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别元九后咏所怀

《别元九后咏所怀》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五言绝句是诗人送别元稹之后写的,秋季甫至,秋意却浓,诗人看到凋零的桐叶、衰败的槿花,悠然飘落在秋风秋雨之中,目光所及皆为萧瑟之景,伤秋之情油然而生,想到自己于长安再无心意相通之人的孤寂落寞之情。抒写对挚友元稹的深切思念,表现了相知同心的纯真情谊。

目录

别元九后咏所怀

零落①桐叶雨,萧条②槿③花风。

悠悠早秋意,生此幽闲④中。

况与故人⑤别,中怀⑥正无悰⑦。

勿云⑧不相送,心到青门⑨东。

相知岂在多,但问同不同。

同心一人去,坐觉⑩长安空。

注释译文

词语注释

①零落:指脱落。

②萧条:指寂寥冷清的样子。

③槿(jǐn):木槿,落叶灌木,夏秋开花,朝开夕凋。

④幽闲:闲适自得。

⑤故人:旧交,老朋友。

⑥中怀:心中。

⑦悰(cóng):欢乐,乐趣。

⑧勿云:不要说。

⑨青门:长安城的东南门,本名灞城门,因其门色青,故俗呼为“青门”。

⑩坐觉:遂觉,顿觉。

白话译文

零落桐叶雨,萧条槿花风。悠悠早秋意,生此幽闲中。这几句应该不难理解吧。桐叶,槿花悠悠于轻风细雨之中,得其自然也,悠然自得。况与故人别,中怀正无悰。勿云不相送,心到青门东。故人远别,令我心中无乐,不要说我没有送你到门外,我心已跟随你远去。倘使相送,又何能与你分离。此四句与前面相对照,喻桐叶,槿花得自然之乐,而你我却不得享其乐,身为外物所扰,终至于生生分离。相知岂在多,但问同不同。同心一人去,坐觉长安空。知心之人何必求多,只要是心意想通,情趣相投即可,你一去,剩下我独自一人,就算我身在这繁华的长安城,在我眼里,它也是空荡荡的。

创作背景

《别元九后咏所怀》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元和元年(806年)送别元稹之后写的,秋季甫至,秋意却浓,诗人看到凋零的桐叶、衰败的槿花,悠然飘落在秋风秋雨之中,目光所及皆为萧瑟之景,伤秋之情油然而生,想到自己于长安再无心意相通之人的孤寂落寞之情。

作品赏析

文学赏析

诗歌开篇“零落桐叶雨,萧条槿花风”,以写景起兴,既奠定了全诗伤感悲凉的感情基调又暗中点明与友人分别的时间。秋季甫至,秋意却浓,诗人看到凋零的桐叶、衰败的槿花,悠然飘落在秋风秋雨之中,目光所及皆为萧瑟之景,伤秋之情油然而生。此情此景又让诗人想起与友人离别时的场景,心中愈发感伤。

“况与故人别,中怀正无悰”一句将诗人的伤秋之情与和友人分别之后的落寞之情自然地连接起来。诗人没有写出与友人分别的具体情境,以虚笔“勿云不相送,心到青门东”写分别之实事,诗人假设友人问自己“为何不相送?”“心到青门东”则是诗人的回答,不要说我没有送你离开,我的心已经随你远去,倘若相送,又如何忍心与你分别?寥寥数笔,勾勒出二人离别之时的大致情景,又给读者留下无数想象的空间。

吟咏至此,诗人心中伤秋怀远的复杂心情无限放大,心中的抑郁之情不吐不快,进而抒发出此篇诗作中的情感最强音:“相知岂在多,但问同不同。同心一人去,坐觉长安空。”最后二旬又再次点明白居易与元稹交情之深,与中间四句遥相呼应,使得全诗浑然一体。全诗在诗人情感最高点戛然而止,余音缭绕而又耐人寻味。最后四旬言简意赅,却富含哲理,引起了无数读者的共鸣:不求朋友成群,但求知己一人,外面的世界再喧嚣,知心人不在,也如空城般孤寂。

这首诗融写景、叙事、抒情于一体,情景交融,用笔虚实相生,实处描写景物,虚处勾勒景象,全诗如行云流水,毫无生涩之感。诗人在诗中的留白更给读者留下了无数想象空间。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其先太原(今属山西)人,六世祖北齐五兵尚书白建迁居韩城,曾祖又迁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贞元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年间任左袷遗及左赞善大夫。后因上表请求严缉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凶手,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长庆初年任杭州刺史,宝历初年任苏州刺史,后官至刑部尚书。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其诗语言通俗。和元稹并称“元白”,和刘禹锡并称“刘白”。有《白氏长庆集》。

代表作:《赋得古原草送别》、《长恨歌》、《观刈麦》、《卖炭翁》、《大林寺桃花》、《暮江吟》、《钱塘湖春行》等佳作。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黄在秀    下一篇 消费导刊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