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戏剧学校
目录
学校前身系1956年创办的江苏省戏曲训练班,1958年成立江苏省戏曲学校,1959年升格为江苏戏曲学院,1962年复改为江苏省戏曲学校。1969年学校与南京艺术学院、南京师范学院音乐系和美术系合并为江苏省革命文艺学校。1971年重新与南京艺术学院合并,学校编导、话剧和舞美专业组成戏剧系,其余各专业组成中专部。1977年恢复江苏省戏剧学校建制。2003年江苏省文化学校与江苏省戏剧学校合并,成立新的江苏省戏剧学校。
学校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名家名师辈出。新艳秋、梁慧超、蒋慕萍、冀韵兰、陈正薇、沈小梅、刘琴心、李德彬、费玉策、孙玉祥、醉丽君、李砚萍、徐贵荣、武正豪、武俊达、杨彻、华素琴、王汉清等著名表演艺术家、理论家先后在学校执教,更有一代又一代戏校人秉持传统、薪火相继,探索积淀出“立足本行,精办戏曲,服务社会,科学发展”的办学思想和“知行并重、德艺双馨”的教育理念,以“崇德、尚美、创新、致和”为校训,发扬“乐学、苦练、笃行、求精”的优良学风,培育优秀艺术人才。
学校现有长白街、百水桥、天目湖三个校区,长白街校区南接十里秦淮,百水桥校区西望巍巍钟山,天目湖校区毗邻天目湖景区。学校占地面积45998平方米,教学和生活用房39704平方米。学校在职教职工267人,专任教师179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2人、副高级职称57人、中级职称68人,双师型教师占专业教师数45%;拥有一批包括江苏省职业教育领军人才、省“333工程”培养对象、省文化厅艺术职业学校教学名师在内的学科带头人和教学骨干;长期聘请文艺团体、高等院校兼职教师109人。在校学生1300多人,分中专和大专(高职)两个学历层次,其中大专层次的学生占一半以上。学校毕业生当年就业率近五年均保持在95%以上。
学校持续实施“质量立校、特色兴校、科研促校、人才强校”战略,围绕江苏文化事业与产业发展需求,以戏曲专业为重点,协同其他专业共同发展。目前学校开设戏曲、舞蹈、影话、音乐和美术五大门类二十多个专业,戏曲表演专业、中国舞表演专业分别为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特色专业和品牌专业,戏剧影视表演专业为江苏省五年制高职教育示范专业。学校为江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戏曲类)保护单位,戏曲表演专业(锡剧表演)被教育部、文化部、国家民委认定为首批全国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点。
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校团(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强化演(工)学结合和实践教学,主动为文化强省建设服务。长期以来,学校为江苏各级文艺院团“订单式”培养戏曲专业演(奏)员。2011年起先后与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锡剧团;常州市、江阴市、常熟市锡剧团;泰州市淮剧团;丹阳市丹剧团;海门市山歌剧团等院团合作办学。学校与吴江市政府共建的“吴江市戏曲文化生态保护区”项目入选2011年度国家文化部文化创新工程。近年来,学校师生参加省委省政府“三下乡”慰问演出、2012年英国伦敦奥运会“感知江苏”文化周文艺演出、2015年意大利米兰世博会中国馆江苏周文艺展演、2016年“吴韵汉风·精彩江苏”台湾行等重大活动,并赴日本、德国和我国港澳台地区进行艺术交流。
学校毕业生遍布江苏及国内外,活跃于各类艺术舞台,耕耘在不同文化岗位,取得骄人业绩。先后有数十位校友荣获政府文华奖、梅花奖、白玉兰奖、华表奖、金狮奖、金鸡奖、百花奖、飞天奖、金唱片奖、兰亭奖等国家级奖项,其中获戏剧梅花奖14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5人(昆剧、锡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16人(京剧、昆剧、锡剧、扬剧等)。
学校坚持以师生为本,立德树人,依法治校,整体推进学校事业发展。近五年,在校学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全国戏曲“小梅花”大赛、全国“桃李杯”舞蹈大赛等专业比赛中获得一等奖11项、二等奖12项、三等奖3项,在省内各类专业比赛中获得100多个奖项,教师在省级以上各类艺术专业和教育教学比赛中获奖247人次。学校先后荣获“全国文化先进集体”“江苏省文明单位”“全国文化文物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教科文卫体系统先进工会组织”“江苏省和谐校园”“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五四红旗团委标兵”等荣誉称号。
附件列表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河北省直属机关工会工作委员会 下一篇 李宏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