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科技大学
- 中文名
- 苏州科技大学
- 外文名
- Suzho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简称
- 苏科大(SUST)
- 创办时间
- 1932年
- 类别
- 公立大学
- 类型
- 理工类
- 属性
-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2011年)
- 主管部门
- 江苏省人民政府
- 现任领导
- 陈永平(校长)
- 校训
-
致远至恒、务学悟真
目录
学校拥有十大学科门类,形成了工、理、文、管、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特色鲜明的学科专业格局。2003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2017年,我校成为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
学校拥有1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96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学科方向),6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并获准开展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工作。现有59个本科专业,其中城乡规划等3个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
现有1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1个国家级校外实践教育基地,6个江苏省特色专业,8个专业(类)(含14个专业)被列为江苏省“十二五”高校重点专业,3个专业获批江苏省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一期项目, 5个专业通过了高等教育专业评估。
6个学科入选江苏省优势学科建设工程,9个学科为江苏省重点学科;现有包括国家级工程实验室、省级重点实验室等省级以上科研平台13个,市级重点实验室等市级科研平台17个。
学校师资结构合理,综合实力较强。现有教职工1750余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648人。教师队伍中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院士、国家建筑设计大师、世界著名青年音乐指挥家等一批业绩卓著的名家名师。
教师队伍中还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获得者3人,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获得者4人,国家“千人计划”专家8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讲座教授各1人,“杰青”获得者4人,“优青”获得者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省“双创计划”人才4人,省特聘教授4人。
学校现有江苏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团队、优秀教学团队共3个,6人担任全国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评估委员会委员,8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学校多位教师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先进工作者、国家级和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以及江苏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等奖项或荣誉称号。学校还聘请了包括两院院士
近五年学校教师共承担科研项目1636项,其中包括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973”项目、“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在内的国家级项目226项,以及一批省部级项目、横向科研项目、科技开发与技术服务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项30项;学术论文被SCI等三大检索收录近1300篇,专利779项。
学校坚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学基本建设,规范教学管理,教学质量不断提高。2007年,学校以“优秀”等第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学校不断推进育人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积极探索“书院制”育人新模式。2016年,学校设立了敬文书院,两届240名新生已在书院开启了全新的学习生活。
学校在近两届教学成果奖评选中,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获得包括省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在内的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12项;近五年来,获批省(部)级教学改革(重点)研究项目36项;学校先后荣获中国音乐最高奖“金钟奖”(合唱)金奖、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
苏州科技大学图书馆分为石湖校区和江枫校区,总面积5万平方米。图书馆实行校长领导下的馆长负责制,设有五部一室,即文献建设部、江枫校区读者服务部、石湖校区读者服务部、信息咨询部、技术服务部、办公室。
近年来,图书馆文献购置经费逐年增长,为文献信息咨询建设提供了保障。图书馆在文献资源建设的过程中,充分考虑教学和科学研究两方面的需要,构建了纸质文献与电子文献、实体馆藏与虚拟馆藏相结合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目前,纸质藏书已达179.4万册,订购中文期刊1400种,外文期刊100种。涵盖工程技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诸学科领域,尤以土木工程、城市规划、环境工程、历史学等省级重点专业以及校级重点专业的文献收藏为丰富。同时,数字资源建设得到充分重视,目前已购买各种类型的中外文数据库达33个,涵盖电子图书、电子期刊以及学位论文、标准、会议文献、多媒体网上报告厅等文献类型。为了进一步揭示馆藏和提供专题性特色服务,图书馆自建数据库7个,本地数字资源总量达到80TB。可访问电子图书达301万种。数字文献的大量引进极大地丰富了馆藏资源。
图书馆积极参加全国高校文献保障系统(CALIS)和江苏省高校文献保障系统(JALIS),并与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CASHL)、上海图书馆文献提供中心、国家图书馆文献提供中心及国内部分高校图书馆建立了协作关系,开展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业务,参加江苏省高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组织的“通用借书证”互借体系,实现江苏高校图书馆藏书的互借共享,从而进一步完善了馆藏资源的结构和配置,丰富了图书馆馆藏的内涵,扩展了图书馆的外延,并在本科教学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图书馆秉承“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服务宗旨。图书馆每周开馆时间93.5小时,积极开展跨校区图书“通借通还”工作,极大方便读者借还图书,纸质文献资源实现全方位开架借阅,数字资源全天24小时连续服务。在面对面咨询服务的基础上增加了电子邮件和实时在线的参考咨询服务,另外还提供代查代检服务,文献传递,引文检索、定题服务等深层次的信息服务。
学校办学条件优良,对外交流活跃。学校校园占地面积2300亩,校舍建筑面积近60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179.4万册,中外文电子数据库33个,电子图书282.5万种; 积极响应国家发展战略,扎实推进教育对外开放工作,通过中外合作办学引进国外优质资源,促进教育改革和学科专业的建设与发展,培养高素质国际化人才。
学校先后获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4个,工程管理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及物流管理专业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已顺利通过教育部评估,并先后获批江苏省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高水平示范性建设工程项目。积极为国家外交战略服务,承担对外援助人力资源培训任务。自1993年以来,学校承办了由国家商务部主办的援外环保技术培训班和物流优化技术培训班,为
张庆奎 党委书记
陈永平 校 长、党委副书记
王荣庆 党委副书记
田晓明 党委副书记、副校长
崔志明 党委常委、副校长
吴健荣 党委常委、副校长
沈耀良 党委常委、副校长
陈焕娣 党委常委、总会计师
施亚东 党委常委、纪委书记
张新亚 党委常委、副校长
施琴芬 副校长
附件列表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浙江海洋大学 下一篇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