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里昂惕夫反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世界经济迅速发展,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的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理论更显得脱离实际。在这种形势下,一些西方经济学家力图用新的学说来解释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中存在的某些问题,这个转折点就是里昂惕夫反论(The Leontief Paradox),或叫里昂惕夫之谜。

目录

里昂惕夫里昂惕夫
   

1953年里昂惕夫在

里昂惕夫里昂惕夫
   产业内贸易形成的原因和主要制约因素比较复杂,大体上有以下几点:

(1)同类产品的异质性是产业内贸易的重要基础。他们认为,从实物形态上,同类产品可以由于

里昂惕夫反论是对

1国际分工
   战后出现的这些新学说像传统的西方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理论一样,只是从产品分工市场交换的表面现象来分析问题,而不涉及问题的实质,不涉及国际生产关系。

首先,从阶级性上,他们掩盖了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主要性质,把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只作为分配世界资源的中性的机制,而不是在一定条件下发达国家通过不等价交换对发展中国家进行剥削的工具。他们抹煞了劳动资本的界限,把受过教育和培训的熟练劳动者当作“人力资本”。他们掩盖了西方跨国公司技术垄断对外扩张的事实,而把发达国家的新技术产品生产的扩散过程,单纯地看作是通过所谓产品周期,自然而然地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过程。

其次,从历史发展上,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发展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有着密切关系,但他们不是用历史的观点来研究资本主义国际分工国际贸易的产生、发展进程,而是把它们作为万古不变的自然现象,仅仅从生产力的角度,来研究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产生和发展的原因、格局和比较利益。从理论体系上,传统的西方理论通常由一个或两个经济学者提出一种理论,每个理论体系具有相对独立性和较完整性。但战后的这些新学说,是在较短时间内,围绕着里昂惕夫之谜,涌现出来的“一群”理论,各自从不同角度来解释或论述当代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中存在的一些重要问题,因此,在一些理论体系上表现为分散性、片面性和不完整性。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专访普京    下一篇 吴景娅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