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名人

《名人》是2002年08月15日木马文化出版发行的图书,作者是川端康成。
作品名称
名人
创作年代
1954年
文学体裁
小说
作者
川端康成

目录

《名人》,是由日本作家

日本二十一世本因坊

川端康成这样写秀哉名人在这一盘棋中的处境:

从各种意义来说,他既要受到旧时代的对名人的精神上的尊崇,也要得到新时代给予名人的物质上的功利,于是膜拜偶像的心理同破坏偶像的心理交织在一起。在这样的日子里,名人出于对旧式偶像的怀念,下了这最后一盘棋。

秀哉名人在这一局棋之后一年多就去世了。川端康成在小说中反复这样写到:“正如秀哉名人的棋艺以这盘告别棋而告终一样,他的生命也宣告结束了。”说不定是这一盘棋夺去了名人的性命呢。下完这盘棋,名人再也恢复不了健康了,一年后就离开了人世。

川端康成是这一盘棋的见证人,他受报纸所托,以一位名作家,成了这一盘棋的观战记者。在这一对局进行中的时候,川端康成已经在报纸上对这一局棋作了几十次的观战报道。

创作历程

《名人》这一部小说,是在棋赛结束后13年,也就是在小说中,本因坊秀哉仍用原名,木谷实成为“大竹七段”,而作家本人则用“浦上”这一称呼。这一种写法,在中国当代,被看作是“

川端笔下的秀哉,是一位真正的大师。他写,只要名人在棋盘前坐下,就会生出一股习习和风,使周围变得清爽畅快。名人是在病中接受挑战的。名人强忍着病痛在棋盘上下棋,而且,还要忍受对手利用新规则的种种便利。在这时候,名人的心情是矛盾的。但是,要在棋盘上留下美的棋谱的想法,一直支配着他去下完这一盘棋。他下棋的态度十分严谨和郑重,围棋中有他的一生追求的理想。他要将“常胜名人”这一称呼,留在最后的一局棋上。在长期的比赛中,名人一直在病中,但是,他不放弃比赛,他说:“只要还在下这盘棋,我的病就不会好转。我常常突然这么想,把这盘棋全扔在这儿,我就舒服啦。然而,我不能作出这种对艺术不忠的事情来。”名人在比赛中一度脸部开始浮肿,这是心脏病的征兆,在坚持了一段之后,名人进了医院。名人在久病之后重返赛场时,特地把白发染黑。而在棋局几乎无救时,他又去理了一个近乎光头的平顶头。

在小说中,名人一直在他的对手大竹的纠缠中。大竹在比赛中,每下一步,都要长考,有时一步棋要思考三个多小时,作为病人的名人在对局中是缺乏耐心的。大竹在比赛中不断地上厕所,干扰了名人的思考。大竹无视名人的权威,而在规则问题上有近乎固执的要求。名人对大竹是宽和的,是忍让的。尽管这一位棋手,是将他最后的理想夺走的人。名人坚持了传统的围棋的精神,要高举一面很难再高举的旗帜。

名人最后一次的搏击是下出了他的败着。在他看到大竹121手以一手类似打劫的一着来作为封手时,他被激怒了。他感到了围棋艺术被破坏了,围棋风雅传统被破坏了。名人后来说,这手棋,就像“在难得的图画上涂了黑墨一样”。名人在棋盘面前虽然没有流露出来,但心中却是愤怒和沮丧的。在“忍无可忍,暴躁起来”下的130手,是名人的败着。这一局棋就狂澜既倒,无法挽回了。

名人败了,川端描写了他失败后的感伤和孤独。在这些篇章中,名人是在一种低徊的调子之中活动,带着深深的哀伤。

很难想象,在这样的低沉的描写中,川端康成能将一种特有的美注入到了一个形体瘦弱而在艺术上丰满的形象之中。他的心灵,他的情操,他的精神,都在节节的失败和步步走向死亡之中一点点地升华。

作品评价

这一部小说,出色地完成了对人物的刻画,成为了艺术的精品。

川端的同情,是在秀哉的一方。他在刻画人物中,也在刻画自己的追求和自己对生活的态度。我们是可以从名人的身上,看到川端对待艺术的态度的。川端对于围棋的一片挚爱,也通过秀哉这个人物,表现出来了。

川端康成将秀哉写成了一个围棋传统精神的最后的卫士,是在世风日下的围棋界捍卫正统的一面旗帜。名人秀哉是在唱着一首旧时代的挽歌,他在送别一个时代;川端康成也在唱着一首挽歌,他也在辞别拥有旧时代的精神的最后一个棋手秀哉。

秀哉在川端的美学观念上,是一个“濒死的男人”,这不仅从年龄和生理上可以这样看,从他的精神上更能这样来看。

日本人是十分喜欢

在木谷实对秀哉的一局棋前5年,曾有过一盘轰动日本,后来载入史册的棋,这就是

川端康成川端康成

川端康成(1899-1972),日本小说家,日本唯美主义文学的代表之一。

1899年,川端康成出生于大阪,父亲是一名医生,川端康成的命运十分坎坷,在他的幼年时期,父母先后去世,不久,抚养他的祖父母也离开了人间,年仅16岁的他只得暂住在伯父家中。幼年的不幸生活反倒激发了川端康成的创作力,他决心在自己喜爱的文学创作中闯出一片天空。经过刻苦的学习和大量阅读世界名著,1920年,川端康成考入东京帝国大学英文系,次年即转入国文系。同年,川端康成与今东光等人合创《新思潮》,并在第二期上发表了自己的处女作——《扫魂祭一景》,自此蜚声文坛。1924年,大学毕业后的川端康成与人共同创办了《文艺时代》、《文学界》等杂志,并于1926年发表短篇小说《伊豆的舞女》,事业步入了辉煌期。先后曾任日本笔会会长、日本艺术院会员和国际笔会副会长,还曾获得过日本政府颁发的文化勋章,声名远振。川端康成一生创作了大量文学作品,其中不乏优秀之作,如创作集《情感的装饰》、短篇小说《水晶幻想》、《禽兽》、中篇小说《山之音》、《睡美人》等。1968年,川端康成凭借《雪国》、《千只鹤》、《古都》,成为日本第一个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1972年4月16日在逗子市的工作室用煤气结束了自己的一生。长眠于神奈川的镰仓陵园。

自杀事件

令人惋惜的是,川端康成在3年多之后离开了人世。

川端是自杀的。在自杀之前没有留下片言只字。1972年4月16日下午,川端康成对家人说是要去散步。但是,直到6个多小时之后还没有回来。家人要他的秘书到他的工作室玛丽娜公寓去找。公寓的管理人说,川端是在下午3时出现在公寓里的。开门之后,屋里全是煤气味,川端康成独自一人在盥洗室里,静静地躺在棉被上,口中含着煤气管。一旁还放着开了盖的酒瓶和酒杯。

川端为什么要在功成名就的时候自杀?这在文学史上,一直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

有学者让为,川端对死的看法是有一种“死亡的美”,他的死,就是这种美的体现。川端在获得了殊荣之后,在社会生活和创作上,都有不如意处。社会生活中的矛盾使他陷入深深的空虚之中。而在创作上,又由于生活的枯竭,新出的作品,没有受到好评。有一种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的恐惧。一个作家是以创作为自己的生命的,创作能力衰竭了,生命力也就会衰竭。川端康成在创作中,是依靠安眠药来支持的。他的很多的文学现象,是在药物的作用下,幻变出来的美。这在心力交瘁之时,川端选择了死,死是他的美的最后形象。

还是来说《名人》,川端在这部作品中对名人的刻画,难道就没有在自己的心灵深处获得长久的回声吗?名人的悲剧,难道不会在川端的身上重演吗?

在国内一些出版社出版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作品集中,《名人》常常成为川端康成的代表作,这不是偶然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川端的晚年,就是又一个秀哉。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交通运输研究    下一篇 穆罕默德·阿明·本·阿莫尔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