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安女娲祭典
目录
有关女娲的记载,最早见于战国时的《山海经·大荒西经》、《楚辞·天问》、《世本八种》等。女娲是华夏古代人类和古代文明的伟大缔造者,是广大民众崇拜的古代女神。综合几种史书可以看出女娲的事迹主要包括补天立极、抟土造人、化生人类、制笙簧、制婚姻等功德。
女娲作为始祖母神,高媒之神历来都享受着国家和民间的供奉。自商周以来就形成了祭祀女娲伏羲的人祖庙会,后由统治阶级提倡,人祖庙会规模宏大,逐渐演变成集祭祀、歌舞、娱乐、贸易为一体的一种综合性大型活动。仲春男女之会祭祀女娲的目的在于祈求生育繁衍。古代仲春之月相当于现在的太昊陵设会的日期,后来才逐渐固定于农历的二月二到三月三举行。
作为女娲的故乡,秦安女娲祭祀更是古已有之,为了纪念歌颂女娲的功德,西汉以后,秦安陇城镇曾在镇内先后5次重建女娲祠。改革开放以来,由当地信徒们集资在陇城镇原女娲庙遗址恢复建成了一座规模较大的女娲庙,并邀请甘肃雕塑专家何鄂在庙内恢复女娲塑像,从此女娲祭祀便有了新的专门的场所。
秦安县古称成纪,素有“羲里娲乡”之称。女娲庙坐落于“陇右四大文化河谷”之一的清水河中游的秦安县陇城镇,距著名的大地湾遗址仅5公里。传说伏羲和女娲就出生在这里。
秦安女娲祭典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效益,使人们不忘先祖,传承历史,并将其发扬光大,女娲祭典活动寄托了先民对人类始祖的崇拜,由于女娲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人类始祖意义这样的特殊地位,因而祭祀女娲可以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从而使社会更为和谐安定。
秦安女娲祭典是天水市政府及陇城民间祭祀传说中的人类始祖——女娲的祭祀活动。从二OO六年恢复公祭以来,确定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在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陇城镇女娲庙举行公祭和民祭合一的女娲祭典。
秦安女娲祭祀仪式有民间祭祀和官方公祭两种:
1、民间祭祀:农历三月十一日设坛祭拜,十二日取龙泉圣水洒坛祈福,以保民安;十三日风沟迎鸾驾;十四日风台迎馔;十五日上午九时五十分正坛祭祀。
2、政府公祭:2006年天水市恢复了政府公祭女娲大典这一活动,此后每年的公祭一般按以下流程进行。
第一项,请参加公祭活动的最高首长宣布公祭女娲大典开始。
第二项,全体肃立,奏乐(秦宫廷音乐)。
第三项,击鼓鸣钟,先击鼓34咚,代表全国各个省、市、自治区共祭女娲,后鸣钟9响,代表中华民族传统最高礼数。
第四项,鸣放礼炮(鸣氢气9响)。
第五项,恭读祭文。
第六项,取龙泉圣水向万民祈福。
第七项,乐舞告祭。
第八项,向娲皇圣像行三鞠躬礼。
第九项,敬献花篮,瞻仰娲皇圣容。
1、相关祭品、祭器:
爵、俎、笾豆、登、铏、簠、簋、尊、鼎等青铜礼器。
2、主要乐器:
琴、瑟、笙镛、笛、箫、胡、弦、琵琶、钟、铙、铎、铃等。
1、历史悠久,世代传承。《春秋繁露》中记载“雨不霁,祭女娲”,自商周以来,就开始了祭祀女娲的人祖庙会。可以说有文字记载以来,就开始了祭祀人类始祖女娲的活动。这种活动世代延传不已,仅仅在文化大革命中断过一段时间。自二OO六年恢复公祭以来,祭典规模日益盛大。
2、仪式古老,风格典雅。民间祭祀仍然沿传古老的祭祀仪式:设坛祭拜,取龙泉圣水洒坛祈福,风沟迎鸾驾,迎馔,献三牲,跳神。这些仪式,祭师严格遵循古法。
3、集祭祀、商贸、文化、旅游于一体,多元共生。陇城女娲祭典,聚集了本土及周边地区的群众,形成了一个盛大的节会。祭祀共同的祖先,在海内外形成一脉相传的凝聚力。女娲祭典对传播中华文化,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1、历史价值。秦安县历史悠久,孕育了举世瞩目的大地湾文化、三国文化,是中华民族远古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民间艺术遗产和文化积淀十分丰厚且特色鲜明,秦安女娲祭祀仪式正是在各民族文化交融、渗透这一深厚积淀的黄土地的环境中产生、流传和发展的,经久不衰,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2、文化价值。作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民俗祭祀活动,秦安女娲祭祀仪式在清水河流域流传甚广,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成为群众祈求丰年、喜庆平安、筹神、赛社等世俗化的宗教精神寄托,展示当地人民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精神,有着浓郁的乡土气息,抒发着当地人民建设美好家园的豪情壮志。
3、社会价值。秦安女娲祭祀仪式以其独特的民俗祭祀活动形式,蕴含着秦安人的发展历史、文化、精神、信仰、宗教、生活习俗价值取向,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状况,有利于确立女娲出生地和女娲文化发祥地的历史地位,并将带动和促进对女娲文化的研究,具有人类学、民俗学研究素材的特殊价值,已得到人类学者及民俗学者的注目。
附件列表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