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黑龙江呼兰河口国家湿地公园

黑龙江呼兰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2008年1月建立。保护区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南部,松花江北岸,呼兰河河口。是松花江沿岸保存较完整、面积较大的沼泽湿地。2016年1月,国家旅游局和环保部拟认定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河口湿地公园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
中文名称
黑龙江呼兰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
地理位置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南部
气候类型
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占地面积
19262公顷
景点级别
省级自然保护区
设立时间
2008年

目录

黑龙江呼兰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2008年1月,经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的省级自然保护区。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保护区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南部,松花江北岸,呼兰河河口。保护区北部与腰堡街道办事处、方台镇、二八镇、杨林乡相连,南与哈尔滨市道外区的民主乡、巨源镇、宾县的糖坊镇隔江相望。其地理坐标为45°53′44″-46°54′04″N,126 °41′00″-127°15′ 00″E。保护区沿松花江北岸东西带状延伸,保护区东西长63.5公里,南北宽21.3公里,周长179.5公里,总面积为19262公顷。是松花江沿岸保存较完整、面积较大的沼泽湿地,也是中国面积最大的城市湿地。

地质地貌

该区地处松嫩平原南部,为松花江冲积平原。该区位于新华夏系第二沉降带松嫩沉降带东部隆起区的边缘。本区地层复杂,古生界、中生界、新生界地层均有,其中新生界第四系松散沉积物广布全区,约占总面积的98%,老地层多被其覆盖。中生界地层,仅有泉头组出露于团山子。全区地势低洼,具有典型的沼泽化低湿平原的地貌景观。

水文

该区地表多被草原及大面积的沼泽覆盖,蓄水能力极强。降水径流迟缓,地表水保存及潴积时间长,水力资源十分丰富。

该区地下水交替条件好,水化学类型单一,矿化度普遍低。大部分含水层上覆土层的碳酸盐及钙、钠离子含量较高,经大气降水下渗淋滤作用,致使地下水普遍成为重碳酸钙、钠型水。

该区地表水有松花江和呼兰河及数条季节性河流。

土壤

呼兰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内土壤为第四沉积土壤。土壤肥沃,主要发育着黑土、沼泽土等8个土类,19个亚类,34个土种。

气候

该区地处中纬度地带,属于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农业气候属于温暖半干旱、重春旱、夏半湿润地区。全区气候差异不大,南部气温略高,年积温差异不超过100℃,年平均气温3.3℃。年平均降水量500.4 mm,由东向西降水逐渐递减,相差50 mm左右。全年日照充足,平均日照2732.3 h,年平均日照率62%。春季风力较大,全年最多风向为西南风。全年无霜期平均143d,初霜期日期平均在9月25日,终霜期平均在5月4日。全年气温以7月份最高,月平均22.9℃;全年1月份最冷,月平均气温在-21.4℃,冻土深达197cm。区内四季分明,春季4-5月干旱少雨,多西南大风;夏季6-8月高温多雨,气候湿润,多偏南风;秋季9-10月凉爽,多偏西风,气温逐渐下降;冬季11月至翌年3月,漫长严寒,干冷少雪,多西北风。

保护对象

高等植物67科227属465种,其中蕨类植物2科2种,种子植物463种,种子植物约占黑龙江植物总数的28.28%。

脊椎动物6纲36目77科193属348种,包括圆口类、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兽类。其中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种类的3种(均为鸟类),如东方白鹳、丹顶鹤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的27种(其中鸟类25种),如大天鹅、白枕鹤、鸳鸯等。还有针尾鸭、花脸鸭、白眉鸭、黄鼬等列入CITES(濒临绝种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附录的物种,以及白琵鹭等48种濒危物种。

管理状况

从2008年起,哈尔滨市用3年时间恢复建设国内面积最大的城市湿地——呼兰河口湿地,哈尔滨市内陆湿地生态系统及栖息的珍稀水禽资源将因此得到保护,截至2011年已建科研监测、保护区管护站3个,建设鸟类环志站1个、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1个、水文监测站1个。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中国特种设备安全    下一篇 别州民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