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务—通货紧缩”理论
目录
沃夫森(1996)提出,可以就三个方面对费雪的理沦进行讨论。
(1)价格水平绝对下降是否必要。在当代世界史上,大范围的价格水平绝对下降毕竟只出现过一次。对于这个问题,许多人已经达成共识,不一定需要价格水平绝对下降,只要通货膨胀率下降,或者实际通货膨胀率小于预期通货膨胀率,债务人负担同样会加重,因为他们当初举债时把高通货膨胀率考虑进去了。比如法扎里和卡斯基(Fazzari and Casky,1989)就认为“(债务—通货紧缩机制的)关键在于价格或通货膨胀率相对预期水平下降”。托宾(1980)也说:“这些考虑(指“债务—通货紧缩”——笔者注)不仅适用于古代厉史,在70年代预期高通胀将会持续下去前提下举借大量债务的那些人,如果一旦发现物价居然稳定下来,可以想见他们会遇到多大的麻烦!”
(2)银行体系在“债务一通货紧缩”机制中起何种作用。费雪虽然也提到银行危机,但他只是把银行问题当做“债务—通货紧缩”机制的一个结果,没有作深入分析。对这个问题同样也有很多人作过研究。凯恩斯在《劝说集》(1932)中就认为银行在债务危机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它们在流动性本来就紧张的时候进一步收紧信贷,使许多效益优良但资金周转上存在问题的企业也走上了收缩业务、拍卖资产甚至破产倒闭的道路,托宾(1982)也表达了相似的意思。
(3)“债务—通货紧缩”过程是如何触发的?费雪只是说过度负债会导致强迫性债务清偿,而没有非常令人信服的理由解释过度负债是如何产生的,明斯基(Minsky,1982)就说过“费雪不能够识别使‘可承受债务’变成‘过度负债’的那些系统性因素。”这个问题比前两个要复杂得多,迄今为止尚无令人满意的解释。明斯基(1982)提出,触发“债务—通货紧缩”机制的原因有两个:
①利率上升(短期利率上升使近期的现金流出增加,影响债务人的流动性;长期利率上升使长期债务及股票价格下降,使债务人的资产净值下降、抵押品缩水)。
②资产价格下降。但明斯基的解释过于简单,并没有把问题说清楚。就目前的理论发展看来,要想纯粹从金融方面找原因恐怕有难度,倒是从实际商业周期这方面去动脑筋也许会更有收获,像梅文·金(Mervyn King,1994)那样,从消费、财富分布、预防性储蓄等方面去构造关于“债务一通货紧缩”机制的理论模型。
附件列表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