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刘柏生

刘柏生,男,汉族,中医传统制剂方法(致和堂膏滋药制作技艺)传承人。2017年12月28日,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推荐名单。

目录

19849月~19877    在江阴市中学读高中

19879月~19917    在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专业读大学

20062月~20095    在南京大学商学院读工商管理硕士

19918月~至今         江苏大众医药集团

传承谱系

晚清名医柳宝诒于清光绪十六年(1890)在周庄东街创办“柳致和堂”药房,前店后堂,医药并举,并致力于中医中药的实践与教育工作,名播一方。1894年在江阴市区城东开设“柳致和堂”分号。柳宝诒常亲自下店巡视,关注中药材、中药饮片质量,监制丸、散、膏、丹等成方的制作,精益求精,并将所制备的丸、散、膏、丹分门列目,结合医案,汇编成《柳致和堂丸散膏丹释义》供后人学用。

1902年致和堂主人为柳宝诒之子柳剑寒,之后——章翥云(柳宝诒亲家)——徐同庚——仲满才——仲建华——潘勇—程阿金——薛定国——薛玉涛——刘慧芳——黄少锋等经营管理。致和堂开设至今从未间断,致力于应用传统制作工艺制作膏滋药等,并坚持师徒相承的传统。

1956年公私合营“致和堂”改名为红旗门市部,经理负责制取代了原有的师承模式。在新的管理模式下,师徒相传,比学赶超,一时间致和堂成为江阴中药界的黄埔军校,涌现出了一大批全面掌握传统制作工艺的技艺高手,有的走上了管理岗位。1980年致和堂恢复原名。至今公司有50多家药店始终保持着用传统制作工艺制作膏滋药。2003年,致和堂并入江苏大众医药连锁有限公司,进行连锁化管理。

2005年大众医药致和堂成立了以老药工为主的柳宝诒丸散膏丹传承研讨小组,由刘柏生任组长,着手发掘整理中医药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中药制作工艺,光大百年致和堂事业。

学习与实践

刘柏生,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系毕业,毕业后进入公司中药饮片厂学习中药饮片加工炮制和真伪鉴定技艺,后师从致和堂经理仲满才学习中药鉴定、质量控制、中药加工技艺。

2004年,公司领导注意到了致和堂中医药技艺传承的意义和作用,形成了以致和堂为品牌,深度挖掘致和堂传统中药加工技艺,并通过成立致和堂研究所,凝聚了一批有志于传统医药研究和应用的核心团队小组,由刘柏生任组长,李宗保、范乃龙、马强、徐伟国等为组员,我们通过相互学习、外出学习、向老前辈学习、文献整理等途径,把致和堂的一些中药加工技艺,包括膏滋药加工技艺传统的一些口传心授的要领整理成为比较完整的技术体系,为以后的传承典定了基础。

技艺特征

技艺特征:严格采用传统的工艺流程,从【饮片选料】,经过【饮片浸润】、因药定法【煎煮,先煎后下或单煎等】、【浓缩】、【辅料加工】、【收膏】,到【合理存放】等程序和严格的操作过程,不添加任何化学成分,具体每个环节操作全凭经验掌握时间和火候,全凭一问、二看、三实践。特别是收膏、炼蜜、炼糖等工序是要花心思去领会的。

所成膏滋色匀、锃亮、质厚、挂旗、挂丝长,温水溶化几无沉淀,口感温润、甘爽,无砂粒感。可以用32字来概括成膏性状特点:“馨香沁脾、锃亮鉴影、油润如玉、柔韧若脂、摇不起涟、压不染指,入口似饴、呷之透体。”

个人成就

一、参与1995年致和堂申报《中华老字号》资料编写工作;

二、参与柳氏文献资料、膏滋药制作工艺、技术、用途、典型医案等的收集整理,用以传播和传承柳氏医药文化,参与江阴市科技局课题《致和堂膏滋药制作工艺研究》;

三、参与江阴中医名人馆建设;

四、参与编著出版柳宝诒丛书工作(计划2011年出版);

五、参与收集、整理柳宝诒膏滋药的有关文献,用作对膏滋药历史文化的宣传、内部培训;

六、参与20091015日~18日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江阴市致和堂中医药研究所承办,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史文献分会、上海中医药大学文献研究所、中国中医科学院养生保健研究室、江苏大众医药连锁有限公司和山东福胶集团等协办的全国膏方理论与临床应用学术研讨会暨膏方应用与制作培训班的协办工作;

七、“膏方理论与临床应用学术研究”课题组成员。

八、20171228日,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推荐名单。

社会活动

一、2010年二月,参加由江阴市文广新局组织的腊月民俗风情展演。

二、2011年元月7-11日,参加由江阴市政府文广新局在江阴市文庙组织的非遗项目技艺展演。

传承贡献

授徒传艺情况

通过致和堂研究所对历史资料的整理和研究,初步形成了致和堂膏滋药制作技艺的理论和实践体系,传承单位也制定了有利于学习和传承的相应政策,投资完善了传承场所和环境,初步形成了新一代技艺传承团队。目前,李宗保、范乃龙、马强等均已经能独立操作,基本掌握技艺的实践能力。目前,致和堂中药加工车间已经成为传承团队培训、参观、学习和交流的主要场所。

持有该项目的相关实物、资料情况

一、参与提炼、整理致和堂膏滋药加工工艺,规范工艺命名;

二、掌握有致和堂特色的熬糖、炼蜜等技术;

三、学员培训学习的整套讲义资料。

为该项目保护传承所做的其他贡献

对传统膏滋药制作工序和流程进行了相对标准化的规范,通过20091018日在江阴举行的全国膏方学术研讨会和膏方培训班上的宣传和交流,扩大了致和堂膏滋药制作技艺在全国学术界和临床上的影响。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穆滨    下一篇 王燕铭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