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叶匡政

叶匡政,著名诗人,学者,文化批评家。1969年4月出生,祖籍安徽太湖县,合肥人。

目录

叶匡政叶匡政

叶匡政,1969年4月出生,祖籍安徽太湖县,合肥人。著名诗人,学者,文化批评家。1986年开始在各类文学杂志发表诗作800多首,作品入选《中国第四代诗人诗选》《中间代诗全集》《朦胧诗二十五年》《中国当代诗歌经典》等60多种诗歌选本,著有诗集《城市书》(花城出版社1999年)、长诗《“571工程纪要”样本》、文化评论集《格外谈》(商务印书馆2013年)《可以论》(中信出版社2015年)  等,编过《孙中山在说》《日本格调》《大往事》等书,主编有“华语新经典文库”“非主流文学典藏”“独立文学典藏”“独立学术典藏”“独立史料典藏”等多种丛书。曾是《南方周末》《新京报》《南都周刊》《北京青年报》、香港《东方日报》等数十家海内外媒体的专栏作家。

人物经历

1992年4月,大学毕业才一年多的叶匡政,南下广东,将多年来对城市的体验,写成了《城市书》系列组诗。

1999年,叶匡政出版诗集《城市书》,在诗坛引起很大反响。

2001年,叶匡政受诗人简宁邀请,进入了北京的出版行业。当时他们组建了一家图书公司,叫嘉孚随,叶匡政担任副总,股东包括邹静之、莫言、黄永厚等十几位京城文化界名人。为了更完整地实现自己的想法,半年后,叶匡政在北京创办了合德堂文化公司。 他出版的林贤治《鲁迅的最后十年》《孙中山在说》《当年事》《大往事》等,都取得不俗的反响。

2006年10月,新浪编辑邀请叶匡政在新浪开博。当时叶匡政的朋友赵丽华因为“梨花体”,正在广受网友的偏激质疑,也让叶匡政看到了网络的巨大威力。 第一篇博文,叶匡政就理直气壮地宣称“文学死了!一个互动的文本时代来了”。编辑看过后叫好,随即在新浪首页推荐。一石激起千层浪,短短几天点击量便达到数万,并被数千家网站转载。叶匡政趁热打铁,连续抛出了关于文学死亡的系列文章,越来越多的媒体和学者关注到他的声音。南方都市报、香港大公报、南方周末等纷纷发表讨论文章,知名作家与评论家格非、残雪、李陀、陈晓明、朱大可等都对此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其中不乏对叶匡政激烈的批评。叶匡政是在各种争议声中,走上了自己独特的文化批评家的道路。

人物荣誉

1993年,获《飞天》文学月刊诗歌一等奖;

1994年,获《诗歌报月刊》“跨世纪实力诗人集结”金奖、《星星诗刊》第三届中国星星新诗奖一等奖;

1995年,获《诗神》月刊全国新诗奖一等奖、“天雄杯”新诗奖一等奖;

1997年,获台湾第一届双子星国际新诗奖;

2009年,获首届中国新锐媒体评论大奖金奖、博客十年“影响中国百名博客”奖;

2010、2012年入选“华人百大公共知识分子”;

2016年入选“1917--2016影响中国百年诗人百强”。

作品赏析

【代表作】

• 第二粮食仓库

 叶匡政

这是米的颤动。高大的仓库

几只麻雀不曾转身

就从气窗上飞走

一个人沉溺于这静叠的整体

使他屏息,把自己挤得比米更紧

清冷的房梁下没有任何运动与它相像

粗大的光线把仓库变得无比沉寂

使粮垛站得更加坚定

我究竟看了多久

那种丰盈才在粮垛之上缓缓升起

又朦胧,又唯一,像生命解体时的光芒

安详地说:“我的身体就是目的。”

光滑、洁白的米粒,在仓库中

保留着一点泥土的温暖

淡淡的米香悬垂在黑暗深处

像小小的种子,在那里

我听而不闻

1993.6.

•生活

整个白天,她都在拒绝自已

洁白的厨房,她摊开鸡翅

绿色的菜心。整个白天

她一边弄脏,一边清洗

显得毫不在意

到了晚上,她停下来

黑暗泄露出陡峭的内心

整个夜晚,她的双手又空又冷

整个夜晚,她把软弱的枕头

翻个不停

1996.9.

• 葡萄藤

我三岁的女儿

她喊我哥哥,她喊我姐姐

她喊我宝贝

我都答应了

因为我渴望有更多的亲人

傍晚,坐在后院

我们一起仰起头

我们一起喊:“爸爸,爸爸……”

我们喊的是邻居屋檐下

那片碧绿的葡萄藤

我们多么欣喜

我们紧紧地抱在一起

因为我们都喊对了

它是我们共同的父亲

2000.8.

• 塑像

我躬身在一只烧焦的电闸前

它要打开

它要对着躁动的人群打开

它要移走所有漆黑的房间

远处的巷道像一支嘈杂的练习曲

在我耳边

我站在木凳上,黑暗中,打开电筒

看到了自己年华的流失……

这只焦黑的电闸

它静默,从容

仿佛经历过真正的痛楚

像我那不愿说话的亲爱的兄弟!

1999.3.

•光线

微暗的床边

闪亮的针尖。外婆

飞针走线时安详、严肃的脸

针尖使人朴素,只缝补今日

它指向这里

指向人活着的地方

当外婆离去时

嘴里含满了茶叶

针尖使我可以忍受自己的幸福

为了亮一些,她移到窗前

一针一针地缝下去

永不复返

1999.2.

• 黄昏小贩

为了两只活着的手

也有不愿说出的话:

它就藏在那堆恍惚的面孔下

那被货担压弯的背影中

他们被撵过街角,撵到

马路对面……他们匆匆跑着

不停地转过惊骇的双眼

1996.9.

• 愿望

让我像巨石,从倾斜的坡上

滚入生活

我将爱它的悲剧,爱它的饥饿

爱它沿河的茅舍

富人们丢失的垃圾

不断僵冷

多少焦虑,将人的胆汁变得苦涩

1997.9.

• 厨房俳句

松开一捆青菜,

我清洗着菜叶上发白的农药:

它适合所有

麻木的心……

1999.5.

• 想起工厂区的童年

我生在这里:厂房,烟囱,瓦砾

我生在这里

伸出惊讶的小手

多少粗糙的大手,抚爱过他

多少坚硬、锐利的老茧让他疼痛

至今,我还在懊悔那种挣扎

他们歇息时的鼾声

他们腋下的铁锈味

他们沉重的背影,快乐的脸

我生在这里,直到我混沌的心

懂得叫喊。我生在这里,这里

人们因为无所期待而活得容易

1996.10.

• 单身的钢筋工老胡师傅

老胡的背影还在走廊中

无需说话

灰尘就从四处腾起

即使月光,也能被老胡关进钢筋的笼子

他关心尺寸,好像是万物的尺寸

其实是人的?一点点楔入黑暗的缝隙

腋下的铁锈味,使他漂在世间

他多么奇怪,被女人拒绝一生

却从不拒绝女人一次

在老胡的记忆里,忧伤的事物

都这样摆动着钢筋的躯体

也好像是女人的躯体

没有漩涡,没有抽紧的心

摇荡、爆响的钢筋,呵他的白发

已越来越多,越来越密

1997.1.

• 银行

深秋的银行

没有一个人不是陌生的

在寂静的天花板下出没

彩色纸币,把他们

从这个下午分裂出去

光在一列柱廊之间缓缓移动

整个下午,我不曾躲进别的事物

带着孤独的词句,深深陷入内心

我把银行的寂静归于纸币深处的轰鸣

日落前,我的目光像两只蜘蛛

最后一次爬过银行的大理石门厅

雪白的柜台沉入阴影

“我更喜欢拥抱室外的尘嚣”

这个不带幻想的人

说出的话比平时显得安静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上海青浦出口加工区    下一篇 甘棠湖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