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赵大年

赵大年,男,中国电影编剧,小说家。满族,1931年生于北京,毕业于天津市扶轮中学。1949年参军,复员后长期从事农机科技工作。1980年至今任专业作家,北京作家协会理事,副主席,影视创作委员会主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副会长。著有小说《大撤退》、《女战俘的遭遇》、《公主的女儿》、《尚未污染的山林》等。多部作品获全国和报刊文学奖,被译成英、法、日、韩文在国外出版、发表。
姓名
赵大年
出生地
中国北京
出生日期
1931年
职业
编剧,小说家
毕业学校
天津市扶轮中学
代表作
《大撤退》;《女战俘的遭遇》;《公主的女儿》等

目录

赵大年赵大年

赵大年的祖上爱新觉罗·肇浩是位王爷,由于世事变迁,他这一支子孙便都随“肇”而“赵”,改为汉姓。八旗子弟的堕落无能曾使他感慨万千,于是写了小说《

赵大年赵大年

新时期以来,著有长篇小说《

赵大年赵大年

初露头角

赵大年在重庆南开中学读书的时候就喜爱歌咏和话剧,全凭一幅天生的好嗓子。他是南开合唱团的男中音,“一二一(学生)剧团”的团长,演出过老校友

赵大年赵大年

1958年12月31日,赵大年因平时爱说怪话被打成“中右”,从部队复员回到北京,整整一年没有工作,没有工资。他企图以卖稿为生,可家家刊物都要求作者的单位政审盖章。他没有单位,也经不住审查,只得借用妻子的芳名“范季华”写些东西。一年后,他被分配去一家农机单位,原本是安排他当伙食管理员的,但在人事处长看了他发表的作品后,临时决定让他去作科研秘书。为了适应工作的需要,赵大年从头开始,整整学了4年的农机课程。对于一个“控制使用”,连出差都不允许的人来说,他只好把文学的梦想埋在心底,认命了。这一认就是20年。这20年中,范季华深爱赵大年,与他同甘苦,共患难。运动中,范季华独自支撑着家庭,抚养着两个刚上小学的女儿。

1978年,赵大年拿起笔来重新开始了业余创作,个中甘苦,一言难尽。他首先得当先进工作者,这是业余创作的保障,否则任何一点疏忽都是“不务正业”的口实。其次,他要克服自身的困难。那时他家只有一间住房,下班后,两个孩子做功课,妻子考职称,一张桌子容不下八只胳膊打架,他只好让出来,把写作时间推迟到晚上十点至凌晨两点。天天如此,从不间断,星期天也不休息。1980年,单位长级调工资,这时,他已有几部电影作品上映,有的还引起了轰动。可局里有人说他是“对文艺有贡献,对农机没贡献”,拒绝给他调工资,上影、峨影、市文联、文化部曾几次来函来人做工作,仍没用。后来,北京市文联为保护人才,索性把他调进作协。时年,赵大年49岁。

当了专业作家的赵大年不敢有丝毫懈怠。他有太多、太丰富的亲身经历,他曾是一些重要历史事件的见证人。20世纪50年代初,赵大年在朝鲜战场作为文化教员下连队时,恰巧是国际主义战士罗盛教所在部队的团小组长,罗盛教烈士牺牲时的情景以及此后一系列的传奇事件,他都是亲闻亲见;后来在板门店交换战俘时,作为志愿军副代表的他又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斗争:衣衫褴褛、伤痕累累的志愿军战俘们已在一次次假交换中受尽摧残。当他们再次面对一场不明真假的交换场合时,仍然有人会冒着又一次的被欺骗坚定地高喊“回祖国去”赵大年非常珍惜他的这一段经历,把这一切都记录下来了。这就是曾在国际文坛引起轰动的长篇纪实小说《志愿军战俘》。

夫人范季华退休后,有一次骑自行车摔成了骨折。赵老白天照顾夫人,晚上搞创作,坚持一年,自己也累病了。即便如此,他仍然笔耕不辍,与人合写的30集电视连续剧《皇城根儿》播出后,反响强烈。生活中的赵老保持精力旺盛,性格开朗。他有一个“正、静、松”三字经调整法:举止端正,为人心正,办事公正;闹中取静,以静制动,静思已过;放松身体,松弛躁心,轻松精神。他活用三字经,宛若心脑清醒剂,汽车润滑油,电瓶充电器,大肚弥勒佛……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颜仕国    下一篇 忽然有一天,我离开了台北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