及其支流所产的一种珍珠,也称北珠);皇贵妃、贵妃耳饰用二等东珠;妃耳饰用三等东珠;嫔耳饰用四等东珠,余制同。
乾隆曾经传下圣谕:“旗下妇女一耳佩戴三个耳钳,原本我满洲旧例,断不可更改!” 而在选秀过程中,一旦发现哪家的女儿不符合一耳三钳(洞)则会对其父母进行处罚。
这种习俗,是满族妇女必须遵守的,据载,乾隆四十年选秀女时,乾隆皇帝说:“旗妇一耳带三钳,原系满洲旧风,断不可已饰,联选包衣佐领之秀女,皆带一坠子,相沿至于一耳一钳,则竟非满洲矣,立即禁止”。 乾隆年间,满族贵妃亦有一耳饰5钳者。诸如此类记载在《清稗类钞》中都屡见不鲜。以后嘉庆、道光等朝也都强调,所以这种习俗在满族妇女中,延续了很久。清末宫廷社会中的女性一直遵守这一风习,如光绪《大婚典礼红档》中记录典礼时皇后的冠服:“耳饰左右各三,每具金龙衔东珠各二”。 直到民国初年,在东北满族聚居的地方,仍可看到一些老年妇女耳戴三钳,有的竟因耳垂窄小,强扎三孔,结果将耳垂豁开的情景。可见,这种“一耳三钳”的耳饰也是入关后满族的标志之一,有别于汉族妇女的一耳一坠。
男婴扎耳孔者不多见,为避早夭,亦有扎1孔戴1钳者。其俗延至近代。东北满族聚居区,仍有不少耳饰3钳的老妇。
附件列表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天津市关于办理积分落户有关问题的通知 下一篇 原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