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内蒙古索尔奇国家湿地公园

内蒙古索尔奇湿地公园地处呼伦贝尔市阿荣旗复兴镇,是我国嫩江上游的主要支流之一阿伦河的支流大索尔奇河的上游。这里林木茂密葱茏、浅滩草甸相接、水湾湖塘交错、水鸟觅食停歇。内蒙古索尔奇湿地公园的建设对大内蒙古索尔奇岭及嫩江流域的湿地保护与生态安全保障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

目录

内蒙古索尔奇湿地公园主要由复兴水库、水库上游的大索尔奇河及其支流和中部“分水岭”——蒋家大山组成。项目区南起复兴水库坝址以南400米道路,北至复兴水库管理边界,西以村村通道路为界,东达Y018乡道。南北长5公里,东西宽1~3.5公里,总面积1256公顷。

气候

内蒙古索尔奇国家湿地公园为温带大陆性半湿润气候,年均降雨量458毫米,土壤主要是暗棕土、黑土、草甸土和沼泽土,湿地公园为低山丘陵区,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海拔由700米下降至270米。湿地公园内湿地类型有河流湿地、沼泽湿地和人工湿地3大类,包括永久性河流、草本沼泽、库塘和水稻田4个湿地型。湿地面积为665公顷,湿地率53%。

自然资源

湿地公园丰富的生态系统和多样化的生境条件,孕育了较高的生物多样性。其中,植物区系较为复杂,共有森林植被、灌丛、草甸和沼泽植被等12个群系类型。共有维管束植物47科139属210种,脊椎动物23目49科115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动物有丹顶鹤1种,Ⅱ级保护动物有鸳鸯、黑鸢、雀鹰、普通鵟、马鹿等12种,动物组成体现出适应北方寒冷气候典型物种和适应各种气候条件的广布种并存的特点。

植物多样性特点

1. 高等植物物种组成

据统计,索尔奇国家湿地公园共有维管束植物48 科145 属216 种,其中蕨类植物1 科2 属2 种,裸子植物1 科2 属2 种;被子植物45科142 属212 种。

项目区重点保护植物为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芍药(Paeonia lactiflora)和桔梗(Platycodon grandiforus)等。

2. 群落组成

湿地公园由森林植被、灌丛植被、草甸植被、沼泽植被构成,共12 个群系。

A、森林植被

(1)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林分布于湿地公园中部山体。

(2)蒙古栎(Quecus mongolica)林分布于湿地公园丘陵漫岗。

(3)山杨(Populus davidiana)-白桦(Betula platyphylla)-黑桦(Betula dahurica)混交林。分布于湿地公园山体上部。

B、灌丛植被

(1)平榛(Corylus heterophylla)灌丛分布于湿地公园丘陵漫岗下部,伴生植物有刺玫、山荆子,草层

植物有野豌豆、柳兰、轴藜等。

C、草甸植被

(1)东方藨草(Scirpus orientalis)草甸分布在湿地公园内地势平坦的河谷和阶地。

(2)山地阳坡杂类草草甸分布在湿地公园内低山丘陵中下部的阳坡,主要植物有柳兰、蓝刺头、广布野豌豆、紫菀、地      榆、酸模叶蓼、鸢尾等。

(3)无脉苔草(Carex enervis)草甸分布在河边及河岸阶地上,伴生植物有鹅绒委陵菜、西伯利亚蓼、直立黄芪等。

(4)拂子茅(Calamagrostis epigeios)草甸分布于湖泊水体边缘的河滩湿地,斑块状分布,伴生种较多,主要有菊叶      委陵菜、二裂委陵菜、山葱、野罂粟、麻花头、防风等。

(5)地榆(Radix sanguisorbae)草甸分布于湖泊水体边缘的河滩湿地,伴生植物包括狭叶沙参、苦麦菜、石竹、无脉      苔草、野韭等。

D、沼泽植被

(1)两栖蓼(Polygonum amphibium)沼泽分布与湿地公园西部浅水沼泽区,伴生植物较少,主要有西伯利亚蓼、扁蓄     蓼和少量的蒿属植物。

(2)灰脉苔草(Carex appendiculata)沼泽是湿地公园内广泛分布的植被类型,分布于河岸及河滩湿地。塔头特征明      显,伴生植物有大叶章等。

(3)大穗苔草(Carex rhynchophysa)沼泽分布于湿地公园内浅水沼泽区,呈小版块状分布,伴生种较少,主要有大叶      章、草问荆等。

(4)西伯利亚蓼(Polygonum sibiricum)沼泽镶嵌分布于两栖蓼群落中,几无伴生种。

动物多样性特点

索尔奇国家湿地公园共有脊椎动物23 目49 科115 种。其中:

鸟类12 目27 科54 种,雀形目(PASSERIFORMES)最多,为14 科24 种,占湿地公园鸟类种数的44.44%,鸟类中具有北方特点的种类较多,如猛禽种的普通鵟(Buteo buteo),小型鸟类中的松鸦(Garrulus glandarius)、普通鳾(Sitta europaea)等。湿地公园内国家Ⅰ、Ⅱ级保护鸟类比较多,共有11 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鸟类有丹顶鹤,Ⅱ级保护鸟类有黑鸢(Milvus migrans)、雀鹰(Accipiternisus)、普通鵟(Buteo buteo)、白头鹞(Circus aeruginosus)、红脚隼(Falco vespertinus)、红隼(Falco tinnunculus)、花尾榛鸡(Tetrastesbonasia)、长尾林鸮(Strix uralensis)、长耳鸮(Asio otus)、短耳鸮(Asioflammeus)。

哺乳类6 目12 科35 种,代表种有食肉目(CARNIVORA)的狼(Canis Lupus)、狐(Vulpes vulpes)、黄鼬(Mustela sibirica);兔形目(LAGOMORPHA)的雪兔(Lepus timidus)、高山鼠兔(Ochotonaalpina)、啮齿目(RODENTIA)的松鼠(Sciurus vulgaris)、长尾黄鼠(Citellus undulates)、偶蹄目(ARTIODACTYLA)的野猪(Sus scrofa)马鹿(Cervus elaphus)等。其中国家Ⅱ级保护物种有雪兔(Lepustimidus)、马鹿(Cervus elaphus)。

两栖类1 目2 科4 种,为中国林蛙(Rana chensinensis)、黑龙江林蛙(Rana amurensis)和花背蟾蜍(Bufo raddei)、黑斑蛙(Rananigromaculatta)。

爬行类2 目3 科4 种,主要为蜥蜴目(LECERTIFROMES)的丽斑麻蜥(Eremias argus)和龙江草蜥(Takydromus amurensis)和蛇目(SERPENTIFORMES)的枕纹锦蛇(Elaphe dione)和乌苏里蝮蛇(Gloydius ussuriensis)。

鱼类共有2 目5 科18 种,其中鲤科的种类最多,共有10 个种,占项目区鱼类种数的55.56%;其次是鳅科(Cobitidae)的鱼类,共有3 种,占项目区鱼类种数的16.67%;另外还有典型的北方冷水鱼,如鲑科(Salmonidae)的细鳞鱼(Brachymystax lenok)等。

内蒙古索尔奇国家湿地公园周边还孕育了乡土气息浓郁的民族文化、红色文化、移民文化等多元文化。

分布

内蒙古索尔奇国家湿地公园以湿地保护和恢复为重点,按照功能分区开展湿地保护恢复、科研宣教和观光体验等活动。主要分为五大功能区,即:湿地保育区、生态恢复区、科普宣教区、合理利用区和管理服务区。其中:

湿地保育区包括库塘,部分沼泽、草甸和项目区中部蒋家大山的大部分山体,面积513公顷,占湿地公园总面积的41%,主要是保育库塘、沼泽、河流等湿地资源,营造健康森林,保护水鸟栖息地等;

生态恢复区包括东西两侧遭破坏的山坡林草地及沼泽,面积516公顷,占41%,主要是恢复沼泽湿地与鸟类栖息地,以自然更新为主,人工促进自然恢复手段为辅,并将生态恢复、水土保持等工程与林业产业结合。

科普宣教区包括大坝以南的水稻田与沼泽湿地及水库西南侧缓坡,面积87公顷,占7%,规划建设科普宣教馆、湿地植物园、体验水稻田等,展示湿地特征与生物多样性,开展湿地宣教活动。

合理利用区包括项目区西沟中杨树林和周边草地、沼泽以及蒋家大山近水库的小部分山体,面积124公顷,占10%,主要功能是湿地观光,森林、湿地及野生动植物认知,民族文化体验互动,科研监测。

管理服务区位于项目区东南侧,面积16公顷,占1%,是公园入口门户,规划建设公园管理局、游客中心、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实现良好的保护、管理和服务功能。

交通

阿荣旗城市道路交通比较发达,现有等级公路14 条,里程822km;301 国道和111 国道贯通全旗,交汇于旗政府所在地——那吉镇,里程为292km,是全旗交通运输与外界沟通的主要干线;境内有县级道路4 条,里程193km;地方道路8 条,里程337km,遍布大多数乡镇村屯。目前旗内有阿荣旗至扎兰屯地方铁路60.8km。旗政府所在地那吉镇距扎兰屯火车站70km,距齐齐哈尔市三家子机场104km,距索尔奇盟乌兰浩特机场313km,由公路、铁路、航空系统组成了以那吉镇为中心的四通八达的交通网。

规划区位于复兴镇复兴水库范围内,目前连接水库的公路有两条,其中县道X333(那吉屯至维古奇)公路宽6m,全长44.1km,为水泥混凝土路面,从复兴水库南侧经过;乡道Y018(八仙沟至复兴水库)公路从复兴水库东侧经过,路宽3.5m,路全长22.2km。

美食

烤羊腿

是呼伦贝招待宾客的一道佳肴名菜。烤羊腿是从烤全羊演变而来。相传,生活在中国北方广阔大地上的狩猎和游牧的民族,常在篝火旁烘烤整只的猎物和整羊进食。人们逐渐发现整羊最好吃的部位是羊后腿,便经常割下凌晨后腿烘烤。单独烘烤的羊后腿不但比烤整羊时间快,而且更加味道鲜美,食用方便,烤羊遂逐渐代替了烤整羊。经过长期的发展,在羊腿烘烤过程中逐步增加了各种配料和调味品,使其形、色、味、鲜集一体,色美、肉香、外焦、内嫩、干酥不腻,被人们赞为“眼未见其物,香味已扑鼻”。

烤羊腿现今的做法是:取剁去小腿的羊腿一只洗净,在肉表面深划十字花刀,刀口深至骨,放入烤盘内,加入胡罗卜丝、芹菜段、葱丝、姜版、蕃加块,再加入胡椒、料酒、酱油、精盐、清汤等调味品,放入烤箱,烘烤约四小时左右,等汤近无,肉干呈酱红色时即可出炉,整腿羊盛盘上桌,用刀切割成小块,供佐酒下饭。

手扒肉

呼伦贝尔草原游牧民族千百年来的传统食品,也是草原牧民最常用和最喜欢的食品。手把肉一般即指羊肉,吃法独特,并不用筷子,而是用手抓食。

到草原游玩,除了策马扬鞭之外,品尝手扒羊肉更是一道必不可少的项目,在人们的心目中,只有这样才算是真正到了草原,才没有虚此一行。

整羊席

是一道极贵重的菜肴,多用在很隆重的场合,比如那达慕等盛大节日。其作法与北京烤鸭有异曲同工之妙,是将整只二岁左右的肥羯羊放入炉中烘烤后,再填入其他佐料,成品外皮金黄,肉质鲜美,食用时可蘸适量调味汁。

该菜肴的食用过程亦颇为隆重,主人先将整只羊放入大木盘中,并在羊脖上系红绸带,端出来给宾客们看过后再送回厨房,分成小块。席上最尊贵的客人或长者将首先分得羊头,其余的肉再逐个分给客人们。

茶饮

蒙古民族特别喜欢喝青砖茶和花砖茶,视砖茶为饮食之上品,一日三餐均不能没有茶。茶叶被称之为"仙草灵丹"。茶叶中包含着丹宁、氨基酸、精油、咖啡因和维生素C、D、B等丰富的营养成分,有强心、利尿、健脾、造血、造骨、提神醒脑和强化血管壁等药用功能,还有溶解脂肪,促进消化等作用。因此,茶叶,尤其是砖茶逐渐在蒙古族人民生活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

蒙古民族通常饮用的砖茶中,最为受欢迎的是湖北所产,带有"川"字记号的砖茶。他们用砖茶熬制成茶水、奶茶、酥油茶、面茶。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王政准    下一篇 教育导刊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