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武能
- 姓名
- 杨武能
- 出生地
- 重庆市武隆县
- 出生日期
- 1938年
- 职业
- 文学,翻译家
- 毕业院校
- 南京大学德语专业
- 代表作
-
《歌德与中国》《走近歌德》《歌德精品集》
目录
歌德及德语文学研究
论《
China heute: Mann liest wieder Keller und Dürrenmatt, 载北京 "China im Aufbau" 1980 年7期 2.Goethe und die chinesische Gegenwartsliteratur, 同上,1982年3期
3.Der Germanist Feng Zhi, 同上,1982年7期
4.Die Hesse-Rezeption in China und meine Begegnung mit Goldmund- Hesse, 收 Begegnungen mit Hermann Hesse, Verlag Bernhard Gegenbach 1984年
5.Goethe und die chinesische Gegenwartsliteratur, 收 Goethe und China--China und Goethe", 法兰克福Peter Lang Verlag 1985年
6.Franz Kafka und die Wandlungen der Rezeption deutscher Literatur in China, 收 Akten des 7. internationalen Germanisten-Kongresses Gottingen 1985, Niemeyer Verlag 1986年
7.Zur Selbstbildung- bzw. Weiterbildung des Literaturübersetzers, 载波恩 Orientierungen 1989 年2期
8.Japan als Brücke des chinesisch-deutschen und deutschen-chinesischen Kulturaustausches, 收Akten des 8. internationalen Germanisten-Kongresses Tokyo1990, iudicium Verlag 1991年
9.Hesse-Rezeption in China, 收 Martin Pfeifer (hrsg.) Hermmann Hesses weltweite Wirkung, 法兰克福suhrkamp taschenbuch, 1991年
10.Goethe in China. Das Goethe-Jahr 1932 und die neuerliche Goethe-Verehrung, 载魏玛Goethe-Jahrbuch 115卷,1998年
11.Goethe auf der chinesischen Bühne, in达喀尔 ETUDES GERMANO-AFRICAINES, 1999年17期
12.Die chinesische Tradition des literarischen übersetzens und mein Weg als Goethe-übersetzer, 载魏玛Goethe-Jahrbuch117卷,2000年
13.Goethe-Rezeption in China . Von Wertherfieber zu Werther-übersetzungsübereifer, 载东京 Stidien des Instituts für die Kultur der deutschsprachigen L?nder, 18辑,2000 年
14. übersetzung: Tanz in Ketten, 载波恩Humboldt-KOSMOS,78期,2001年
杨老师总是热情谦虚,乐于助人。不了解杨老师的人,会觉得他很严肃,其实他是个“外冷内热”的人。一旦你深入了解了他,你就会觉得他是那么热情谦虚,平易近人。本来已功成名就的他,并不像一些人那样取得一点成绩就沾沾自喜——那是一种肤浅的表现。对待青年学者、译者,他常称之“学友”,其谦虚的精神可见一斑;当时后学我看到这个称呼,充满感慨,也深受鼓舞。杨老师那么有名望,怎么能与我以学友相称呢!他在送我的大作《圆梦初记》上的签字中有“闲览”二字,这些细微的表现都能反映出他的为人。像这样的好书我怎么能“闲览”!我是认认真真把它读完的,收获太大了。他特别重才,只要认可了人就一心给予实实在在而非表面肤浅的帮助,这一情况已在上面提到。他不把帮助挂在嘴上,而是默默地落实到行动上,真让我感动不已,使我想到一定不要辜负了老师的厚望。我觉得杨老师的这种美德在不少知名学者中很有代表性,比如曾读到过的钱钟书、季羡林等,以及我所认识的江枫老师等等。他们堪称知识文化界的一座座丰碑,然而他们却是那样平易近人,不像官场上的某些小人总是一副傲然的神气。他们读了很多书,深知“越学越知不足”。这样的谦虚精神很值得我学习,一生无论取得怎样的成果都不骄傲;其实也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学海无涯,你只需欢快地尽情去畅游就行了。
杨老师感情丰富,文采斐然。他除了是一位大学者和大翻译家外,还是一位出色的作家,“三位一体”结合得相当完美。这是他区别于许多学者的地方,也是他能成为一名杰出的文学翻译家的一个重要原因。一个人如果没有作家的那种文学冲动,那种文采,便难以成为杰出的文学翻译家。你是在翻译文学作品,而如果你对原著没有深刻理解,无动于衷,不能进入角色与作者或书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怎么能把其中的感情传达给读者呢?而杨老师正具备了一个优秀作家的素质,这从他大量的散文随笔和不少诗歌中即可看出。他年轻时不仅做着文学翻译家之梦,而且做着作家之梦,他在《圆梦初记》“后记”中说:“我搞文学翻译的目的原本就在最终成为作家。”我很高兴自己在这方面与杨老师有相通之处。我曾为诗“疯狂”过一阵子;我激动地写下了大量的人生散文随笔,相信也有出版的那一天;我为哈代的《无名的裘德》一次次感动过,该书目前已在全国多家出版社出版、重印,并即将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再版……我所要表明的是,优秀的文学翻译家的确必须同时应该是一名优秀的作家,至少他必须具备作家的基本素质,即文学冲动(激情)和写作水平。我赞同杨老师的观点,单纯的学者难以充当一名优秀的文学译家。我所崇敬的大翻译家傅雷不也同样如此?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这便是我所认识的杨老师。相信在老师的帮助下,我会为社会“再创作”出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
附件列表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新疆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 下一篇 市场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