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橘子

《橘子》是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创作后期的短篇小说,创作于1919年。作品赞颂了普通人之间的温情。在这篇小说中芥川放弃了已经成功经营历史小说的独树一帜的写作手法,用最朴实无华的语言去记录一段作者亲身经历的故事,从此走上人文主义小说创作的通路。 《橘子》是芥川龙之介的代表作,因感情真挚曾入选日本小学国文课本。
作品名称
橘子
创作年代
1919年4-5月
文学体裁
短篇小说
作者
【日】芥川龙之介
字数
约2500

目录

芥川龙之介短篇小说集芥川龙之介短篇小说集

主人公“我”在火车上面见到了一个头发干枯,衣着邋遢的乡下小姑娘在乘车去当女佣的途中,拼命打开车窗,目的是把自己带着的仅有的几个金黄的橘子送给了特地前来送行的弟弟们。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摒弃以往的借助历史传奇故事和暗黑的写作语言风格,完全转向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从正面入手来刻画整个的故事全貌。作者观察细致,抓住旅途中一点小小的片段,用白描的手法,着力刻画了主人公“我”的厌世与百无聊赖与小姑娘虽然衣着邋遢却拥有一颗美好的心灵。两方面形成鲜明的对比,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突出了当时底层人民的质朴积极的纯真的思想品格给作者带来新的希望。

创作背景

时代背景

1917年

“我”

主人公“我”的情绪变化经历了两个阶段。在姑娘向她的弟弟抛橘子之前,“我”的心情是倦怠、抑郁的。然而,当“我”看到姑娘为犒劳给她送行的弟弟们,从车窗抛下橘子时, “我”的心境发生了很大的转变——“由衷地产生了一股莫名其妙的喜悦心情”。

姑娘

作品里的那个姑娘与其说是

作品主题

文中关于主人公“我”的“疲惫倦怠””无精打采”“庸碌无聊的人生”是贯穿整个小说情节发展的主线,这些词语几乎存在小说的每一个段落,推动者情节的发展,一步一步揭示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即使社会黑暗,世态炎凉,作者也要摒弃庸碌无聊的人生,要像小姑娘一样即使贫困也要对人生充满希望。文学评论家吉田精一写过这篇文章的评论:“在这篇作品中,龙之芥让人们看到了他从悲观厌世和奇谈怪论中解放出来的那种健康向上的表情。虽然小说中的背景中隐藏苦难以摆脱的忧郁不安,但是弥漫在作品中的感动的实质是绝非不健康的。”

艺术特色

《橘子》这部作品使用

日本评论家

芥川龙之介芥川龙之介

芥川龙之介(1892~1927),日本小说家。生于东京,本姓新原,父经营牛奶业。生后9个月,母精神失常,乃送舅父芥川家为养子。芥川家为旧式封建家族。龙之介在中小学时代喜读江户文学、《西游记》、《水浒传》等,也喜欢日本近代作家泉镜花幸田露伴夏目漱石森鸥外的作品。1913年进入东京帝国大学英文科。学习期间与久米正雄、菊池宽等先后两次复刊《新思潮》,使文学新潮流进入文坛。其间,芥川发表短篇小说《罗生门》(1915)、《》(1916)、《芋粥》(1916)、《手帕》(1916),确立起作家新星的地位。1916年大学毕业后,曾在横须贺海军机关学校任教,旋辞职。1919年在大阪每日新闻社任职,但并不上班。1921年以大阪每日新闻视察员身份来中国旅行,先后游览上海、杭州、苏州、南京、芜湖、汉口、洞庭湖、长沙、郑州、洛阳、龙门、北京等地,回国后发表《上海游记》(1921)和《江南游记》(1922)等。自1917年至1923年,龙之介所写短篇小说先后六次结集出版,分别以《罗生门》、《烟草与魔鬼》、《傀儡师》、《影灯笼》、《夜来花》和《春服》6个短篇为书名。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周洪成    下一篇 雷莫·弗鲁勒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