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香铁路
- 中文名
- 丽香铁路
- 外文名
- Lijiang-Shangrila Railway
- 别名
- 滇藏铁路丽香段
- 所属地区
- 云南省丽江市,迪庆藏族自治州
- 全长
- 161km
- 起终点
- 丽江东站-香格里拉站
- 经过
- 虎跳峡、小中甸镇
- 设计时速
- 120公里
- 桥隧比
- 73%
- 所属路线
- 滇藏铁路和大格铁路的云南段
- 开工时间
- 2014年
- 预计完工
- 2020年
目录
丽香铁路正线全长约139公里,项目总投资92亿元,项目资本金为46亿元,占总投资的50%,其中,铁道部安排铁路建设基金32.2亿元,占资本金的70%,云南省基本建设预算内投资安排13.8亿元,占资本金的30%。其余46亿元利用银行贷款解决。丽香铁路南起大丽铁路丽江站,向北跨越金沙江,经小中甸至香格里拉,全长141.95公里,预计工期6年。2014年7月23日丽香铁路正式开工。
丽香铁路是大丽铁路的续建工程。长期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迪庆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然而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一直制约着该州的进一步发展,致使该州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没有很好地转化为经济优势。
迪庆州委、州政府历来十分重视该州的铁路建设工作,早在“十五”中期就把建设丽香铁路摆到议事日程上,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同时邀请铁路勘探设计部门和专家到实地考察。
2005年11月,国家铁道部副部长陆东福、副省长李汉柏率铁道二院勘查设计院专家学者及
2014年7月23日,宣布丽香铁路正式开工。
丽香铁路是迪庆州2014年所抓建设项目中的重中之重,同时也是云南全省的重大项目。
自2014年10月28日正式开工建设以来,丽香铁路建设进展顺利,截至2015年2月5日,完成投资3.1亿元(不含征地拆迁投资)。各建设施工单位已完成营地、拌和场、施工便道、实验室、钢筋加工厂等基础设施建设。10个隧道出口、横洞正在加紧施工,完成征地926亩(其中永久用地460亩、临时用地466亩),拆迁房屋2100平方米,测算征地拆迁款4050万元,并将在2015年春节前兑付到群众手中。
丽香铁路是云南省藏区各族群众期盼已久的幸福路,丽香铁路完全贯通后,将紧密地把丽江、迪庆两个旅游热点地区连接起来,还将提升从昆明到楚雄、大理、丽江、香格里拉的旅游大通道建设,对滇西北旅游资源的联动开发带来便捷条件,并将进一步提升“ 大香格里拉”旅游内环线的品质。
丽香铁路的贯通对完善国家和云南省路网,实现该省藏区“铁公机”交通网格局,改善区域交通出行条件,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推动云南藏区实现跨越式发展和同步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丽香铁路建成后将惠及沿线的23870平方公里的29个乡镇、37.3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数占83.56%的钢铁大道将从这里延伸,连接上正在修建中的 大丽铁路,进入西藏自治区。
丽香铁路穿越的地区既是云南省旅游、生物、矿产、水电资源最为丰富、最为独特的区域,也是我国藏族、纳西族、彝族、僳僳族、普米族、白族等少数民族聚居地。丽香铁路的建设,对于改善滇西北地区交通运输状况,优化区域间资源配置,推动旅游、水电、矿产等资源的深度开发,维护藏区稳定,促进滇西北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丽香铁路是我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西部铁路网”及 滇藏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昆明出发,经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大理、 世界文化遗产 丽江古城,再到 世界自然遗产 三江并流。这是一条旅游黄金线。丽香铁路建成后,从昆明至 香格里拉的600多公里铁路线将全线贯通,完全可以实现夕发朝至。
丽香铁路横贯滇西北,不仅是旅行者的 天路,还将是沿线百姓的脱贫之路。安全、正点和大运力的铁路运输开通后,将有利于开发沿线丰富的旅游资源、民族文化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水电资源等。
更为重要的是,这条铁路还将往西北方向延伸,与从拉萨方向过来的铁路交汇连通成为滇藏铁路。国务院2004年通过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明确“从云南入藏的滇藏线仍继续做好地质调查和技术经济分析,是否建设视研究论证结果再定”。《云南省“十一五”规划战略研究》中提到“将做好滇藏铁路建设的地质调查和技术经济分析”,由云南省和铁道部合组的滇西铁路公司将负责将铁路延伸到滇藏交界处的德钦。 青藏铁路建成后,西藏计划开工建设沿青藏铁路延伸的拉萨至林芝铁路(拟建的 滇藏铁路中的一段),同时开始滇藏铁路各项前期工作。可以预见,从云南也可坐上火车去拉萨。
根据规划丽香铁路建成后将作为未来滇藏铁路的一段与由 林芝过来的铁路相接合龙而成滇藏铁路, 拉林铁路已被提上日程,正在做前期工作,将来从云南乘火车前往西藏将成为可能。
附件列表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 下一篇 东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