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刘杰明

刘杰明,男,现任江西省高级根艺美术师、江西省根石艺美术学会常务理事等职务。木雕(东固传统造像)传承人,2017年12月28日,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推荐名单。

目录

明朝初年,刘氏家族成员因雕刻宗教神像而名噪一方,成为御用的“雕銮匠”,刘节明与其兄弟为第53代传人。

刘节明5岁起便跟随祖父学习画画,15岁接触传统画稿,小小年纪就和祖父跋山涉水为四邻八方造像。没有画笔,刘节明便折树枝做。没有画纸,就用烟盒扎成册,白天干农活,晚上还就着煤油灯一笔一划的练习,经常熏得鼻子乌黑。进行雕刻时,手上的大伤小伤成了家常便饭,仅工具就用坏了6套(每套20件)。这过程中,祖父经常给他讲传统画稿里的故事,那些情节让刘节明听得入迷,对传统造像越来越感兴趣。

就在刘节明自认为学习了很多东西时。一天祖父带他去造像,乘着祖父离开,刘节明准备“小试牛刀”,谁料竟把自认为简单的金元宝雕坏了。这件事让他明白纸上临摹和实际立体雕刻的区别,激励他下苦工学。用刘节明的话来说,这一学便学“痴了”。1987年,他赴鹰潭学习,回来途中看见各类有关雕刻的书籍爱不释手,竟只留下乘车的钱,其余全部买了书,饿着肚子回了家。

1992年,祖父去世,20多岁的刘节明单独“接活”,“这么年轻,就会造像?”这样的质疑经常在他耳边响起,作品也常被人“挑错”。为此,刘节明留起了胡须让自己显得老成,一边提高技艺,经过努力,终于获得认可,乡邻亲切地称他为“刘一刀”。

传承贡献

在以前,传统造像手艺是“传男不传女”,更不要说是传授给外姓人。“技艺在家族间传授,失传的风险很大。”有人这样说。刘节明渐渐接受了这一说法,随后“东固传统造像生产性保护基地暨传习所”成立,开展传承活动、培养后继人才。如今,在刘节明这里学习的人员达10余人。

为了让东固传统造像走的更远。刘节明经常带着作品参加各类展览,每年还会不定期前往福建、浙江等雕刻之乡交流学习,到大学授课。

东固传统造像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很多人不远万里来到刘节明家,这时他总是不厌其烦的和来人交流,经常是一聊一整天。俗话说“同行见面,分外眼红”,刘节明反其道行之,同行来了他把手艺倾囊相授。据初步统计,这两年,刘节明接待远道而来的学者、同行、游客逾千人。

人物评价

东固造像历史悠久,申报人刘节明出身世家,具备制作的全套技艺,技术娴熟,且不甘默守陈规,有深合传统文脉的出新之作,艺术造诣较高,同时,热心传承保护,同意推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获得荣誉

刘节明的作品斩获多项大奖,2015年东固造像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20171228日,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推荐名单。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成都市青白江中学    下一篇 中国纤检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