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以下简称力学所)创建于1956年,是以钱学森先生工程科学思想建所的综合性国家级力学研究基地,在国际力学界享有盛誉,为我国航空航天事业及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钱学森、钱伟长为第一任正、副所长;郭永怀副所长曾长期主持工作;继任所长为郑哲敏、薛明伦、洪友士、樊菁,现任所长秦伟。

目录

力学所明确并坚持自身发展定位,即坚持工程科学思想,聚焦制约国家重大任务的关键共性技术和核心科学问题,推动力学与相关学科的深度交叉,实现原始创新、系统集成、平台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有机结合,建设国际一流科教融合工程科学研究基地。

力学所主要研究方向为:微尺度力学与跨尺度关联,高温气体动力学与跨大气层飞行,微重力科学与应用,海洋工程、环境、能源与交通中的重大力学问题,先进制造工艺力学,生物力学与生物工程等。

力学所现设有5个实体实验室和1个研究中心。非线性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LNM)、高温气体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LHD)、中国科学院微重力重点实验室(国家微重力实验室)(NML)、中国科学院流固耦合系统力学重点实验室(LMFS)、先进制造工艺力学重点实验室(MAM),以及空天飞行科技创新研究中心(筹)。

建所以来,力学所承担并完成了一批重要的国家科研任务,并取得有影响的科技成果,先后获国家、中国科学院和各部委各种科技奖230余项,其中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1项、特等奖3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13项、三等奖10项,中国科学院和部委级一等奖24项。一些重要的应用成果受到中央领导的充分肯定。

力学所科研队伍实力雄厚,共有在职职工450余人,其中科技人员380余人。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7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研究员70余人,副研究员、高级工程师和高级实验师150余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8人,国家“千人计划”青年项目入选者1人,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17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

力学所是我国最早招收研究生、首批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和建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单位之一,也是中国科学院博士生重点培养基地之一。现有博士生导师50余人,硕士生导师100余人。在读博士研究生100余人,在读硕士200余人。从1956年开始招收研究生至今,力学所共有毕业生1330余人,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的科研人才和管理人才。

建所以来,力学所已同41个国家和地区的科研机构开展了广泛的学术交流和科技合作。通过有效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充分吸纳和利用海外资源、培养锻炼年轻人、引进高端人才和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了相关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提升了力学所的国际学术地位。设立在力学所的“北京国际力学中心”依托中国力学学会建立,2010年9月被国际理论与应用力学联合会(International Union of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Mechanics,简称IUTAM) 正式批准成为其关联所属组织,是该组织设在亚太地区唯一的国际性力学中心。

力学所图书馆创建于1956年,是国内力学类较为系统、完整的文献收藏部门之一。纸本藏书30万余册,电子书2万余册。

中国力学学会是挂靠在力学所的全国性一级学会。力学所主办5种学术期刊,其中英文刊2种: Acta Mechanica Sinica、Theoretical & Applied Mechanics Letters;中文刊3种:《力学学报》、《力学进展》、《力学与实践》。

机构

1

科研条件

科研设备

据2016年9月研究所官网显示,力学所拥有复现高超声速飞行条件激波风洞、高速列车动模型实验平台、油气水三相流模拟实验装置、微重力落塔、流固土耦合力学实验系统平台、激光制造工艺力学实验研究系统、JF10氢氧爆轰高焓激波风洞、纳米薄膜光谱成像仪等特色科研装备; 研究所公共技术服务中心拥有系列材料试验机、纳米力学测试系统、透射/扫描电子显微镜、PIV测试系统、系列高速摄像机、一级轻气炮与霍普金森杆、激光智能制造平台、高能冲击磁控溅射等离子体发生与成膜控制平台、航天有效载荷热力环境试验平台及微重力落塔等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和配套实验平台。 

馆藏资源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图书馆1956年由首任所长钱学森先生创建。据2016年9月研究所官网显示,图书馆馆藏文献以固体力学、流体力学、爆炸力学、岩土力学、生物力学、热学-力学、能源和环境中的力学、流变学等为主,也适当搜集了相关学科(如数学、物理、化学、技术科学、电子学等)书刊。共有外文图书18600余册,中文图书17000余册,中文刊合订本5800余册,西文、日文、俄文期刊合订本25000余册。中文现刊50余种,外文现刊60余种,报纸16份。多种力学类核心期刊收藏齐全。资料室收藏学位论文、博士后出站报告和内部资料等。

力学所开通了ISI Web of Knowledge、Elsevier、Springer等30余种网络数据库,并与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建立了全文传递服务。中西文图书和期刊可全天候网络查询。研究所与国内有关大学、科研院所建立了馆际互借关系。 

科研部门

截至2015年3月,力学所有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3个中国科学院研究中心,1个国际力学中心。 

国家重点实验室:非线性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高温气体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微重力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中科院流固耦合系统力学重点实验室、先进制造工艺力学重点实验室、临近空间飞行力学与应用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高超声速科技中心、中国科学院先进轨道交通力学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海洋工程中心

国际力学中心:北京国际力学中心 

力学所研究中心:生物力学与生物工程研究中心、材料与力学研究中心

与企业联合建立研究机构:冲击动力学工程研究中心、发动机科学与工程联合实验室 

人员编制

截至2015年3月,力学所有中国科学院院士7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研究员69人,副研究员、高级工程师和高级实验师146人,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19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1人。 

中国科学院院士:钱伟长、郭永怀、钱学森、吴仲华、谈镐生、李敏华、林同骥、郑哲敏、俞鸿儒、吴承康、白以龙、胡文瑞、李家春、王自强 

中国工程院院士:钱学森、郑哲敏 

美国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郑哲敏 

国家千人计划:郑仰泽 

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刘秋生、潘文霞、洪友士、魏悦广、姜宗林、张新宇、龙勉、何国威、樊菁、陈启生、施红辉、杨国伟、赵亚溥、李凯、孙泉华、肖锋、戴兰宏、刘青泉、刘谋斌、魏宇杰、张泰华、申义庆、苏业旺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洪友士、魏悦广、张新宇、龙勉、何国威、樊菁、赵亚溥、戴兰宏、刘青泉、魏宇杰、张泰华、陈少华 

科研成就

科研成果

据2016年9月研究所官网显示,研究所共发表12410篇论文、 244项专着, 获得293项专利, 国家级、院部级奖项133个。 

非线性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剪切变形局部化(剪切带)方面建立了材料热塑剪切变形的控制方程,得到了剪切带形成的失稳判据,并从理论上预测了剪切带特征宽度,揭示了剪切带的形成和演化机制。针对微损伤演化导致的材料失效问题,提出了跨尺度的统计细观损伤力学理论框架,建立了微损伤密度的演化方程和相应的解,揭示并实验验证了损伤破坏非线性行为的重要普适性特征,为非均匀脆性材料的灾变预测开辟了新的途径;在国际上严格建立了可压缩塑性应变梯度理论和不含高阶应力的应变梯度理论,独创地建立了适合应变梯度理论的有限元方法,提出了预测固体理论强度的严格算法等。对表征固体在微尺度层次的强度、韧性及断裂等力学行为建立了基础,对应变梯度理论的发展和广泛应用起了核心推动作用;在国际上严格建立了可压缩塑性应变梯度理论和不含高阶应力的应变梯度理论,独创地建立了适合应变梯度理论的有限元方法,提出了预测固体理论强度的严格算法等。对表征固体在微尺度层次的强度、韧性及断裂等力学行为建立了基础,对应变梯度理论的发展和广泛应用起了核心推动作用。 

高温气体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制成功的两种爆轰驱动激波风洞技术是激波风洞技术集成化研究的成果;获得的飞行器再入大气层光电特性实验结果为国防预研项目提供了重要数据,获得了十·五国防重大预研项目和国防973项目首席科学家的高度评价;激波重构式无烧蚀减阻防热新技术开拓了临近空间飞行器热防护系统研制的新思路并获得了两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国家微重力实验室获得集体和个人两项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负责组织并完成实践8号卫星留轨舱系统的微重力科学实验,负责实践10号科学实验卫星载荷总体和科学研究总体、国家载人航天工程二期应用系统流体物理分系统的工作。2000-2007年期间在重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374篇,出版专着(章节)12部。完成国家载人航天工程、科学实验卫星等空间实验项目11项,并承担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和大型装备等项目20余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和面上项目20余项以及其它研究项目5项,项目经费合计约1.4亿元。“十一五”期间国家微重力实验室有5项空间实验列入国家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期)、7项空间实验列入实践10号卫星计划、2项空间实验列入中俄合作利用国际空间站俄国舱的有人操作实验计划、3项空间实验列入微重力火箭计划。 

2017年1月5日,复现高超声速飞行条件激波风洞实验技术项目荣获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

学术刊物

《力学学报》

《力学学报》由首任主编钱学森等创刊于1957年,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力学学会和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主办。《力学学报》是力学学科的综合性学术刊物,报道在理论和应用力学所有领域里,在理论、方法和实验方面的研究进展。学报提供四个栏目:特邀论文、全文、快报、对近期在该刊发表论文的讨论。 

《力学进展》

《力学进展》是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和中国力学学会联合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重点刊登力学领域的高水平综述性文章,特别关注力学学科与应用的双向驱动,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知网等全文数据库收录;主要有译文、科学基金、动态、简评、论文等栏目。

人才培养

学科建设

截至2015年7月,研究所拥有1个博士后流动站、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点、4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5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1个专业学位硕士点。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力学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力学

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固体力学、流体力学、工程力学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力学

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固体力学、流体力学、工程力学、材料学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材料工程 

教学建设

据2016年9月研究所官网显示,研究所设有中国科学院与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长奖学金、郭永怀奖学金、刘永龄奖学金、中国科学院朱李月华奖 ,参与中国科学院大学生创新实践训练计划等。 

截至2014年底,共有在学研究生346人(其中硕士生216人、博士生130 人),在站博士后16人。 

2005-2009年,共有35名学生获得郭永怀奖学金、11名学生获得中国科学院与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长奖学金、5名学生获得刘永龄奖学金、1名学生获得中国科学院朱李月华奖。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共享童车    下一篇 云南经济管理学校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