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梁家河

广播纪实文学《梁家河》,是在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纪实文学《梁家河》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有关纪录片和音视频资料的基础上改编录制而成。作品讲述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的知青生活,记录梁家河几十年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

目录

为庆祝建党97周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从6月28日起推出12集大型广播纪实文学《梁家河》,以极富有感染力的声音、极为专业的音频制作向海内外受众奉献精彩的“有声版”《梁家河》。

内容特点

广播纪实文学《梁家河》,是在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纪实文学《梁家河》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有关纪录片和音视频资料的基础上改编录制而成。作品讲述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的知青生活,记录梁家河几十年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

广播纪实文学《梁家河》充分发挥广播音频特色与多媒体传播优势,由央广十佳播音员主持人苏扬、黎春倾情播讲,作品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制作精益求精,感染力强。作品在忠于原著内容的前提下,音频版对语言表达进行了符合广播传播的可听性再创作。为增加作品感染力,丰富声音元素,音频作品中使用了习近平总书记讲话原声。为适当突出地域特色,节目中还使用了陕北民歌、民间音乐等营造氛围。

广播纪实文学《梁家河》共计12集,每集25分钟,从6月28日起在央广中国之声、文艺之声、娱乐广播等频率连续播出。其新媒体版通过央广网、央视网、国际在线、央视新闻、央广新闻、中国广播客户端等陆续播发,形成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矩阵传播。同时,中央广电总台已经组织五种少数民族语言译制播讲,并翻译成多种外语对外播讲。

广播纪实文学《梁家河》音频作品,还将制作成光盘向相关学校机构推广赠送。

各集简介

第一集:近平回来了

讲述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的知青生活,追寻人民领袖的初心;记录梁家河几十年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激发砥砺前行的信心。

第二集:美味的酸菜

梁家河的酸菜,习近平念念不忘。2004年8月14日,时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接受延安广播电视台《我是延安人》栏目记者专访时说:“(刚开始)什么都不会吃、不爱吃,五谷杂粮,那哪里是五谷杂粮,是糠菜半年粮。慢慢地我们就学会了,什么都吃了,没有还不吃啊。最后最爱吃老百姓送来的东西,这家送一个玉米糕,那家送来一个高梁米的团子,吃得都很好。酸菜成为我最好的美味佳肴,以至于到后来,我到现在我还想念那个酸菜。”

第三集:“逃离”

1968年12月22日,毛泽东主席发出号召:“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这句话一落地,全国1700万青年学生——约1/10的城市人口,就响应号召,离开城市走向农村,开始了一段刻骨铭心的人生历程。

青年习近平也成了这支迁移大军中的一员,起点是首都北京,终点是革命圣地延安。

不过,习近平离开北京更像是一种“逃离”。

第四集:北京娃 村里娃

像变了一个人,习近平努力弥合着北京娃和村里娃的差异,而这意味着一种脱胎换骨的转变。

第五集:修身

“那个时候,除了劳动之外,一个是融入群众,再一个就是到处找书、看书。”习近平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我们这代人自小就受这种思想的影响。上山下乡的时候,我15岁。我当时想,齐家、治国、平天下还轮不到我们去做,我们现在只能做一件事,就是读书、修身。”

第六集:我就是一个农民

到梁家河两三年后,习近平已经能够说一口流利的延川话,他与当地人一样,把土豆叫“洋芋”,把馍馍叫“酶酶”。

2009年11月,他到延安考察,仍能讲一口流利的延川话。吃饭的时候,他问陪同的陕西省委书记赵乐际能不能听懂“酶酶”是什么东西,赵乐际说不知道,他解释说:“‘酶酶’就是馍馍,白面馍馍,也就是馒头,是延川土话。”

他熟悉梁家河的每一条沟、每一座山,熟悉梁家河村子里的每户人家。

第七集:沼气专业户

1974年1月,黄土高原已进入隆冬,马上就要过春节了,梁家河的乡亲们开始忙着准备年货。

习近平刚刚当选为大队党支部书记,他一直琢磨着能为改变梁家河的面貌做些什么,琢磨着推动梁家河发展的切入点。

灵感在苦苦思索中不期而至。一天,习近平正在翻看着报纸,当月8日《人民日报》刊载的千里之外的四川省大办沼气的两篇报道深深地吸引了他——如果我们这儿也能用沼气煮饭、照明该多好啊!

第八集:要为人民做实事

从梁家河到文安驿,一个来回30多里,社员买日用品步行去一次得花大半天时间。这个事一直让习近平惦记着。梁家河普及沼气后,他就谋划着给村里人办更多的事。

第九集:泪别梁家河

1969年年底,跟习近平一起到梁家河插队的知青王燕生当兵走了。其后,不断有知青离开。

返城的闸门打开了。1971年,国家开始在知青中招工、招干、招生、征兵。每年有千余名知青通过这些方式离开了延安。到1976年年末,留在延安的北京知青只剩下918人。

1973年,习近平试图叩开返城的大门,他希望上大学读书深造,毕竟读书是他最大的愿望。

第十集:要做行动上的巨人

“铁锁”是武晖的小名。

“来,小朋友,进来进来!”窑洞内,知青对着窑洞门外的武晖轻声叫着。

武晖没有动,衣衫破烂的他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他其实也不是小朋友,只不过身材瘦小,显得小罢了。

那年,武晖14岁,比习近平仅仅小一岁,在知青到来之前,他刚从学校回到梁家河。他是一名初中生。

武晖没有进去,站在门口听他们说话。他看知青,如同在看一个新世界。

第十一集:家家户户过上了好光景

改革开放让梁家河村民过上了好日子。

刘瑞莲小名“争气儿”,曾是一个苦孩子。在她的儿时记忆里,她和弟弟妹妹夏天几乎没有穿过鞋,晚上四个娃娃合盖一床被子,就连吃顿白馍馍都是奢望。

17岁那年,刘瑞莲嫁给了梁家河村民巩政福。婚后的生活依旧艰难,一家人的饭桌上仍是少不了野菜。刘瑞莲说,在能吃的野菜中,一种叫“洋脑梢”的植物叶子最难吃,嚼在口中扎乎乎的,吃在胃里消化不了。她一吃就胀肚子,连着吃上几天手和脸就肿了。

习近平担任梁家河大队党支部书记后,先后办起了铁业社、代销店、缝纫社。缝纫社要选三名妇女当社员,刘瑞莲没想到自己也被选上了,欣喜得一晚上没睡好觉。

第十二集:走进新时代

2017年10月18日,梁家河的村民们齐聚村党支部,期待着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开幕。

北京人民大会堂的掌声不断,梁家河村党支部会议室同样回响着热烈的掌声。

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后,村民们感觉句句都说到了心坎上。

“咱不能忘了过去的苦,不能忘了今天的好光景是咋来的!”

“用总书记的话说,这叫‘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进入新时代,把咱的旅游办好,把产业发展好,把村子建设好!”

“咱不能给总书记丢人,要撸起袖子加油干呀!”

大家热烈地讨论着,满怀信心地憧憬着更加美好的未来。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乌海市经济开发区乌达园区    下一篇 六安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