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基础设施
目录
农村基础设施是为
为发展农村生产和保证农民生活而提供的公共服务设施的总称。包括交通
经过多年的建设,我国农村基础设施特别是生活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取得很大成就。有数据显示,我国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已经提高到79%,通硬化路的村超过98%,“一站式”“一体化”互联网服务也迅速向乡村延伸,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0.4%,还有65%的村对垃圾进行了处理。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围绕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专门提出了若干措施和意见,包括以示范县为载体全面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加快农村地区宽带网络和第四代移动通信网络覆盖步伐,加快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等。
未来几年我国要推进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重大工程中,代表升级类的基础设施项目为数不少,例如能源方面,我国将在农村建设分布式清洁能源网络,扩大清洁气体燃料利用规模等。
经过多年的统筹城乡发展,过去长期制约农民生产生活的农村基础设施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水电路气网基本建成。但是,目前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差距仍然较大,农村基础设施仍然不能很好地满足农民现代化生产生活需要,迫切需要提档升级。
参照中国新农村建设的相关法规文件,农村基础设施包括:农业生产性基础设施、农村生活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农村社会发展基础设施四个大类。
(1)农业生产性基础设施:主要指现代化农业基地及农田水利建设;
(2)农业生活性基础设施:主要指饮水安全、农村沼气、农村道路、农村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
(3)生态环境建设:主要指天然林资源保护、防护林体系、种苗工程建设,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湿地保护和建设、退耕还林等农民吃饭、烧柴、增收等当前生计和长远发展问题。
(4)农村社会发展基础设施:主要指有益于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基础建设,包括农村义务教育、农村卫生、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等。
基础设施规划是新农村建设规划的重要内容,基础设施的改善是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有力支撑。科学的基础设施规划,可以有效落实国家政策,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注入强劲动力。但是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基础设施规划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与农村经济建设发展和农民百姓的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我们必须清楚认识到加强新农村基础设施规划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保证新农村建设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健康发展。
区域统筹,以城带乡
政府承担行政区内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任务,县级以上地方政府对区域内乡镇村庄进行统筹安排。避免农村基础设施重复建设,防止城乡基础设施布局混乱,发挥城市对农村的辐射作用。
注重效益,门槛限制
自然村庄中人口规模偏小的较多,达不到规模效应。如果居民点太分散,也无法实现应有的效益。对政府来讲,基础设施建设好做,然而维护的费用很高。忽视规模效益和维护费用盲目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将会出现设施无法正常运转、资源浪费的情况。
节约成本,精简内容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充分立足现有设施进行改造,防止大拆大建,落实“节水、节地、节能、节材”的“四节”方针。
附件列表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